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我們跟鄰居一家出去郊遊,一路上孩子們興致高昂,聊得可歡實。到了郊外,孩子們跟著爸爸一起跑去放風箏了,媽媽們坐在草坪上看著孩子玩鬧,我突然問道:“怎麼了,一路上看你心事重重的?”鄰居家媽媽嘆了一口氣:“唉,雖然我跟孩子爸爸沒什麼大指望,只求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可是……可是我家小魔頭也該開竅了吧。

到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是顛三倒四的,自己心裡沒點數。前兩天剛買了一個新鬧鐘,他也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非要學什麼科學家,說是要把鬧鐘給拆開看一看,結果鬧鐘一到手,他拆了一半發現沒有小號的螺絲刀了,就把拆了一半的鬧鐘晾在桌子上不管了。你說說,他要當科學家拆鬧鐘,怎麼就不曉得學學人科學家先把需要的工具準備好呢。”

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沒有考慮很多,不會顧慮後果,經常想到一出是一出,做了很多事情亂七八糟,虎頭蛇尾,家長們時常要幫孩子做的事收拾善後。時間一長,很多家長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不太聰明,不然怎麼會盡幹傻事。

不要著急下定論,

孩子幹傻事不是因為不聰明,想讓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鍛煉出來的。

不如往下看,

著名心理學家推薦使用"心智工具",讓孩子成就自我,變得更"聰明"。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心智工具為何物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就要問了,這個神乎其技的“心智工具”究竟是什麼東西?不要著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觀理論中有一理論為“內化”學說——工具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兒童思維發生學中,兒童的外部動作能夠“內化”為智力活動。

維果茨基是“內化”學說最早推出人之一,他的內化學說的基礎就是他的工具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人類的精神生產工具或"心智工具",就是各種符號。運用符號就使心理活動得到改造,這種改造轉化不僅在人類發展中,而且也在個體的發展中進行著。

孩子作為涉世未深的個體,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他們做不好往往伴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大部門時候都是在父母的指引甚至下要求下被動地進行動作,它們自身或許根本都還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怎麼做,家長就已經給他們做的事情下了“判決書”。

如果能讓孩子主動地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行考察與思考,孩子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而在維果茨基的理論當中,有一個關鍵詞——符號。符號既包括言語、文字、表格,也包括畫圖、象徵、表意動作等。"心智工具"的本質,即藉助符號的配合,改造孩子的心理活動,讓孩子主動地思考與做事。

那麼,家長究竟怎麼藉助“心智工具”來幫助孩子呢?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兩種最典型的“心智工具”。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畫出來:強調自我調節,傳遞更多細節

對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圖畫是他們很重要一種符號。透過畫畫的方式,孩子們能夠明白許多,也能表達許多。

首先畫出來能夠強調自我調節。

奶瓶最近對澆花很感興趣,他經常和鄰居家的樂樂一起去樓下的小公園裡找花給它們澆水。但是兩個小朋友玩著玩著總是一不小心就忘了時間,而且有一次我看到了他們的澆水其實應該是給花“灌水”,有好幾處花叢的花都爛掉了。

被我說過幾次之後,奶瓶去的次數也就少了。昨天他突然又想起來那些沒澆水的小花,問我說:“媽媽,明天我可以和樂樂一起去給樓下的小花們澆水嗎?這次我一定保證乖乖的,我會記得看著時間,也會記得輕輕地澆水的。可以嗎?”我想了一下,然後跟他商量:“可以,但是在這之前,你先把你打算怎麼澆水畫出來給媽媽看一下嗎?”於是他開始動手畫畫,一邊畫一邊思考。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畫出他打算怎麼澆水這個小任務其實是讓尼莫自己現在腦海中把自己將要做的事情預演一遍,在思考的過程中,他能強調自我調節,提高自己對完成事情的把握度。

除此之外,畫出來的方式還能傳遞更多的細節。

當奶瓶把他畫的畫給我看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小小的兩張連環畫上有很多的小細節,比如畫的左上角都有一個時鐘,上面是不同的時間,最後一幅回家的畫中時間正是17:30——這是我告訴尼莫的晚餐開飯的時間。又比如,花灑灑出來的水是一點一點細細的,而且兩人分工合作,每個人澆不同一處的花。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每次臨近新學期總要去一趟文具店購置文具。朋友總會讓她的孩子在去之前先畫出來自己需要的東西,然後到了文具店就會知道自己需要買哪些東西了。

在繪畫的過城中,孩子能夠透過思考想到並補充更多的細節。如果家長髮現有所欠缺,也可以及時與孩子商討補充。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說出來:分出更細組塊,開拓更多腦洞

如果說畫出來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呈現式的更為直觀的畫面傳達,那麼,說出來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最直接的自我想法的展現。

一方面,說出來的過程讓孩子一邊整理自己的想法,透過口頭模擬演練分出更細的組塊。

奶瓶把畫交給我之後,我問他:“你可以告訴媽媽在下樓之前,你還要準備些什麼嗎,比如說花灑?”尼莫想了想,對我說:“嗯!花灑!我跟樂樂一起給小花澆水……不不不,要先裝水,我們可以在,嗯……廁所,或者廚房,還有準備,一個……小鬧鐘,要吃飯,還要讓媽媽調時間……”發現了嗎?孩子的言語表達包括與他人對話和自言自語。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的自言自語在孩子發展中扮演非常特殊且重要的角色。

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進行自我調節、和自己溝通,或是引導自己的思考過程及行動。孩子的自言自語相當於他的發聲思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自言自語變得越來越簡化或不完整,並逐步內化,再形成「內在的口語思考」和高層次的心智過程。

家長可以在旁協助孩子,引導孩子進行細化的板塊思考。比如溫和地問一句“在這之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嗎?”或者“接下來要做些什麼呢?”

另一方面,說出來與人交流的過程也能讓更多不同的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

孩子的想法總是天真而富有創造力。“媽媽,我也想要長翅膀像小鳥一樣飛起來”“不行哦,人是長不出翅膀的”“那我就給自己做一對漂亮的翅膀!”聽到這樣的話語時,不要否定,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可以,媽媽等著寶貝做出翅膀飛起來”,你的鼓勵會讓孩子把這顆充滿未知與創造力的種子在心裡種下,靜靜等待成長為參天大樹。

"心智工具"能夠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思考並自我總結,長期堅持下來,孩子做事更有條理與計劃性是必然的結果。

想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著名心理學家推薦用這個工具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