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遠的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教育有三種類型:經院式教育,師徒式教育,蘇格拉底式教育。

經院式教育僅僅限於“傳授知識”,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無創新精神。這是一種通用的方式,學生們真正感興趣的只是那些中規中矩、傳而久之的東西,他只想知道結果,並且就像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那樣,只想把白紙黑字的結果帶回家去。現代學校大多采用這種方式教授,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教育的功利性極強,學一個好專業將來找一個好工作。培養一個個標準化作業的工人。學生在受教育期間很少有過純粹的、無功利的思想訓練和探究。很少有過純思想的享受。從這個方面來看教育不純粹。

遠的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師徒式教育現在逐漸式微,有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像郭德綱的徒弟們。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有絕對服從的特點。這從屬的關係是本質的。

蘇格拉底式教育。從教育的本質上來講,教師和學生處在一個絕對平等的地位。自由的思索,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在無止境的追問中感受對真理的認識。教師的目的是激發學生探求真理,認識自然的慾望。教育者在這個過程中透過相應的方法強化這種認識和行為,不論何時何地何人,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熱情施教。當時的其他教師——智者,是收取學費的,他們以當教師作為賺錢的手段,而蘇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學費的。他母親是產婆,他藉此比喻他的教學方法,稱之為“產婆術”。與蘇格拉底同時代的孔子也基本上是採用這種方式教育學生。這可能是歷史的偶然性,雅斯貝斯稱這個時代為“軸心時代“、

遠的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在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的教育原則是喚醒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從內部產生一種動力,而不是靠外部施加壓力。使學生在探索中尋求自我的永無止境。

一天,在課堂上,哲學家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臺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面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臺上,又重新提出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個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人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麼也沒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佈:“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隻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教師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的自身,教師本人則退居暗示的的地位。師生之間沒有任何的依賴關係。

遠的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蘇格拉底式教育中的學生的敬畏心表現在對精神的無限追求上,而不是教師本身。教師要喚醒人的潛在本質,逐漸自我認識,探索道德,也不是學生本身,教師與學生都是探尋真理的載體。這就是永恆的超越,現代教育應該從制度上,方法上進行深層改變,才有可能實現這種超越,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永恆存在的,人類的思想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在超越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在人類的未來,佔統治地位的是思想而不會是物質,物質的獲取會越來越容易,而精神的激發會因為物質的極端存在而更加難以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