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昨天忽然有爆料稱,張亮的兒子天天(張悅軒),第一季《爸爸去哪兒》裡的小朋友,已經開始談戀愛了。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已經是2013年的事情了,快十年了朋友們。我們覺得天天還是表情包裡的小娃娃,但是天天是2007年11月出生,還差半年15歲了,是小少年了。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這還是2020年的照片,兩年前了。)

由於爆料圖片涉及小朋友的隱私,我們就不搬運了。內容就是天天和一個年紀相仿的女孩在一起,樣子看起來很親密。據說是女孩發出來的照片被傳到了網上。

爭議就來了。

最常見的是說14歲還沒到談戀愛的年紀。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早戀”這個詞是中國獨有。在中文之外的語境裡,戀愛不分早晚,小孩的戀愛是puppy love,直譯是小狗的愛。我一直覺得這個詞很精準,因為小孩之間對異性的好感是天性,也是像小動物一樣純真自然的。

在8090後回憶童年不快樂時,“被父母禁止早戀/有對異性的情感”是很重要的部分。

感情是需要學習的,錯過了自然而然表達愛意的最初探索,成年後永遠變成了一個不會開口也不會正視自己慾望的人。而把“談戀愛”和“影響學習成績”聯絡在一起,就是我們這代人不自覺被灌輸的“存天理滅人慾”,快樂好像是有罪的,情感好像永遠沒有“正經事”重要。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但什麼是“正經事”?學會愛與被愛就是重要的人生功課。青澀的感情被打壓並不能讓自己健康成長,反而留下遺憾。

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發生變化,會對情愛產生慾望和嚮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把這視為不應該存在的,強行壓抑下去,對孩子好嗎?

《青春變形記》裡觸發小女孩變成小熊貓的,就是她那根本還算不上暗戀的對異性的幻想,被媽媽發現而大鬧一場。這種除了帶來尷尬和不必要的恥感,究竟有什麼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樹立正確三觀”的?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更嚴重的是大人覺得自己“為了孩子好”,強行干涉教育,孩子反而因為隱私被迫暴露,而造成心理陰影。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還有一種不友善的聲音是說,天天和朋友的照片看起來“非主流”,像“精神小夥和精神小妹”。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想讓說這種話的人去看看自己十幾年前的QQ空間,比天天的照片更“主流”嗎?比他更“洋氣”嗎?小朋友十幾歲正是隨意表達的時候,為什麼要這麼惡意評價呢?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我的巴比倫戀人》故事緣起就是中學生寫的中二文)

更不可思議的是,天天的朋友就因為幾張照片而遭受了蕩婦羞辱。有人說她發育太早,有人說她穿著暴露,露了多少,甚至那個女孩的打扮在部分網友眼中就跟“穿開襠褲”一樣。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我想大部分中國女性都有關於青春期到來開始發育的不愉快記憶,身體特徵的變化總是會引發議論,發育了的是“太早了”“怎麼這麼大”,沒發育的是“還不長身體以後一定飛機場沒人愛”。議論者還覺得自己沒說什麼不好聽的話,只是看了女孩的身材“客觀評價”,不,當你評價的時候就已經是羞辱了,沒什麼好評價的,每個人都會發育,每種身材都是正常的身材。

還有所謂“她是故意露的”,什麼叫故意露的?天熱了穿清涼些就叫故意露,天冷了穿毛衣有曲線也叫故意。就算披麻袋也會被風吹到看出身形,只要有人察覺了她的生理特徵就是她故意的。如果這都不是蕩婦羞辱,還有什麼是?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至於“十幾歲能不能穿吊帶”這個問題更是莫名其妙。讓我想到前幾天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個博主曬了二十年前的舊照,因為她照片裡穿了吊帶,就有很多評論抬槓:“二十年前怎麼可能有人衣著如此暴露?”

