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做一個最懂孩子的父母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時,內心是崩潰的。

覺得難以接受,可愛的小朋友怎麼這樣了?學壞了?皮諾曹的故事不是講過睡前故事,看過動畫片了嗎?

這時候,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選擇 “常規動作”——猛烈批評,一頓胖揍,想把“說謊”扼殺在搖籃裡。

撒謊幾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出現過。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瑞士著名兒重心用學家讓。皮亞傑認為:

任何有有意圖的錯誤陳述,都是謊言。

10歲可以看作一個分水嶺,從這個年齡開始,兒童謊言中的“有意性”會表現出來。

10歲之前,兒童撒謊多是因為認知能力有限導致的無意識或者混淆的行為,與道德水平關聯不大。

不過,撒謊畢竟不是什麼值得提倡的好行為,而且謊言的出現,跟父母的行為和家庭環填有著密切的關係。

要想不讓孩子形成撒謊的壞習慣,我們需要搞清楚撒謊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首先,父母自身有無“撒謊示範”。

孩子與世界的最初互動,主要是依靠是觀察和模仿。

與自己有著親密關係的人怎麼做,孩子就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然後付諸行動。這就是兒童心理學裡講的“環境即孩子”。

父母撒謊,孩子觀察到,就會模仿,於是謊言就出現了。我們可能會反駁:“不可能,我在孩子面前從來不撒謊!”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假話,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就在給孩子做著撒謊示範。

舉個例子哈,媽媽不讓孩子吃辣條,說這是垃圾食品,對身體不好。但有一次爸爸帶孩子出去玩時,孩子想吃辣條,爸爸就給孩子買了,還跟孩子約定:“萬一媽媽問起來,你就說沒吃。這是咱們倆的小秘密!”孩子當然很開心,能吃自己想吃的,還不用擔心被批評。

但是,爸爸的這種方式就是在告訴孩子:

不說真話是被允許的。

像這樣的“謊言”,在孩子的世界隨處可見。成年人在為孩子示範,不說真話可以,合起夥來撒謊也行。

童年是孩子自我意識從萌芽到快速發展的階段,孩子除了能迅速學會分辨表象的“你的”和“我的”,也能領悟到抽象的“我知道而你不知道”。

如果我們不經意地經常性示範,孩子便能潛移默化地學會使用,然後他們還能自我升級,透過觀察和思考,擴大認知領地,獲得更多的“我知道而你不知道”,那就真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其次,孩子撒謊,可能是由於說真話成本太高。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東西,然後告訴了媽媽。媽媽頓時火大:“怎麼這麼不長眼吶,你說說你幹什麼中用?”

孩子說了真話,換來的卻是訓斥。

孩子一看,原來說真話是沒有好果子吃的。人類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不能被訓,不能被罰,不能被打。孩子為了逃避這種恐懼感,很有可能從此不再跟媽媽說真話。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再次,被打後遺症。

有的父母經常使用“打”這個終極武器,邊打邊咆哮:“我今天要是不把你給打服了,我就不是你爹!”

父母充滿暴力的語言、猙獰的表情,自己身上的皮肉之痛,會疊加在一起,讓孩子在下次犯錯或是惹父母生氣的時候,慎重評估“我到底說真話,還是說假話?”。

在恐懼感的驅使下,孩子通常會選擇用撒謊來保護自己。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在完全沒有必要撒謊的事情上也撒謊。

這是因為,孩子並不知道父母是這麼想的,他寧願選擇“過度”保護自己。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撒謊的原因搞明白了,那麼該怎麼辦呢?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建立一種思維方式。

很簡單,只有三個詞:what、why、how。

首先,我們得知道what——具體發生了什麼。然後去了解why——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最後再來解決how——怎麼辦。

what—why—how的順序不能顛倒。

我們就以“孩子偷錢”這個案例,用what-why-how這三個步驟,來看下該怎麼具體操作。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第一,what——平靜耐心地瞭解事件。

我們只有態度溫和,才有可能還原事件原貌。

不要直接訓斥孩子,尤其不能“上綱上線”。

比如,媽媽發現自己的錢少了,直接質問孩子:“你還這麼小就偷錢!這長大還得了啊?我對你太失望了!”

我們可以批評孩子的行為,但絕對不能批評孩子的人品。否則會讓孩子不願跟父母說真話,甚至是不願意說話,親密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離。

我們可以帶著好奇,像閒聊那樣去問:

“兒子,你這個新買的玩具挺好看,這是誰給你買的呀?”

“媽媽的錢包裡少了點錢,是你拿去買這個玩具了嗎?如果是的話,你就跟媽媽說實話,媽媽不會怪你的。”

如果全程保持態度溫和、語氣平穩,那孩子很快就會說出實話。這時,需要馬上對孩子表示肯定,“兒子,雖然你拿錢這個行為不對,但是你能勇於承認,對媽媽說出真話,你做得非常好!”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第二,why——瞭解孩子撒謊的原因,發現孩子的真正需求。

媽媽:“兒子,你為什麼要拿媽媽的錢呢?怎麼不告訴媽媽你要買這個東西呢?”

孩子可能會說:“以前跟你說過想買,但你一直不給我買。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有,一下課他們就在一起玩,我也想玩。”

原來,孩子之前跟媽媽提過好幾次想買這個東西。但是媽媽覺得孩子的玩具已經夠多了,所以就答應買。但是當孩子看到每天下課後同學們都聚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只能在一旁看著,羨慕又著急,於是就拿了媽媽的錢去買。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會忽略孩子的需求。

我們通常會覺得,給孩子花錢報個課外輔導班之類的,才是把錢花在了正道上,但孩子可能並不買賬。

父母眼裡沒用的玩具,在孩子眼裡可能是非常寶貴的東西,甚至是社交工具。所以,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的真實需求。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第三,how——告訴孩子,撒謊的做法是不對的。

我們要認真地和孩子講明白,撒謊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並且跟孩子保證,以後如果他犯了錯誤要說真話,並且不會因為說了真話而挨批評。

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儘量不說謊,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給孩子創設一個“無謊言”的環境。

真話的代價:孩子撒謊怎麼辦?

本章內容回顧:

如何解決孩子撒謊?父母可以用以下三步做法:

第一步,先問what——平靜耐心地瞭解發生了什麼。

第二步,探尋why——瞭解孩子撒謊的原因,發現孩子的真正需求,並排查家庭環境中的“撒謊助推器”。

第三步,告知how——明確告訴孩子,說真話不會挨訓,但撒謊是不被允許的。

棕媽:

初中英語老師,12歲男孩媽媽;

半個讀書達人,一年讀個幾十本;

半個電影狂人,一年看個幾十部;

心理學感興趣,青春期耗力氣;

跟青春期兒子過招,偶爾小贏,輸是常態。

寫作跟家務,是唯二的解壓方式。本文首發公眾號棕媽,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