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備最快樂!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落地,家長們的心態可謂是五味雜陳:

有盼了許久的欣慰,

有為孩子提分求路無門的無奈,

有雙減後對孩子學習沒底的著急,

有突然鬆綁不知該如何銜接的焦慮……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雙減”政策的出臺和落地執行,讓教育重新迴歸家庭,也意味著孩子們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多。

今後在學業之外,評價孩子的焦點將是家庭教育的優劣,而父母的格局與責任擔當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

在雙減以後,家庭教育該如何補位呢?

首先,需要明確什麼是家庭教育。

我國新出臺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已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對於“家庭教育”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術、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影響。”

從國家對家庭教育的定義中可以看出,雙減政策其實是對家庭教育責任的重新界定和歸位。

這也讓人想起了古人一直堅守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才培養次第。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結晶和延續,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其行為、心理等受到家庭的影響是直接的、巨大的、難以消除的,也註定將陪伴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生活技術、基礎知識的教育,還有德行、身體素質、家務勞作、傳統文化常識、行為習慣等全方位的培養和引導。

因此也就意味著,家長首先必須清醒地認知自己,並不斷自我反思改進。

因為教育從來就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還有更多層面潛移默化的傳承和複製。

家長是土壤,孩子終將成為攜帶父母影子的再生品,

相信眾多家長都希望看到,我們終其一生所培養的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一個身心健康、熱愛生活的人,

一個在未來適應社會發展,能夠完成自己的生命責任與生活擔當的獨立自主的人。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所以,面對應試教育理念的改變,面對未來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孩子們真正拼的,其實是家庭中健全的生活教育理念和家長的綜合教育水平。

雙減,減的只是課業和考試,對於家庭教育來說,不但沒減責任、沒減質量,反而增加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教育責任和參與孩子成長的義務。

01

家庭教育,從培養獨立自主人格開始

焦慮的時代,焦慮的父母。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們不再奔波於一個又一個補習班的時候,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跟家庭連結,跟自己的父母相處。

這對於父母和孩子而言,無論是在心靈上還是生活中,都有了讓更多陽光透射進來的空間。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留下了“

道德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的古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朱子治家格言》的開篇便講述瞭如何從每一天的晨昏起居做起,透過整理內務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庭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孩子自理能力、家務能力的培養。

讓孩子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體驗作為一名家庭成員的存在感和付出感。

比如,一進門就讓孩子將自己的鞋子擺好,飯前擦桌子擺筷子,餐後自己洗碗,每天寫完作業自己把書桌收拾整齊。

慢慢地,再引導和培養孩子幫助父母做更多事情,比如端茶倒水、接打電話、打掃衛生、訂餐購物等,體驗平凡生活中的快樂。

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會成就感、做事的次序和分寸感,樹立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信心和自主意識。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這方面教育是缺失的,導致不少成長中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在小學期間從不做家務,等到上中學住校時就很不習慣,也非常有挫敗感。

其父母往往這時候才會真正意識到,生活中父母的代勞其實是不夠智慧的行為,等於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成長和學習瞭解新事物的權利,更是沒有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失職。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自理能力更加重要的事情,當你的孩子能夠把自己生活的時間和空間安排得當,把身邊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條的時候,他在心理上自然會輕鬆擁有自我價值感得到滿足的喜悅。

2

家庭教育,從和孩子一起做運動開始

運動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還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個孩子一旦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無論遇到什麼煩心事,都可以透過運動快速調整修復自己的狀態。

堅持鍛鍊的孩子,不僅體能會大大提升,而且還磨鍊了意志,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挫折,也會更加有勇氣和定力去面對和化解。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父母可以選擇在週末的清晨,和孩子一起跑步,一起沐浴在晨光中,享受汗珠打溼額頭的快樂。

對於男孩,父親最好能夠經常帶孩子去戶外遊歷,親近大自然,跑步也好,爬山也好,打球也好,總之陪孩子一起運動,幫孩子培養出一項運動技能,這一點很重要。

同樣,父親的陪伴也會給女孩帶來更多力量感和安全感。

研究證明,從小與父親關係好的孩子,長大後與上級領導的相處也更容易做到輕鬆自然。

3

家庭教育,讓傳統文化在代際傳承中紮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無數次損毀、湮滅和重生,卻唯獨在家庭紐帶的繁衍傳遞中得以完整地儲存。

在至今仍然屹立在山野鄉間的眾多家祠和書院中,在歷代王族厚葬的古墓中,在藉由特定家族守護的文物館中,都可以窺見它的麗影。

這些經典古籍、彩畫刻鏤、陶帛器樂、技法民俗等,無一不是華夏祖先留給後世子孫的寶藏,更是中華兒女們心靈的歸宿。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同樣,家庭教育也在對傳統文化的保全守護中得以反哺充實,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古人的育兒心得尤其值得現代人好好借鑑,特別是經典誦讀這一教育方法,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

