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學說普通話,有方言口音怎麼辦?這需要從小抓起

文丨福林媽咪

前兩天回了老家一趟,座標縣城的小村子裡。見到了很久未見的表姐,此時已經是一個1歲男孩的母親了,小傢伙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但是張嘴說出的,卻是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閒暇時和表姐聊天才得知:現在教孩子學普通話已然是種潮流,尤其是在農村裡,提前教孩子普通話,孩子今後說普通話會說得字正腔圓。

孩子學說普通話,有方言口音怎麼辦?這需要從小抓起

可能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學習普通話,首先是因為普通話有比較廣泛的應用性,其次可能是因為說方言,給人的感覺會比較“土”。如果孩子不學習普通話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因為地處農村,所以並不注重普通話的學習,孩子的普通話也不會太標準。等到孩子長大,出去求學,難免會因為發音不標準而受到嘲笑,這樣不但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讓孩子感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孩子因為口音的問題,會受到同學的嘲笑,孩子可能會變得自閉,不樂於交往。長此以往,孩子會交不到朋友,惡性迴圈下去,孩子的性格也會出現問題。

可是如果孩子出生就要學習普通話,反而丟了方言,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可能就是兩代人之後,一個方言就會完全丟失了吧。

中國大部分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尤其在某些地區,鄰村說的方言彼此都聽不懂,也正是因為這些方言的存在,才有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而且因為方言的特有性,在抗戰時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通訊作用,因為即使是漢語十級的外國人,也聽不懂各大地區的方言。先別說外國人,可能同為中國人也聽不懂。

孩子學說普通話,有方言口音怎麼辦?這需要從小抓起

而普通話則不同,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是普通話的標準,也正是因為有了普通話,才能讓中國各個民族和地區的人民,能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而現在,大部分的學校上課都要求講普通話,很多工作的要求也是要求普通話的等級。所以有了孩子後,就會從小給孩子薰陶要講普通話,而很少講方言了。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

身邊就有個典型的例子,在老家的村子裡,鄰居有一個小孫女,孩子的爸媽都在上海工作,小時候就把孩子丟在老家。

孩子學會的第一個語言,是純正的方言。後來孩子四五歲要上學了,爸媽就把她接到了上海,等到過年再回老家後,這小女孩已經不會說方言了,取而代之的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她還是聽得懂方言,但是卻再也不會說方言了,這僅僅是一年的時間。

在這裡,並不是說普通話不好,不學習普通話,而是想要宣告一點,一個人的第一母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方言的獨特性,如果不是從小就學會的,長大後半路再學習可能就再也學不會了。

孩子學說普通話,有方言口音怎麼辦?這需要從小抓起

其實在能力範圍內,家長可以教孩子普通話和方言“雙語教育”。

這樣做的目的,是方言不會被丟下,普通話也不會被落下。既能傳承方言的文化,也可以說出標準的普通話。不同於其他語種,方言和普通話一起學,也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負擔和壓力。

那麼如何進行這樣的“雙語教育”呢?

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就需要多費些心思了。當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可以用方言和孩子進行日常的交流,在詞彙上要告訴孩子普通話是怎樣說的。

在方言的基礎上明確地指出普通話發音是怎樣,也是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混淆的情況。

最好的方式是,家裡有人跟孩子說方言,有人跟孩子說普通話,每個人保持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甚至家裡還可以保留好幾個地方的方言,只要說話人自己是不亂的,孩子也就不會亂。

等到孩子到了入學的年齡,大致上就有了基本的判斷能力了,可以明確地分辨出方言和普通話了。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還是以方言為主,中間可以穿插普通話,對於發音不標準的詞語或者句子,多加練習就好,也要多注意舌前舌後音的區別。

現在孩子的學習能力都很強,簡單的語言可以很快地學會,只要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多費點功夫,孩子一定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