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夢開花的地方︱風雨過後,他們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

——

在扶貧發展的道路上,許多平凡的人用雙手、汗水和愛心譜寫出一首首不平凡的樂曲。他們不畏艱辛,他們堅持不懈,只為實現最初的夢想,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讓我們透過“夢開花的地方”這個舞臺,一起聆聽動人心絃的樂曲,重溫奮鬥路上令人難忘的畫面。

他們是城市困難群體,公益性小額貸款服務為他們的創業夢想打開了一扇窗。於是,街頭的小吃店、服裝店、燈具店、手工藝品店出現了他們的身影。他們在繁華的都市書寫著自己的奮鬥故事。

鼓起勇氣從頭再來

麗霞和丈夫早年決定下海經商,雙雙辭職辦起一家工礦燈具廠。經過努力奮鬥,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從生產供貨發展到承接工程安裝一條龍,工人也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50多人。但由於多年積壓的連鎖債務關係,加上廣州、浙江沿海一帶低成本產品大量湧入當地市場,麗霞家的生意越來越冷清,工廠最終於1999年被迫關閉,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麗霞一時間難於接受,她沒有了工作,也找不到方向,感覺很迷茫。

夢開花的地方︱風雨過後,他們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為了讓更多的服務物件瞭解公益性小額信貸專案,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許多集貿批發市場設立諮詢點,接待解答疑問。

“痛定思痛後,我決定重操舊業,開一家燈具店。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當時我找到了雲南省民政廳與世界宣明會合作開展的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我因此得到了貸款幫助。我努力償還貸款,所以我的貸款申請一次又一次獲得審批。幾年下來,我的生意走上了正軌,越做越順利。”對於當年獲得的幫助,麗霞還心存感激。

夢開花的地方︱風雨過後,他們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透過為公益性小額信貸專案客戶舉辦“新春聯誼會”凝聚大家的互助力。

雖然貸款已不是她的急需,但她始終牽掛這個貸款群體。當時有許多和她一樣深處困境的人走在一起結成互助小組,一起探討生意經,參加培訓學習,小組成員誰有困難一起想辦法,共同分擔。“我們這個小組的成員能合理使用資金,並有計劃地按期還款,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中心及貸款小組。”麗霞自豪地說。

用雙手編織歡樂

楊姐過去是一名下崗女工,現在的她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家庭編織品作坊,這些編織品還遠銷上海、天津等地。

夢開花的地方︱風雨過後,他們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楊姐正在編織。

1993年,楊姐所在的建築公司因資不抵債破產,楊姐也因此下崗了。剛失業那陣子,楊姐整天悶在家裡不想出門,害怕見到熟人,家庭開銷全靠丈夫每月幾百元的工資承擔。

不幸的是,1999年的某天,丈夫下班回家路上遭遇車禍,造成高位截癱,導致家裡生活雪上加霜。楊姐不得不走出家門外出打工,賣報紙,甚至撿垃圾貼補家用。

夢開花的地方︱風雨過後,他們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楊姐展示她的編織品。

楊姐從小愛好編織,以前單位的女同事非常喜歡她編織的毛衣、披肩和手提袋。她想透過自己的雙手做些編織買賣,但又苦於沒有資金投入。後來,經人介紹楊姐向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提交了貸款申請,並獲得了4000元貸款。她採購了編織材料,開始了她的手工編織業。楊姐透過上網認識了在上海和天津開店的下崗女工,相同的經歷讓她們的心連在一起,在她們的幫助下,楊姐的貨品得以銷往上海、天津等地。

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於2002年開始為麗霞和楊姐這樣的城市低收入人士提供4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自謀職業啟動資金,至2008年共支援了1227名城市低收入人士,幫助他們自力更生,擺脫困境,編織更好的人生。

小講堂

公益性小額信貸只作為一種專案進行運作,透過提供補貼性的支援和服務在專案期內改善困難群體的經濟狀況和福利。如果出現虧損,由專案提供補貼。專案一旦結束,這種支援和服務也隨之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