簡單實用的特點,讓它貫穿了胎嬰養虛、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老年養福的人生六個階段,可謂百用不厭,百試不爽。

古人所言:“娶妻娶賢,可以旺三代”,說的是家庭教育中母親通情達理的重要性。

如果孕媽媽在孩子的胎嬰養虛階段能夠堅持經典誦讀,那麼她的寶寶可以說就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可以在清晨或者睡前陪伴孩子一起誦讀經典,讓經典的能量充盈孩子的心靈,正心誠意,修德化己,滋養家人和孩子的生命。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誦讀經典的書目可以從《德道經》《周易》《論語》《大學》《中庸》《三字經》等傳統經典中自行選擇。文字有開慧啟智的力量,經典的力量更加不可思議。

4

家庭教育,要順應孩子的天賦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自己的天賦所在。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天賦,並順勢誘導加以培養。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喜歡鑽研學問;有的孩子則活潑好動,喜歡擁抱大自然。

我們不必強行限定讓孩子去做什麼,而要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揚長補短,樹立孩子獨立做事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就未來的基石。

5

家庭教育,也需要恩威並施的智慧

中國古代後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過於苛責的棍棒教育大行其道,現代社會改革開放之後則倒向了另一個極端,濫情呵護、溢美過賞甚囂塵上。

失去了執中之道的家庭教育,不是“棒殺”,便是“捧殺”,當下最為稀缺的就是恩威並舉、寬嚴相濟的家教。

《黃帝四經》有云:“精公無私賞罰信。”孟子曰:“教亦多術也。”

在家庭教育中,溫情和賞識固然重要,但必要的規範和懲戒亦不可缺失。

如果溫情和賞識是一江春水,那麼規範和懲戒便是兩側堅實的護堤。要想江水不氾濫成災,護堤的約束必不可少。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一萬個家庭有一萬個樣子,如何掌握家庭教育的尺度是考驗父母智慧的課題。

首先,父母一定要處處以身作則,誠實守信,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其次,要用心做一位真正有“德”的家長,不僅要有自強不息的“乾德”和擔當,更要有踏實處下修正自我的“地德”和行動力;

第三,要培養自己作為家長的學習思維,開明包容新思想,增強自己融會貫通的創新運用能力;

第四,尊重孩子,主動傾聽與其互動,虛心納諫,與孩子交朋友,及時關注孩子的身心變化;

第五,努力用心建立一個既嚴格又不失活潑的教育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人父母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就是為孩子的一生負責,如古人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雙減之後,家庭教育該何去何從?

家庭教育,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員與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以求達到同頻共振。

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每個父母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唯在不斷學習中自我改進,才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家庭教育的尺度,最佳化親子關係,實現高和諧度的陪伴和高質量的家庭教育,真正為孩子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END

本期話題

讀完本文,你有什麼感悟呢?

歡迎在留言評論與分享

作者:宛沐清

編輯:德明安 配圖:清水荷

錄音:徐嘉鈺 審聽:周遲 複審:陸豔榮 美編:清風

德慧智教育,

信用就幸福!

有一位教育專家,他深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飽含憂國憂民憂教育之情,20餘年來行遍全世界30多個國家,全面、詳細地解讀了美、歐、亞等現行教育模式及世界文化的變遷史,

眼目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全

球的悄然崛起和國內仍偏尚西方智慧教育而冷落傳統文化之巨大反差,透過反覆調查、研究、躬身實踐,提出了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教育體系——“德慧智”;

他解讀的

《別把孩子教笨了》

系列課程:經典誦讀、慧智教育、慧性圖文思維教育別具一格,

為我們深度闡述了“如何按次第正確實踐經典誦讀方法”“如何用經典誦讀改變孩子”以及“家長無為之益的實踐方法有哪些”等一系列課題,為我們深入淺出的地探討和講解了經典的家庭實踐方法。

他就是熊春錦先生。

熊春錦先生非常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誦讀”、“心腦教育”。

他講的別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課程,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能讓人聽上

3

遍、5遍,10遍

仍覺不過癮。

因為中國人的所有智慧都藏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但只有極少數研究者能夠提煉出心法,化為己用。

熊春錦先生,擅長用抽絲剝繭的方法,讓您驚歎:

那些顛撲不破的中華傳統教育心法,從來沒有人能夠把理論講得系統完整、層次清晰、方法有效,但熊先生卻做到了。

當您擁有了豐富的生活閱歷,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

這一系列課程會更加值得您學習,更加有助於您解決現實的教育問題。

德慧智微課推出的《別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課程,將中華傳統文化心腦教育學心法和經典誦讀心法毫無保留地教給您。

祝願這套精心打造的系列課程能夠真正解決您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幫助您收穫傳統文化的

修身養性、培養天才寶寶

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