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狼碰見嬰兒時,為什麼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原因並不複雜

狼碰見嬰兒時,為什麼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原因並不複雜

作家桐華筆下寫過一個西漢時期的“大漠狼女”故事,女孩從小被父母遺棄,沙漠中的狼看到後將她叼走養大,從此女孩變成了“小狼”,隨狼群生活,懂得狼嘯,與狼王相處得十分輕鬆。其實這樣的故事並非沒有原型,現實中確實存在“狼孩”。

“狼孩”是“野孩”的一種,這裡的“野孩”可不是指調皮搗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小孩子,而是指被野獸撫育長大的人類幼童。截止到20世紀中期,人類社會已知的在野外長大的幼童就有30個,其中20個是被野獸撫養,14個屬於“狼孩”。

狼碰見嬰兒時,為什麼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原因並不複雜

典型的例子就有1920年印度米德納波爾小城人們發現的兩個“狼孩”:卡瑪拉和阿瑪拉。她們中大的已經7歲,小的只有2歲,這說明當地的狼不止一次撿過小嬰兒,很可能已經養成慣性行為。

再比如2007年俄羅斯卡盧加省的野外森林中也發現了“狼孩”,那是一個男孩子,被發現的時候正縮在樹枝做的窩裡面睡覺。人們靠近的時候,他顯得非常警醒,咧開嘴露出鋒利的牙齒低吼,而他行走時並不是直立的,他雙腿彎曲、奔跑快速,與狼的樣子如出一轍。

狼碰見嬰兒時,為什麼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原因並不複雜

種種現象表明,狼雖然是一種對人類來說存在危險性的野獸,甚至常常在童話裡演反派,但它有時候也會“善心大發”,碰見人類嬰兒時,並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而且狼也屬於哺乳動物,嬰兒吃狼奶是完全可能在野外生存下來、並且學會狼的生活習性的。

那麼,給很多人留下“兇惡”印象的狼,為什麼會“善心大發”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首先,狼群本來就是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一對狼父母有時候也會收養別的未成年小狼,將它當成自己的孩子養大。

狼碰見嬰兒時,為什麼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原因並不複雜

在群體中長大的小狼,不但能得到父母的寵愛,族群中其他成年狼也會對它愛護有加,甚至母狼們還會建立“育兒所”,輪流撫育這些小狼,這說明母狼並不會只關照自己的孩子,假設一隻母狼剛剛失去自己的孩子,它把在野外遇到的幼童領回去撫養,是完全可能的。

狼碰見嬰兒時,為什麼不選擇吃掉反而將其養大?原因並不複雜

所以,母狼的母性、以及狼群的繁育方式,是人類幼童會被狼領養的重要原因。其次,不得不說這裡頭也有幼童的運氣成分在裡面,人類的幼童不具備攻擊性,母狼遇到他們的時候自然不會生起警惕心,反而會產生愛憐心理,這樣的“博愛”在動物界確實存在。

而且狼群也有“等級”,不是所有母狼都可以隨心所欲繁殖後代,這也更增加了它們撿幼崽回去養大的可能性。最後就是,有的母狼還會擔心孩子食物匱乏期捱餓,撿回其他動物的幼崽飼養,是一種“預先儲備”行為,這時候就跟母性不母性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