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學會“騙”孩子是聰明父母的必修課!

學會“騙”孩子是聰明父母的必修課!

《世說新語》中有一個講謝安和謝玄的故事。當時貴族豪門日趨腐朽,許多貴族子弟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競相塗脂抹粉,熱衷於打扮遊樂。出身於名門的謝玄開始也染上這種不良習氣,喜歡裝飾,常佩戴紫羅香袋。這事很快引起謝安的警覺,感到這是不好的苗頭,有礙於謝玄的成才。但是謝安並沒有簡單地加以訓斥禁止,而是巧用玩遊戲的辦法,把謝玄的香袋賭贏過來,然後燒掉,在不傷害感情的情況下,引導謝玄逐漸改變這類不良的公子哥兒習氣。由於謝安的關心與培養,謝玄逐漸成長為一個有經國才略、有志氣的人。

對待小朋友那些小心思,大人有很多處理辦法。比如告訴他男生不宜佩戴香囊、羞辱他像個女孩子、或者直接把紫羅香囊收繳。但顯然,謝安選擇了最溫淳的一種。對大人的道德標準來說,這種方式不一定是最正當的,甚至有點不夠光明正大,但它卻是小朋友在那個年齡裡最能接受的。

好的教育,不是一直保持“政治正確”,甚至“鐵面無私”地去執行,而是以合適的手段去做正確的事。

學會“騙”孩子是聰明父母的必修課!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副對聯說的是宋代著名的三蘇——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的文學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無人能比。

據記載蘇軾和蘇轍並非天生神童,小時候也是貪圖玩樂不愛讀書。但父親蘇洵並沒有採取“棍棒教育法”,每當孩子們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書房裡面讀書,有時還忍不住哈哈大笑。當孩子們跑過來想瞧個究竟時,他又把書趕緊“藏”起來。孩子們以為父親瞞著他們看什麼好東西,就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看,漸漸地也喜歡上了讀書。

古往今來,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欲擒故縱”的妙處。“欲擒故縱”原本是打仗時的一種戰術,在現代社會中又稱“冷談成交法”。也就是抓住對方的需求心理,先表現出“不強求”的寬鬆態度,使對方反而產生惜失心理,從而主動迎合我方的條件。

很多父母整天耳提面命地催孩子讀書,恨不得壓著孩子讀書。智慧父母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強迫,還提出禁令,吊足了孩子的胃口。孩子出於好奇心,一定會自己找書看,閱讀的趣味也會倍增。

找書來讀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冒險遊戲一樣充滿刺激,他自然樂此不疲。達到目的的方法不止一種,聰明的父母,都懂一點“不正當”手段。

學會“騙”孩子是聰明父母的必修課!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帶助手們在一所鄉村小學做了一個實驗,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後,他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數的20%,但其實,校長和學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去看這個測驗的成績。

奇妙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些變化。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面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他認為,他對於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作為實驗物件的學生身上,最終這些學生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語言資訊,來告知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透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這個實驗後來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待效應”。

在學校實驗裡,校長和老師對學生有巨大權威,因為他們可以評判一個學生的資質。對於孩子來說,最早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權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作用甚至可能達到羅森塔爾的神話級別。

這些事情聽上去,像有命運在安排,因為這些改變都不是自己可以直接操控的力量,但就像羅森塔爾的實驗結果顯示的那樣,結果可能就是父母有強烈的期待得到了迴應。所以,你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期待,發出了什麼樣的預言,對他的成長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

需要說明的是,語言並不是唯一會產生影響的方式。有的父母從來不否定孩子也很少誇獎孩子,但他們卻打心眼裡肯定自己的孩子,這種態度、情緒和潛意識的影響,遠遠勝過語言。

父母對於自己孩子的認知和期待,可能從孩子出生前已經開始了

之後並一直持續著。這樣的期待進入到孩子的潛意識深處,成為了孩子自身意識的一部分,就成為了權威期待的力量。

幾乎任何一個學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這個實驗。凡是能從中悟出點道理並靈活運用的都能成為優秀老師。可有的老師。卻以為自己長有一雙慧眼,不能睜一眼閉一眼,而把孩子身上的問題看得清清楚楚,並一一指出,反而沒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那麼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