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小麗的孩子有一天洗澡的時候,把水放得很大,弄得滿浴室這地板都是水,最後水居然還滲出了浴室跑到了客廳。小麗看到了之後非常的納悶,跑到浴室一看發現原來孩子在裡面玩水。這時候小麗非常的生氣,這可是她剛剛才收拾好的房間,之前也跟孩子說過,不要在洗澡的時候玩水,速戰速決,可是孩子就是不聽。

於是小麗就怒吼孩子讓孩子去房間面壁思過,等到吃飯的時候再去問孩子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下回還敢不敢?

小麗的孩子也非常委屈和乖巧的說,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敢了。結果沒過了多久,小麗的孩子再一次犯了同樣的錯誤。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犯錯了之後都會被父母逼迫著說我錯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但是孩子雖然把這些話說出來,卻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依然會再一次的犯同樣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那為什麼每次再讓孩子承認錯誤的時候,他們都會非常乖巧的承認錯誤呢?

1、父母的壓力

這時候家長不妨想一想,在孩子每次犯錯誤的時候,是不是首先父母會大發雷霆的去指責孩子。而每一次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就是更多時候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到底在哪,

只是因為父母給予他們的壓力,所以他們不得不承認。

2、想要逃避懲罰

犯錯誤之後都是會有懲罰的,或者是沒收零食或者是捱打等等,所以孩子在知道父母在對自己說你錯了沒有這句話,如果自己死不承認的話,那麼下面迎接自己的就是一頓懲罰。

因此為了能夠擺脫父母對於自己的懲罰,所以孩子即便不認為自己有錯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所以說大部分孩子說出了自己錯了,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認識到自己錯了,而是被父母逼迫的。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那麼逼迫孩子承認錯誤的影響呢?

1、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讓孩子口頭上說出自己錯了這一句話並不能夠實質性去解決問題,但是卻好像總能夠讓父母覺得孩子只要能承認自己錯,就一定知道自己哪裡錯了。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如果孩子能夠主動時,那的確說明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大部分時候孩子都是被父母逼迫的。

被父母逼迫著承認錯誤,這隻能說明孩子是為了躲避父母的懲罰,迫於父母的壓力他並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那麼才會出現下次依然會再犯的情況。

所以用這樣的逼迫的方式去讓孩子承認錯誤是沒有辦法根本的去解決問題的。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2、影響親子關係

但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許多的家長總是喜歡用權威者的角度去指責孩子去逼迫孩子,說出自己錯了這一番話,在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什麼錯的情況,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會有一種埋怨的心理。

長期以往如果父母都選擇逼迫孩子說我錯了的話,

其實會讓孩子感受到委屈,會認為父母為什麼不理解自己,慢慢的就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那麼,在犯錯後父母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1、找到問題原因

解決問題必須要從根源去找起,讓孩子明白自己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遠遠比逼迫他們說出自己錯來得更加的有效。

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他會認為他的初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頭到尾梳理,找出他們的問題所在。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2、讓孩子明白我錯了的真正含義

我錯了,對不起這一番話如果只是沒有任何感情的說出來,也沒有認識到問題所在的,說出來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而在孩子犯錯了之後,家長應該要讓孩子明白,他們是因為什麼才需要說出這一句話。

這樣可以引導孩子對他們犯錯誤的原因進行梳理。透過事情的本質進行引導,讓孩子明白他們到底錯在哪裡,這樣子他們下次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3、先平復自己的心情

情緒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判斷的,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如果是在一種憤怒的情緒下去處理問題,那麼頭腦是完全不理智,也沒有辦法理性的。甚至會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

如此在孩子犯錯誤時,家長首先做的是要冷靜。先平復好了自我的情緒之後再去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教育。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育兒難題找熊媽,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萌娃很熊,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