愛伊米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嫉爐心理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是會經常發生的,那麼如何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比較好呢?這確實是一個比較難於回答的問題。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嫉爐的產生是因為人的公平心理。在一個公平層次才會有嫉妒的產生。人是要求公平的。當公平心理畸形發展,就可能導致嫉妒。

嫉妒是公平心理的消極反映,如果不在同一個公平層次,比如說在特定時間特定條件對另一個人另一件事自愧不如,就不會產生嫉妒。

有些人看到別人得到榮譽、好處或利益,表面上也許會說些讚美的話,但是內心卻不服氣;也有些人會對他人的成就抱持“沒什麼了不起”的想法,這種微妙的心理狀態就是嫉妒。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嫉妒普遍存於人性之中,即使有修行的人,還是會有嫉妒心理,只是程度深淺不同而已。

首先,我們要對自己的成功和榮譽抱著平常心的態度,不要榮譽在手就忘乎所以,更不要誇大自我的成就,而要以一種謙虛的態度以及一份平常心去對待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個人。

對於那些嫉妒心很強的人,也要抱著寬容的態度,例如將你的榮譽與別人分享,或列舉你為獲得成就所付出的辛勤勞動等,這樣就能夠獲得他人的理解。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有兩種人一般是不會遭人嫉妒的:一是原先條件就比別人優越的人他們取得比別人更優越的地位,別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這樣的人不會遭人族妒。

二是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努力才改變自身地位的人,別人認為這種努力是自己所難以做到的,因而也就不被人嫉爐。這固然有道理,但也有值得商量之處:

其一,“原先條件就比別人優越的人”,有時在表面上能夠看得清楚,有時看不清。如果看不清,這種人不被嫉妒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其二,“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努力”,也同樣有時讓人看不清。當看不清時,這種人不被嫉妒的可能性也同樣不存在了。

其三,還有一種情況是,你是否將要遭人嫉妒,或是已被人嫉妒,有時你能感覺出來,有時卻感覺不出來。

上述種種情況和原因表明,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如若不遭嫉妒最好的方式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說白了就是,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時,最好不要特意採取一些方式方法來對付有嫉妒心的人。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愛猜忌的。所以,反倒不如將有嫉妒心的人當作普通人來看待,自己怎樣對待普通人就怎樣對待有嫉妒心的人。這樣相處,也許是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的一個最好的方式。

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與其說費盡心思去琢磨,倒不如來個“無為而治”,落得個“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

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相反的,有兩種不太合適的做法也是應當提出來加以探討的: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一是無端地,毫無道理地壓抑自己,企圖以壓抑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來減輕被人嫉妒的心理壓力。即採取一種“與其冒尖遭人妒,不如隨流和氣過”。

這固然可以暫時平息有嫉妒心理的人對自己的嫉妒之情,但是,要知道,嫉妒心理的明顯特點是指向性和對抗性。

也就是說,在嫉妒者看來,如若有人超過他,只有當這個人重新回到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或是不如自己的地位時,他內心才能得到重新的平衡,他內心的不滿才能緩和和消除。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如果是用這種方式換來的不遭人嫉妒,固然是不遭人嫉妒了,可是自己本應當有的作為和應當實現的人生價值也就無形中消失了。這種方式很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二是與上述做法相對,採取一種激進的方式,以反擊的方式來對抗嫉妒者。這種激化矛盾的做法同樣是不足取的。

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對抗性,只能在遭到反擊時越來越強烈,使嫉妒心理急速膨脹,表現出一種“魚死網破”的頑固性,不但不能使嫉妒者內心不滿和怨恨得到疏導,而且會使雙方的矛盾逐步升級。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其結果,對被嫉妒者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不但會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損害,而且會使自己的事業遭到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損害。因此,比較起來說,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還是比較恰當的。

既然我們認識了嫉妒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就要在工作、生活中儘量避免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學會躲過嫉妒的暗箭。

面對他人的嫉妒心,要泰然處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