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逢週末都是我難得清閒的時間,也是陪我女兒的美好時光。今天我特地起了個大早去超市買菜回來準備做我女兒喜歡的飯菜,當我在客廳挑菜葉的時候突然聽講了一旁的女兒悠悠在自言自語地念叨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靜悄悄地在一旁仔細觀察她,發現她對著一堆玩具在自言自語地聊天“明明,我們今天吃什麼呀?”“小雞,小雞我們一起去玩耍吧!”“寶寶,好乖呀” ……我發現她自言自言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聊天的內容。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自言自語”呢?

“假象同伴”的存在

有一部挺有名的動畫片叫《頭腦特工隊》,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朋友看過呢。這

部動畫片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舉家搬遷至舊金山,正當她準備適應新環境時,萊莉腦中控制歡樂與憂傷的兩位腦內大臣樂樂與憂憂迷失在茫茫腦海中,大腦總部只剩下掌管憤怒、害怕與厭惡的三位幹部負責,導致本來樂觀的萊莉變成憤世嫉俗少女。樂樂與憂憂必須要儘快在複雜的腦中世界回到大腦總部,讓萊莉重拾原本快樂正常的情緒。

該片裡面有一個奇怪的生物叫“冰棒(Bing Bong)”,他長著大象的頭,和熊一樣的身體,有著像狸貓一樣的尾巴。這個奇怪的生物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他只住在小女孩萊莉道德頭腦裡,是萊莉小時候想象出來的玩伴。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罕見,這是小孩子在兒童時期玩遊戲的時候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在心理學領域把它稱之為"假象同伴"。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這種現象究竟有多常見呢?相信透過一組資料的介紹大家就可以一目瞭然啦。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傑爾姆·辛格教授做過有關“假象同伴”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物件中有65%的孩子存在這一現象,換句話說,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擁有假想同伴。

大部分孩子從兩三歲起就會產生“假想同伴”,有的孩子甚至1歲半時就有了“假想同伴”。而且不僅學齡前孩子擁有“假想同伴”,傑爾姆 辛格及其相關研究人員還發現,小學生和中學生也有“假想同伴”,甚至高中生有時候也承認自己有“假想同伴”。然而大多數孩子成年後都會忘記自己兒時的“假想同伴”。我們前面談到的動畫片《頭腦特工隊》裡,在萊莉12歲時,她幾乎已經把她兒時的玩伴——冰棒遺忘了。

語言能力發展的需要

其實自言自言行為最常見於2-3歲寶寶當中,因為處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寶寶們的語言能力正在飛速發展著。

這個時候他們渴望把心裡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他們的這種心理就跟我們在得知了一件天大的喜事後會情不自禁的想馬上告訴他人,在心裡藏不住一樣。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寶寶們需要把他們學到的東西,心裡想說的東西都說出來。這也就是他們喜歡自言自語的原因之一。並且,我們應該瞭解的是,

處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寶寶思維方式存在有"泛靈"的色彩。

他們會認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無論是玩具車還是布娃娃亦或者是小茶杯,因此在寶寶的世界中他們並不是在“自言自語”,是有人在陪他們聊天的。

是社會經驗積累的體現

透過留心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上過幼兒園的寶寶,或者是經常和小夥伴玩耍的寶寶,自言自言的現象會比其他一直待在家裡的寶寶更多。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寶寶的自言自語現象其實是他們社會經驗積累的一種體現。

國外有學者研究發現,最富社會性的孩子自言自語最多,聰明的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時比其他孩子更早出現自言自語現象。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自言自語的孩子可能會更聰明。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大部分讀者朋友看到這裡後,可能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一般在我們大部分中國家長看來,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對著空氣在手舞足蹈、自言自語,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精神方面有什麼問題,甚至還會自責,自己忙於工作,缺少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產生深深的孤獨感。但是,

如果寶寶其他一切都正常的話,作為父母的我們大可不用為寶寶的自言自語現象而擔憂。因為能假想出一個同伴來的孩子,他的社會化程度反而更高。

同時,我們也應該留心觀察,如果發現寶寶除了自言自語外,從不跟周圍人說話接觸,整天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那就有必要到醫院進行一定的檢查了

美國俄勒岡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瑪喬麗·泰勒的調查研究發現,擁有假想同伴

的孩子會更加懂得人心,也就是說,他們更善於猜測別人的心思、感受和行為,這在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心理理論。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使其變聰明呢?

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

言語思維的鍛鍊有助於形成更高層次的心理理論

在寶寶18-26個月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態,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比如孩子意識到自己有新玩具就會開心;吃零食就會興奮等。

這時候我們可以多教寶寶一些描述情緒的感官詞語,比如“開心”、“高興”、“快樂”、“傷心”、“難過”等,同時也要教他們一些表達願望的詞語,比如“想要”、“渴望”、“喜歡”、“需要”等。

當寶寶能夠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緒,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交環境中了。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經常一起玩假裝遊戲

我一直的育兒觀念就是多多鼓勵女兒玩遊戲,我覺得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經常性的玩一些假裝遊戲

,比如,角色扮演,假裝上課,完過家家等遊戲。在今天我就陪女兒悠悠忘了一場角色扮演的遊戲。

其實在遊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想象力和社交能力,而且還可以透過模擬複雜的社交環境,進行人為地製造社交衝突,讓孩子有更多的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的有機會。

有些家長朋友可能會擔心如果給孩子玩太多的假裝遊戲他們會當真,其實對於這一點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已經有研究者表示,孩子對於什麼是真實的,哪些是現象出來的都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別擔心,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在文章的最後我想說,寶寶正常的自言自語現象我們不必過分的擔心,可以進行正確的引導。而對於寶寶的"假象同伴"我們不要進行過多的干預,而應該懂得呵護寶寶的假想同伴就是呵護寶寶寶貴的童年。

特別是,當我們忙於工作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寶寶的時候,假象同伴就是他們最親密的玩伴。對於孩子來說,有自己的假象同伴陪伴的日子是不孤獨的,是有朋友陪伴的日子,雖然他們可能會被遺忘,或沉入了潛意識裡,但能給予孩子無形的力量,有助於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並且可以提高寶寶的社交能力。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