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地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檢視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家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上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很多心理分析師廖玉師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一致得出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心理問題越多?乖,懂事都意味著自我的壓抑,我們的話語體系中不太允許自我的表達。在家庭中我們要遵從父母之意,不許無禮,學校裡我們要尊師重道道哪敢乖張。工作中我們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上級指責你不敢忘記往昔。新聞媒體裡更是要弘揚社會正能量。

困難的事物無處遁形,可所有的壓力和情緒不會因為你不提就消失不見。這些所謂的負能量,反而會變笨,壓力地對你造成攻擊,讓你的思維充滿各種禁忌,令你從敢想敢做變得唯唯諾諾。小時候那些形形色色的夢想被逐個打壓下來,開始變得單調乏味,甚至變成行屍走肉。這些都是嚴厲超我的來源,他傾向於站在本委員時渴望的反對立場,對理性的自我也帶有侵略性。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而自我的壓抑正是造成抑鬱,焦慮強迫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聽話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有嚴厲的家教。每當他們聽到別人的稱讚會非常不自在,認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將成功歸咎於客觀因素,甚至是運氣。而當他們聽到別人的評價時,尤其是負面評價,他們會一股腦地認為對方是在否認自己的能力,因此變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談到原生家庭,很多的媽媽性格強勢,不論是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感情都要干預媽媽的關愛,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控制,持續了孩子的整個學生時代。大學畢業後,孩子開始獨立工作結婚生子,母親雖然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干涉他們了,但在他們心中卻形成了一套評價標準,也就是心理學意義上的超我。時時刻刻在監視著自己的一言一行,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足夠好的母親,goodnightmother是指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要表現得足夠好。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good為孩子遮風擋雨,幫助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隨著孩子的成長,母親要逐漸學會放手,讓孩子能夠獨自面對和解決一些事情,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同樣重要的是,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適時推開enough,如果媽媽一直處於good模式,就可能出現強勢的母親和懦弱的孩子。不要讓親子關係超越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每一個家庭的核心,如果這種關係被任何一種其他關係建越,都會造成家庭問題。

有兩種比較容易識別的影響家庭關係的情況,媽寶男和伏地魔,馬寶男就是母子關係,超越了夫妻關係,伏地魔就是妻子對弟弟的關心愛護,超越了對丈夫的關愛的這樣一種關係。這兩種還是比較容易識別的,還有下面一種在中國的家庭中更為普遍但更加引力的不良夫妻關係,很多女性在談戀愛和沒孩子的時候和丈夫感情和睦。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自從有了孩子,生活重心就轉變為母子關係,她們會把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對丈夫關心減少,甚至不聞不問,這就是親子關係對夫妻關係的建越。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贊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乖懂事常常導致嚴厲的超我,神經症患者往往內在都有一個嚴厲的超我,他時刻提醒患者要幾年盛行遵守規範,但同時也會造成思維和行為的刻板僵化,嚴厲超我的形成往往與童年的經歷有關,他們通常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未能得到不計回報的愛。比如父母過度要求學習成績,嚴格限制玩耍時間,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諸多禁忌。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他們可能有著不錯的學習成績,令人羨慕的工作和收入,但生活中他們內向靦腆,羞於表達自己,甚至時刻受困於焦慮,強迫或抑鬱反倒是在那些自由生長的孩子身上,我們能觀察到他們富有激情,勇於探索的一面因為他們的超我是靈活的,富有彈性的,擔心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會變得很懂事,會體察父親或母親的情緒,做事說話謹小慎微。

他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才能得到家長的認可,不僅在家庭中在外也會優先考慮他人的感受,而往往忽略自己,但他會變得不快樂,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會被別人指責但又無法從這個怪圈裡跳脫出來。另一方面,擔心媽媽或爸爸也會透過對孩子的控制來維繫已經破碎的家庭,在孩子小時候,他們會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不能做除學習以外的事情。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到了孩子成年後,會透過干預其婚姻來施展控制,等到孩子人到中年,有些家長還會透過生病來把孩子拴在身邊,父母角色的缺失往往會讓孩子變成父母來彌補這個缺失。這在本質上是為了拯救家庭關係,從這個層面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早年是否被父母過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樣的方式控制孩子。

聽話懂事常常導致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可能出現的一個場景,當別人提出意見或要求時,常常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對他們來說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因為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往往比他們自己的更重要,但其實他們通常並不能自洽。在下意識地答應了對方之後,可能才會回過味來,這可能是超出自己能力範疇的事情,或是自己根本不願意做的。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但為時已晚,由於面子的原因又無法重新回絕對方,這裡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討好型人格的人處理好跟他人關係,就是不要立即答應對方,這樣做可以避免直接拒絕所帶來的尷尬,也能防止自己反覆陷入自責的情緒泥潭中。即使答應對方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果思考後決定拒絕,還能幫自己爭取到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想理由。

聽話的孩子有時無法準確表達情緒,一些新生疾病或神經症患者無法恰當地表達情緒和感受,他們常常無法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這一定程度阻礙了了解自我,也影響了人際關係的構建,語言和自我意識關係甚密,只有當我們的話語體系中出現了必要的,準確的名詞或形容詞才能讓人們的情緒和思維得以定位,聽話的孩子不敢主動表達自己。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他們被周圍朋友評價為高冷,不會主動關心別人,替他們自己解釋,這是不願意跟別人聊閒天,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浪費時間或者這是無效的溝通,那什麼才是有效的溝通,怎樣才是不浪費時間在聽話,孩子們的印象中,聊天一定需要帶著目的性,比如為了解決矛盾,為了使得事情有所進展。

有時候甚至需要功利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人和事,他們才願意去花時間瞭解和溝通,長大後,他們會意識到不聊閒天可能有些不對勁,因為這讓生活變得無趣,那些有趣的人合適離自己越來越遠,而自己的情緒也逐漸表現出抑鬱和過分擔憂的狀態。成長過程中,有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了他們不喜歡聊天。

小時候表現越乖,長大後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相不敢相信

比如,在原生家庭中缺乏輕鬆而溫馨的環境,學校的某個老師曾因自己聊天而嚴厲地批評指責,或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聊天物件等等。這些都讓他們以為聊天說廢話是不對的,逐漸使自己喪失掉了這種能力。

但與此同時可能喪失掉的還有情緒排解的通道和獲取快樂的源泉,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雖然很多乖孩子長大後容易有心理問題,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說所有乖孩子都有心理問題,希望看完這文章的你,不要再一味追求做個乖孩子或是一味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須變乖,祝天下所有的孩子們都能擁有美好快樂的人生,謝謝您,與我們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歡迎點贊評論分享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