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最近很多人都會談到關於孩子的自信教育,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孩子似乎要比西方的孩子靦腆。因而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不愛表現”、“做事猶豫”、“較少開口表達”特徵,是不是孩子自卑的體現。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心理學家波莉。楊艾森得斯說:“自信心確實是個好東西,但並不是多多益善。”

從過去老一輩希望孩子有成績以後要“謙虛不能自滿”,到如今的“孩子你要自信一點,多多參與,多多表達”的鼓勵,孩子自信的程度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01

不愛表現自己,是不自信嗎?

家長對於孩子“不自信”的觀察和擔憂,往往會忽略孩子本性的特徵。

每一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是不同的,換句話說,一個孩子的天生、自然的行為風格,可能就是低調內斂的。

《爸爸去哪兒3》中胡軍的兒子康康,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寡言少語,卻有一份熱心腸。人人都叫他“冷麵霸總”,其實他在節目中非常懂得照顧弟弟妹妹。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康康做事情的時候,也很有自己的考慮。比如在給夏天妹妹喂雪糕的時候,他知道男生要照顧和尊重女孩,很細心地把自己吃過的勺子換了一個邊兒才餵給夏天。

康康這樣不愛說話的孩子是不自信的嗎?不,恰恰相反,現在的他長成了一個自信的小夥子。他的畫風依舊是沉穩安靜,沉迷軍事知識,甚至在胡軍拍攝《長津湖》的時候給出了很多專業的建議。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斯坦利。圖雷克在《棘手孩子》一書中說到:“氣質關乎行為是怎樣的,而不關乎行為產生的原因。”

如果一個孩子行事風格就是更偏好慎重和少張揚,我們也未必一定要孩子“改”。

當家長對孩子說出:

“你快啊,主動去和小朋友們玩!”

“寶貝別怕,你就說出你的想法!”

“你在課堂上要勇敢一點!”

諸如此類的話時,反而會給孩子徒增壓力,打斷他們自己的節奏和思路。中國教育線上總編輯陳志文說:“自信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放鬆。”孩子不愛表現自己,可能是在ta感到放鬆的時候,也正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參與著。

02

孩子學習別人,真的有必要嗎?

近期冬奧會落幕,很多家長和孩子一同觀看賽事。看到為國爭光的選手們自信大方,家長們也傾向於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榜樣。但在《文話教育》的直播討論中,褚殷老師提出了一個疑問: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

人人趨之若鶩,其實也是在設定一個標準:像某某一樣再勇敢一些,再大膽一些,就是理想狀態下的自信。誠然,這是一種衡量的方式,但是在孩子看來也會變成一種指責。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於網路)

褚殷老師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就是在比較中度過的。因為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大學教授,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期待很高,總是會拉上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他奮進。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褚殷更加把情緒內化,變得謹慎悲觀。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太過期待孩子學習別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軌跡。人人趨之若鶩學習一個標準的物件,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傷害了孩子的獨特性。

馬斯克的媽媽梅耶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捨棄常識,迴歸到自己的興趣點和做事方式。”她本人的人生也是從不走常規路線:當模特、學營養學、帶著孩子們在非洲生活,甚至60歲拍裸照登上雜誌封面。。。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梅耶的字典裡,沒有可以仿照的榜樣,只有修煉自己當下的人生。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自信,不如從自己身上入手,向孩子展示自信的狀態是什麼樣的。這種“不說破”的示範作用,要比讓孩子學習別人更有效、直觀得多。

03

自信的定義和程度是什麼?

毛不易的性格內斂,一直被人說“颱風不自信”,但對他自己而言:

“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就是性格中的一種。”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於網路)

褚殷老師認為自信未必就是“好的”,它可能來源於“不知者無畏”。有的時候“悲觀預測下的努力”是更有自信的表現。

唐·摩爾在《自信是所有問題的答案》一書中辯證地提到這樣的觀點:“自信並非越多耴,而是學會如何調整自信程度,在不自信和過於自信之間找出中間路才是關鍵。”

唐·摩爾教授對自信的定義是:自信是一個引數,代表著過去的表現和當前的能力,這些是預測未來的基礎,也就是讓一個人能夠預判自己對眼前問題的處理。而這個預判,和孩子最後的決策相關。

從這個定義出發,我們就能理解褚殷老師為什麼調侃自己的兒子了。他說:“我最看不慣的就是我兒子什麼都不會,卻洋洋自得的樣子。”對於一個從小對事物的發展有著悲觀的預測,每次都希望自己拼盡全力的父親來說,兒子的這種“盲目自信”,在褚殷看來是非常危險的。

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勢必要遭受很多“輸”的局面,這個時候,自信心受挫是難免的事情。哪怕一旁的家長一直鼓勵“你已經很棒了”、“這次做的有進步”等等,在孩子看來都是安慰的舉措。

所以,培養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就是,讓ta真實地體驗輸贏。贏的滋味固然能增強自己的掌控力,而輸也能讓孩子避免過度自信。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別人?一味鼓勵孩子自信是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於網路)

白巖松曾經說過:“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我們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了,父母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大行當。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51%控股。”

對於孩子來說,自信心建立和家長持有的態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在某種程度上,不自信才是人生的常態。如果過多地把孩子的“出廠設定”當成是一種問題,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困惑。

孩子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恰到好處的自信。而這種舒服自在的狀態,既需要向內探索,也需要父母溫和堅定地幫他們感知、確認以及適當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