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總生病,小心是你養得“太乾淨”(做到這些,足夠!)

有了孩子以後,好多媽媽都覺得自己變成了處女座:

只在自家車裡換尿布堅決不用公共尿布臺;餐椅帶自己的堅決不用餐廳的;如果一個沒注意被人摸了小手就抓狂馬上去沖洗,消毒紙巾更是隨時帶著,把娃可能會接觸到的地方統統擦一遍。 有人勸我:帶娃沒必要太乾淨,可就怕孩子生病,這個乾淨與太乾淨的“度”在哪裡?

為什麼?

小D早產,我也有過一段恨不得變成處女座的過程。我後來發現,

這種過度保護,其實是每個新手媽媽的必經之路,是個養育道路上的心態問題。

“愛乾淨”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愛乾淨”和“太愛乾淨”一字之差,導致的結果卻天壤之別。 先來看看這個衛生假說—— 過去十幾年,過敏、哮喘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於是,科學家就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來尋找原因,明明環境越來越乾淨了,為什麼過敏哮喘的發病率卻越來越高呢? 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個觀點,叫“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

在幼年期,如果過於保護,沒有很多機會接觸自然環境裡的寄生蟲、病毒、細菌,長大後得過敏、哮喘和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機率會高很多。

這就好像寶寶的大腦需要刺激來發育成熟,他們幼小的免疫系統其實也是需要不斷地和日常生活中的細菌接觸,來學會適應抵抗病毒細菌,從而強大自己。

很多父母看到這,估計就糾結了,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小D是早產寶寶,記得她準備出院時,我特別焦慮,就怕她在無菌環境待久了回家後不適應,一個勁地問NICU主任和護士,要怎麼消毒?NICU主任有一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

用你的常識來判斷,不要過度保護,把她當成一個正常的人來帶。

這些情況怎麼做?

1、每天需要消毒奶瓶、安撫奶嘴、餐具嗎?

不需要。

第一次使用前進行一次消毒,用蒸氣或者熱水消毒就可以了。

之後每天只要正常清洗晾乾就可以,不需要每天消毒。但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寶寶入口的器皿洗完後

一定要晾乾

,潮溼環境容易滋生細菌。

孩子總生病,小心是你養得“太乾淨”(做到這些,足夠!)

2、每次洗手需要用除菌肥皂/洗手液嗎?

不需要。 學會與微生物/細菌共存,也是幫助建立強大免疫系統的方式。有了寶寶後,很多人都會囤一些免洗消毒液、除菌肥皂、除菌紙巾等等,但這些東西其實是不需要每天使用的。 保持良好的洗手習慣,但日常洗手清水和普通肥皂就足夠了。

這些抗菌的產品只有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時(比如流感、腹瀉)、家人生病時、或者去了衛生條件特別差的地方時使用就可以了。

孩子總生病,小心是你養得“太乾淨”(做到這些,足夠!)

3、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需要注意什麼?尿布臺、餐椅等需要酒精消毒嗎?

以下情況不建議頻繁到公共場所: 寶寶已經生病了;流行疾病高發季節; 另外,除非去了衛生狀況特別差的地方,不然是不需要額外消毒的。

最理想的狀態是人和環境中的微生物和諧共處。在幼兒早期免疫力發展的時候,如果我們剝奪了他們接觸這些微生物的機會,也就意味著剝奪了免疫系統鍛鍊的機會。 同樣的,出門在外,吃飯前或者回家後,手是一定要記住好好洗的。

孩子總生病,小心是你養得“太乾淨”(做到這些,足夠!)

4、寶寶愛吃手,會不會髒,要不要干預?

寶寶會因為接觸到細菌和病毒而生病,但不是灰塵。在家裡,只要保證正常的家庭衛生就可以了。在我家,小D爸爸會吸塵,保證小D的“遊樂場”是乾淨的。

如果去公共場所,比如遊樂場,很多孩子都是共享一些玩具的。一般這些玩具是不需要額外用消毒紙巾去擦,回家後記得給寶寶擦手即可。

但有兩個情況是例外:

一個是傳染病高發季節

,那難免有些孩子是生病的,摸了玩具後又給孩子玩,那自然就把病毒吃進去了。 這就建議要隨身帶消毒紙巾擦一下。 第二個情況就是

玩具表面有非常明顯的汙垢

了,那也是可以擦一下的。

孩子總生病,小心是你養得“太乾淨”(做到這些,足夠!)

儘管今天全文都在和大家說,不要“太乾淨”,但這裡還是需要提醒大家一句,

基本的“乾淨”還是需要注意的,最基本的衛生習慣還是保證寶寶健康的大前提。

一般做到這些就夠了:

勤洗手

:我每次都會把這條放在第一位,餐前便後、出門到家、接觸過鈔票或者生鮮食物等,都需要及時洗手;

多開窗通風

、保證無煙環境;

堅決執行寶

寶餐具和大人的分開

,更加不要出現嘴對嘴餵食的情況

家裡有大人出現咳嗽

打噴嚏時,一定要避開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