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對於每一個媽媽來說,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以及選擇孩子的成長輔助路徑,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最近在刷一部小眾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其中幾位媽媽的育兒理念和模式各不相同。但從她們身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不是一部教我們怎麼做媽媽的紀錄片,而是告訴我們世界更多與孩子相處的可能性。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了不起的媽媽們,對下一代的培養模式,都有什麼樣的期待與實踐。

01

雞娃與佛系並存

阿蘭·德波頓說:“我們的判斷必然有一個參照群體,只有同他們比較,我們才能確定我們合適的期待視野。”

育兒這件事,也是一樣的。每一個媽媽在雞娃的風潮中,都不可避免地關切孩子的進取,只不過雞娃的方式和心態可能有所不同。

紀錄片中的茉莉媽媽,就是大眾眼裡典型的“虎媽”。她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花滑世界冠軍,為此她每天陪孩子往返200公里去基地訓練,並認真細緻地安排孩子的比賽計劃。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彈幕裡不少觀眾評論:“這個媽好令人窒息!”

實際上,這個媽媽並不是一味地給孩子施壓,反而是客觀幫女兒分析參賽的表現和改進的空間。

茉莉媽媽和前陣子的冬奧冠軍谷愛凌媽媽一樣,都對孩子的天賦和未來的方向有著清晰且理性的判斷。

茉莉媽媽自己受過高等教育,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牛津大學拿了兩個教育碩士。她認為,目標是激勵孩子前進的燈塔,在孩子畏難喊累的時候,能支撐她再接著走一段路程。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讓孩子孜孜不倦地堅持這項事業,並不是為了讓她功成名就。茉莉媽媽說:“無論她有沒有體育的天賦,我希望她有一種運動的堅持,她能學會吃苦,學會堅持不放棄。學體育就會有比賽,比賽就會有輸贏,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讓她從小自然地去接受輸這件事。”

同樣地,新加坡的sasa媽正在幫助孩子在藝術方面發力。她讓女兒學習鋼琴和二胡,儘管這樣投入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升學加分,但在孩子參賽失利的時候,她會告訴sasa:“失敗也沒關係,我也很開心,因為你很大膽地拉給別人聽。”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父母來說,做好我們自己的功課,包括適當引導孩子努力,同時坦然接受結果。

讓孩子從輸中學會成長,比登上冠軍臺要更有價值。

02

接受真實,為孩子示範

除了在心態上轉變視角,從孩子的真正的得失去考慮問題,很多媽媽還需要學會跟自己和解。

我們總怕自己不夠完美,如果投入和付出差了一分一毫,因此耽誤了孩子,那該有多遺憾。

可是,這種育兒焦慮反而會加重親子關係的擰巴程度。孩子的事情固然重要,家長也需要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覺察並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

嘉賓小田媽媽是一個擁有百萬粉絲的育兒博主,她會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和一些書上的育兒知識。即便在這個領域成為了“專家”,在和兒子相處過程中,她依然會忍不住發脾氣。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是,她不會因此而焦慮或者內疚。相反,該發脾氣的時候她就會和孩子預警,並且事後也會跟孩子討論。

負面的情緒這樣處理,積極的情緒也是一樣的。小田媽媽從不吝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愛,陪孩子下棋、騎腳踏車、一起開玩笑等等,儼然跟兒子處成了好朋友。

這樣的媽媽,為孩子提供了情緒管理的範本。漸漸地,小田也變成一個情感細膩,善於觀察和表達的孩子。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所以說,家長也需要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看到做一個坦誠且快樂的人,更為重要。

03

成為媽媽,不是一種犧牲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付出,都會習慣性用一種“代價”的視角去看待。我們犧牲了金錢、精力、時間,所以更期盼積極的結果反饋,甚至會把自己的價值繫結在孩子的成就上。

如果孩子平庸,我們就會產生自我懷疑。

但實際上,成為媽媽,就是女性自主做出的了不起的選擇。紀錄片裡的媽媽都是本身特別優秀的精英媽媽,她們瞭解孩子的優勢和天賦,並且擅長為孩子重要的選擇節點出謀劃策,非常有魄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碰到無窮無盡的困難。像小田媽媽在雞娃的過程中,就趕上了上海搖號入學的新政,最後孩子進了一所普通公立小學,也就是當地所謂的“菜小”。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那一瞬間,她很崩潰。顯然,這樣的結果,她也無能為力,但她也堅定了今後要持續雞娃的決心。她對孩子說:“我沒有希望你多麼高階。只是希望你像我們一樣做個普通人。”

事實上,我們和小田媽媽的想法或多或少有所重合。如果可以,我們希望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讓孩子保持階級不掉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願意並且持續在消耗自己。

然而,養娃於大人而言,也是一場修行。正如嘉賓大理媽媽所說:“一個媽媽不照顧好自己,怎麼照顧好孩子?他們問我帶孩子有什麼心得,我說我會永遠把自己放在優先秩序。因為我舒服了,我對他們好就是非常自然。當你自己彆扭的時候,你沒有辦法讓別人舒服。”

這部《了不起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育兒的三個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確實如此,媽媽首先應該認同自己作為個體,一個並不完全和孩子繫結的個體,才足以尊重自己,同時給孩子提出更有效的參考和建議。

如果一味地用

“我作為媽媽,我必須。。。”

“為了孩子,我不得不。。。”

“那怎麼辦呢?先考慮孩子吧。。。”

這樣的犧牲視角去雞娃,媽媽會變得委屈、心累,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敏感脆弱。

真的希望更多的媽媽能夠從心底裡認同自己:“我已經很了不起了。”這個了不起,不是因為把孩子培養得多優秀,或者花了多少別人難以企及的功夫養娃,而是“我基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孩子因此受我影響,以我為榮。

這樣的媽媽,未必是100分的完美媽媽,卻是自信且有力量的媽媽。

喜歡文章,關注養料公眾號(id:yangliao99),獲取更多更新文章,與千萬父母交流有料的養娃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