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聾不等於啞!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保護嬰幼兒的聽力非常必要。人類雖然是視覺動物,但視聽結合是我們生存的基礎,無論是聽力亦或是視力的損失都會給人生帶來各種各種的困難和不便。就拿聽力障礙來說,它不僅意味著兒童天生喪失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更代表著孩子全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聽力障礙群體,有超過2000萬的聽力障礙人士,其中7週歲以下的兒童佔據了80萬之多

,但僅有9萬人就讀於聾啞學校,基礎教育階段在校人數也只有8萬人。79。8%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發生在4歲以前,即聽力障礙多為語前聾。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成長就是不斷與世界對話的過程,他們在幼兒階段所看到的、聽到的、嚐到的、摸到的事物和經歷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時也在幫助他們打下基礎。

聾不等於啞!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聾啞人,好像聽不見聲音的人就一定不會說話一樣。其實,這是一種存在多年的誤區。

聽力障礙人士不是天生不能說話,而是沒有在嬰幼兒時期正常地度過語言發育期,致使大腦和構音器官沒有得到鍛鍊,從而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聽障帶來的問題多多

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喪失是暫時性的,如果聽障兒童能及時佩戴助聽儀器,那麼他們的語言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復的。雖然恢復的時間比較久,但最終的語言表達是和常人無異的。因為有這樣的經驗和底氣,我們才愈發注重語言矯正和家庭訓練的作用。聽力障礙所帶來的問題很多,但對於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三點:

語言發育遲滯

我們在許多文章中都說過聽力、大腦和語言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聽力負責輸入,大腦負責處理和分析,最後構音器官承擔輸出的責任。聽力是基礎,沒有了聽覺,兒童學習語言的通路關閉了,也就沒有了後邊的處理和應用。

聾不等於啞!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學習障礙

隨著接受系統教育的深入,閱讀和書寫逐漸成為學習的重要內容。但聽障兒童在語言表達上的不暢使他們對所閱讀的內容不甚理解,會出現只理解一部分或以偏概全的情況。書寫也是如此,由於語言理解能力的不足,孩子會出現

邏輯混亂、成分省略、語序顛倒

等問題。

社交困境

聽力的缺失必定帶來社交困難,一是他們聽不清也聽不懂他人的語言,二是無法很好地表達思想,二者相結合就造成聽障兒童相對孤僻的性格。他們更習慣被動表達,而不是主動發起溝通建立社交場景,在對話中也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閃躲等行為。

家庭策略決定語言水平

無論是聽力障礙直接帶來的語言發育遲緩,還是間接的學習障礙和社交困境,它們的矯正和改善在理論上都是需要家庭語言規劃的參與。單純的參與矯正課程只是一方面,重要的另一方面則是父母在子女語言習得過程中採取的策略和選擇。

聾不等於啞!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大部分聽障兒童在早期,也就是剛剛完成聽覺修復的前後一段時間裡的語言習得過程與健聽兒童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家長所採取的聽障管理模式可以說決定了子女是否需要語言矯正以及語言矯正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

家庭的語言行為、語言態度和語言管理都會對聽障兒童的語言以及認知能力構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些聽障家庭對子女語言矯正的態度並不端正,好像把孩子交給矯正師就萬事大吉了,這種觀念和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在語言矯正領域,有很多工作是需要

碎片化時間

實物教學

的,這些工作並不能在短短的一節矯正課上完成,而是需要和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來完成。

由於90%以上的聽力障礙兒童出生在健聽家庭,聽覺損傷的他們難以透過聽力獲得有效的語言資訊,即使在完成聽力修復術後,聽障兒童的語言來源也更依賴於父母。不僅是語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與外界的交往活動也更依靠父母,

家長的一言一行和所採取的行動一定會深刻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發展。

聾不等於啞!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長誤以為和聽障子女說話就一定要提高音量,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語言輸入手段。其實,

聽力障礙兒童不僅在能接收到的聲音音量上低於常人,更嚴重的是他們對不同聲音的分辨能力幾乎等於零。

也就是說,他們對聲音訊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的感知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分辨出同一種聲音採取不同音量、語調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這一點是和他們的社交能力息息相關的。

總的來說,父母要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有聽力障礙的基礎上過短採取矯正手段,包括矯正課程和家庭訓練。家庭訓練也要在矯正師的引導和建議下完成,不能擅自使用網路上不明出處的方法,以免上當受騙、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