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讓孩子“獨當一面”,家長要學會“放手”

讓孩子“獨當一面”,家長要學會“放手”

“媽媽,我要遲到了,你幫我收拾一下書包!”“媽媽,我渴了,你幫我倒點水!”“媽媽,我校服放哪兒了,怎麼找不到了?”“媽媽,我是先寫語文作業還是先做數學題?”……是否有些家長聽著這些話會覺得很“耳熟”?因為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對話。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由於現在一家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很多孩子變成了家長們的“小祖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還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學業有成,因此,恨不得把孩子除了學習之外的所有瑣事全部包辦了。殊不知,這樣只能幫得了孩子一時,卻耽誤了孩子,因為太過於依賴父母的孩子,會永遠也長不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恃人者不如自恃也”,依賴別人不如依靠自己。雄鷹將小鷹推入懸崖是為了小鷹未來能展翅高飛;媽媽將小磯鷸一步步地推向滿是風浪的大海是為了教它勇敢面對大自然才能活下來。

愛而不寵是大自然中很多動物的教子法則,是一種適者生存的法則,必須要早早教會孩子只有獨立才能實現自我保護,這種教子方法適用於現在的很多家庭中。很多家長總是心疼孩子,不讓做這個,不讓做那個,這樣的“包辦心理”會讓孩子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等孩子長大之後,難保不會成為一個“巨嬰”。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是什麼事都為孩子“大包大攬”“親力親為”,而是應該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社會上立足。龍應臺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所以,別讓溺愛和寵愛致使孩子喪失掉生存最重要的技能——獨立。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事做起。第一,家長要讓孩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襪子、收拾書包、打掃房間……這些細碎的家庭瑣事既可以鍛鍊孩子獨自做事的能力,又可以為父母分擔辛苦,可謂一舉雙得。第二,家長要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觀判斷能力,鍛鍊孩子遇事自己拿主意。比如問孩子今天想吃什麼或者讓孩子自己選擇穿衣搭配。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有主見,還能培養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第三,別怕讓孩子走彎路,沒有挫折怎能成長?孩子在學習獨立自主的過程中必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是作為家長,不要因為怕孩子吃虧就不讓孩子去嘗試。比如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幫忙端菜會說:“放下,媽媽來,別摔了。”又比如孩子想幫媽媽洗衣服時,有的媽媽就會說:“你去玩兒吧,水涼,不用你。”家長們莫不如讓孩子嘗試一下,就算灑了一盤菜、凍了一次手又何妨呢?等到下次孩子就會知道端菜的時候要小心,媽媽每天做家務不容易了。所以,別怕讓孩子吃苦,嬌生慣養只會讓孩子變得更依賴父母。第四,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能在自己的空間或者擅長的領域中如魚得水。所以,讓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空間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重要過程。

太過於依賴父母的孩子會在父母真正該放手的時候不知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如同溫室裡的花朵,一旦出了溫室,便會不堪承受烈日和風雨而枯萎。所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要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

讓孩子“獨當一面”,家長要學會“放手”

本報記者 馬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