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過對了麼?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網上充滿了兒童的歡樂,也不乏蹭流量、曬幸福的,如成人過六一以追憶自己童年的快樂。

我們為什麼要設一個六一兒童節?

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過對了麼?

檢視資料:許多國家在1925年以後開始設立兒童節,最初的目標是為了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福利;中國最早是在1931年設立的兒童節,日期定在每年的4月4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悼念以利迪策村慘死兒童(納粹殘殺兒童事件)為代表的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會議號召,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咱們中國現在的兒童節從此定在了6月1日。

歸結一句,設立兒童節的目的是讓兒童得到愛。

什麼是愛?

讓其觀感上得到快樂就是愛麼?咱們現在不就是在窮心盡力做這事兒麼:媒體大肆宣揚、學校歌舞聯歡、家長準備禮物與美食,等等。咱們社會物質生活較豐富了二三十年了吧,兒童節年年過,歌舞與禮物年年有、程式化地過了好多年了,結果是啥呢?大部分家庭秀完恩愛後,該打兒子的還是打兒子、打完了該起早貪黑為兒女操勞的還是去操勞,總之是和和睦睦、一切如故;但不容置疑,也有了吳謝宇。吳謝宇是誰,今天這個時候,我不想提,網上有,抬手就知道

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過對了麼?

吳謝宇

愛,是必要的,沒有了愛,這個世界就成了叢林——母獸受到驚嚇就會吞吃自己身邊的幼獸的,嗚呼

但僅僅有灌注式的愛,遠遠不夠。這個是不用論證的吧

兒童節,是兒童的節日,兒童節不僅僅是兒童過,在某種意義上更是讓成年人過,讓成年人擔負起保護兒童的責任,讓成年人擔負起兒童一生幸福的責任。

設立兒童節的初衷從來沒人忘懷,但我們過對了麼?

想起中國人過生日。中國人的生日,老話說或文言說,那叫母難之日,母難之日是要向母親致敬的,可咱們現在好多人把過生日轉變成了吃蛋糕、吹蠟燭——祝願什麼只要他自己知道;過生日,吃蛋糕與吃麵條本無本質上的不同,但“HAPPY BIRTHDAY”與念母難的不同,稍有智慧者不該不知。

兒童節,是孩子的節日,多給孩子些關注的確是愛的表現,但什麼是愛?成就之才是愛吧,譬如教育娃要愛父母,別讓娃們對灌注式的愛疲憊乃至厭倦了。被厭倦了的愛,是會害娃害社會的。所以,過兒童節時,讓娃付出一點愛是不是會好一些,哪怕只是為父母端上一杯涼白開

在這兒補個窟窿:現在各個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孩子平時得到禮物與美食太多的,可不可以考慮換個過節的方式,譬如給父母、給老師、給社會彙報一個涼白開級別的愛,而對那些平時難見美食與禮物的娃,讓他們放飛一會兒——如雲南曲靖支教的老師讓39名山區娃自帶食材吃火鍋,才更合乎兒童節的本意

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過對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