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網際網路大廠黑話”?絕不能讓傳統文化在網際網路下變了味

在自媒體中,唯有《今日評論》

釋出獨立時評人獨家觀點

關注,讓獨家觀點變得更有力量

“網際網路大廠黑話”?絕不能讓傳統文化在網際網路下變了味

“網際網路大廠黑話”?絕不能讓傳統文化在網際網路下變了味

活躍思維

針對“賦能”“鏈路”“對齊”“顆粒度”這些網際網路語境下的用詞,有評論把其定性為“網際網路大廠黑話”。甚至有人就此發出倡議,“希望大家都說能讓其他人聽得懂的話,別在那說一堆自認為高階、但實際上讓人聽得一頭霧水的名詞”。小編認為,這一問題的確到了必須撥亂反正的時候了,因為,長此以往下去,有可能就會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網際網路語境下變了味。

所謂的“網際網路大廠黑話”,簡而言之,就是聽起來 “高大上”的術語,說一堆自認為高階,但實際上讓人聽得一頭霧水的名詞,而實際上,用幾句大白話就能表述清楚的話語。這些自認為高階的人,實際上,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性和‘貢獻’,並對下建構起‘排斥壁壘’、對上飆戲邀功”“對外爭奪公共話語權、文化影響力”,讓自己“儼然成為價值圖騰和信仰權威”。

解釋了這麼多,或許人們還不能明白“網際網路大廠黑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為此,有評論舉了一個例子,在這裡可以拿來對“網際網路大廠黑話”做進一步的解釋。

例子顯示,像“我們接下來將在幾號幾點在XX釋出什麼內容,會用到XX微博賬號”這樣一句話,轉換成“網際網路大廠黑話”來說,就可能是,“我們先開篇預熱,拉高期待值……然後借勢發酵,引起圍觀,為營銷賦能……”也就是說,當下要想表明自己是網際網路中人,就必須把大白話串成當下流行的讓人聽不大懂的名詞,才能顯示出自己不一樣的身份。

說到這裡,小編不由地想到了唐代詩人賈島。估計不少人在小學讀書時都會在課本上讀到賈島“推敲”的故事。

話說賈島做了一首詩,詩裡面有這麼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他寫好以後,覺得第二句裡面的“推”字,念起來不夠味兒,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覺得用“推”字也還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究竟是用推,還是用敲?賈島白天黑夜都在想著這兩句詩,甚至走路的時候,也一邊走,一邊做著推門和敲門的手勢,仔細琢磨到底用哪一個字更好些。直到有一天,賈島走在大街上,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劃著,不知不覺遇到了有名的文學家韓愈,在韓愈對其說“在這句詩裡,用‘敲’字比用‘推’字好”後,賈島這才決定把自己的那句詩改成了“僧敲月下門”。

透過賈島“推敲”的故事,我們可見,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都是古人透過反覆推敲、提煉等流傳至今,且語句語法經反覆檢驗得以固定下來,成為了人們如今便於交流的工具。

遺憾地是,在網際網路的語境下,一些人不是繼承古人優秀的傳統,想著怎樣透過推敲,在網路上呈現出讓人們通俗易懂的文字,而是絞盡腦汁,生造一些片語,硬拼出一些“黑話”“把平淡無奇的事情說得高入雲端”,讓人如墜雲裡霧裡,達到唬人目的。

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進一步打造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應該充分挖掘傳統文化這一寶典,用通俗易懂,尤其是現代人都能聽得懂的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切莫以什麼“網際網路大廠黑話”,讓國人的文化變成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