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罵人是潛意識的行為

國人從小就教育孩子要說好話,不能罵人。可是,好話不好學,罵人卻好學,以至於每個人都會罵人,不經意間就要冒出一句罵人的話。人們平時不罵人,到一定的情況下才會罵人,那麼,罵人的行為就是一種潛意識行為,深藏在人的潛意識之內,當外界條件成熟的時候就會直接起作用,甚至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罵人是潛意識的行為

鸚鵡學舌,要是學了好話,這個鸚鵡就會身價百倍;要是學髒話就叫做“髒了口”,再也賣不了好價錢了————誰願意買個會罵人的鸚鵡,整天聽鸚鵡罵人呢?鸚鵡學舌是有最佳時間的,在鸚鵡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人們教它說什麼,它就會說什麼。就好比小孩子學語言,剛學語言的時候感到很新鮮,記憶力也很深刻。那時候學會了好話,當然好了,要是學會了罵人的話就一輩子都記得了。小孩子對於罵人的話往往無師自通,學得很快。因為他們會“察言觀色”,看到大人說罵人的話的時候聲色俱厲,或者面露鄙夷,而這種情況是在平時不常見到的。他們試著重複一下,大人就會假裝嚇唬,不讓他們說,而越是假裝嚇唬的教育越是對小孩子形成一種心理暗示,甚至是慫恿,小孩子會從大人故作姿態中看到其背後的軟弱和無奈,甚至是慫恿,於是更加肆無忌憚,越是不讓說就越要說。或許,大人的潛意識已經傳達了訊號,那就是要學會罵人,要把罵人的本領世代相傳。

罵人是潛意識的行為

畢竟,罵人也是一種情緒表達,甚至是一種生存之必須。不會罵人的人好像不存在,有的人在一定條件下才會罵人,表達自己的不滿、憤懣、高興的情緒,有的人平時說話就帶著罵腔,幾句話就有一個“他媽的”或者“媽的”,好像不說就不足以恰當表達他們的情緒似的。還有的人甚至以罵人的花樣翻新而驕傲和自豪,以為自己佔了上風。兩個人互相對罵,不亞於兩軍對壘,誰罵人厲害誰就似乎成了心理上的戰勝者,誰被罵得垂頭喪氣、狗血噴頭誰就敗下陣來。或許兩個人比試罵人本領的時候就要看誰的“庫存”比較多了,看誰能配合肢體語言恰當表達對對方的蔑視和汙衊,看誰能把這種訊號放大到最大,並且讓看客們都得到平時都難以得到的藝術享受,同時激發他們潛意識裡罵人的基因,讓他們長長見識,並且自覺學習罵人的本領,有朝一日派上用場。如此一來,看人罵人確實是一種交流和學習,也是一種增加潛意識罵人語言“庫存”的有效方式。有的看客還要評價一下別人罵人的話,試圖破解他們互相揭短的話語背後的隱私,如果再交流一下,就成了罵人語言交流的科學研究了,能翻出很多創新的語言範例來,並且迅速掌握,深入到潛意識,不經意間就會應用出來。

罵人是潛意識的行為

罵人的語言也是語言,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不滿時要罵,高興時也要罵,如果成了口頭習慣用語,就成了魯迅說過的,一句“他媽的”,簡直就成了“親愛的”那麼有魅力的語言了。罵人並不是那麼十惡不赦的行為,而是可笑的潛意識情緒表達,深究背後的情緒誘因,確實比較有意思,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