千禧年前後大街小巷都是穿吊帶的,《家有兒女》裡的小雪也是一套套背心吊帶,吊帶有什麼問題?8歲18歲38歲80歲想穿都可以穿,小孩穿天真爛漫年輕穿青春無匹老了穿自然從容。我們是怎麼從流行吊帶走到今天的?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女孩發育了不是她變壞了,女孩穿吊帶不叫衣著暴露。不要盯著女孩應不應該露肩膀露胳膊,去管管那些陰暗巷子裡隨時準備性騷擾女性的暴露狂變態吧。

更有人以關心之名而隨意揣測小女孩的隱私,僅僅靠幾張真假不明的截圖就說她和天天一定如何如何。這惡意已經溢位螢幕了。有截圖就能議論別人?明明不知道真的假的還傳播?到底能獲得什麼快感?用語言讓十幾歲孩子浸豬籠的支配感嗎?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輿論漸漸失控時,張亮昨天發了長微博,概括下來的意思是:坦然面對青春期、尊重小孩、不要網暴小孩,要教育我來教育,教育不是強迫他。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上下滑動檢視全文

自以為是的評論還是會在張亮微博下出現,堪稱隨地大小爹了。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在理解小朋友會有懵懂情感的情況下,的確是需要家長引導和教育,但不是網上這些雲爹媽該參與的,是家長自己關起門來和孩子溝通的。天天已經自己能上網能看評論了,他看到這些指指點點,是會受教育還是感受到私事被惡意揣測的傷害?

就教育本身來說,看起來張亮的教育理念勝過太多在社交網路說三道四的人。

他一是能從自身經驗出發,理解青春期的感情是美好的。知道“我也曾是孩子”,是做個好家長的基礎。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二是他知道跟孩子的溝通,不是“說教”“約束”“禁止”,而是“內心的理解和接受”。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三是他知道指指點點對於孩子的傷害程度,直接點出來這就是網暴。小朋友就算會因為網路上的惡意評論而情緒波動,有家長的支援也會緩解很多。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至於他的教育結果,網友就別操心了。上《爸爸去哪兒》時,張亮的教育方式就是推己及人平等溝通。

第一季剛開始,張亮覺得村長講話的時候天天一直在很多小動作不尊重人,於是就在晚上回去之後模仿天天白天的舉動給他看,問他“如果你是村長你看到這樣的孩子會開心嗎”,讓天天真的體會到錯在哪裡。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張亮因親子真人秀一炮走紅也是這個原因,他對孩子不說教,但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發自內心理解“為什麼要這樣”。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今天,疑似女生的朋友也發了長文,說那個女生從小就因為自己的身材自卑,最近才自信起來,不要因為衣服就攻擊別人的人品,更不要因為幾張照片就說她是太妹造謠中傷。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上下滑動檢視全文

看完就是覺得,發聲的14歲女孩講話很有邏輯而且很勇敢,比網路上的女德小警察強多了。

《爸爸去哪兒》每一季播出,都會引發教育方式的討論。有些不正確對待孩子的示範,也有不少開明的教育理念。總的來說都是批評家長對孩子的情緒壓迫,倡導和孩子做朋友。

因此親子關係平等融洽的張亮和夏克立等家庭因此人氣特別高。那時有一種感覺,80後90後們以後做家長了,社會的整體的理念也應當是進步的,平等輕鬆的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多。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每一季《爸爸去哪兒》都會幾對“青梅竹馬”,雖然有不少只是觀眾的玩笑,但看起來,觀眾對於小朋友們之間的異性友誼也是很開明和包容的,為什麼雲養的孩子真到了青春期,就要面對這些指責?

而“早戀”的問題這些年也引發過討論。2016年《小別離》播出時黃磊一個採訪備受關注,他說早戀這個詞沒道理,戀愛就戀愛,懵懵懂懂青春期是很美好的。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黃磊談早戀”是八年前的微博熱搜,當時社交網路都是同意和讚揚,已經度過青春期的人遺憾自己錯過了能舒展成長的青春期。

八年後,在“早戀”話題上,批評和質疑之聲不絕於耳。是上網的人換了一批,更年輕的人更封建?還是有些人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終於到了做賈政的年紀?

或許這恰恰是壓抑教育的結果。在童年不能讓天性生長,成年後也不會反省,就不自覺變成了無法自洽的人。嚮往愛卻沒有愛的能力,有慾望也無法正視慾望。只有自己痛了才知道痛,卻對其他人可能被限制被禁錮的痛楚毫無察覺,反而更喜歡站在道德高地上獲得虛無的權力感。

又何止“早戀”這一件事呢?

有女性“無縫戀愛”還顯得挺快樂的,有星二代小女孩穿吊帶打耳洞化妝……每一次都有人拿出最腐朽的封建道德來指點痛斥,可能只是可能是一種性壓抑受刺激的自我保護機制,一種不得不裹住腦袋拒絕其他價值體系才能穩定的應激反應。

天天戀愛事件: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早戀”,背後全是壓抑

不要這樣。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正視自己的天性和慾望,輕鬆一點,我們可以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