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接受孩子長大不如自己”, 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你能接受孩子不如你麼?”

“你能接受孩子不如你麼?”關於當下這個對家長最熱門的靈魂拷問,目前“政治正確”的答覆是:

家長要甘於接受孩子不如自己這個事實。因為一個人的成才有時運和個人命運等多重因素促成,不是家長憑藉一己之力就能扭轉的;而且孩子健康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接受孩子長大不如自己”, 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接受孩子長大不如自己”, 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話雖如此,但試問哪個雞娃的家長在一通火力全開雞娃後,能心如止水地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結局?

而且這種論調的“勸服”真的有道理麼?

我看未必。

01

一、孩子沒有成為更好的一代,那繁衍後代還有什麼意義?

爹媽幹著苦力活兒、縮衣節食供孩子讀書。這樣的家長,幾乎是忍下一切、付出所有來供孩子求學,難道就是為了培養一個在將來還不如自己的孩子麼?

這種風輕雲淡的“勸服”,對他們來說太過殘忍。

“接受孩子長大不如自己”, 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三十而已》劇照)

我們希望孩子比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幸福、更有安全感、更有責任心、思想更深邃、道德更完善、情感更豐富…… 這是做父母的常情,就應該期待孩子們比我們更強。

小到光耀門楣、大到促進社會進步、世界發展,主要靠的就是孩子超越爹媽、後浪推翻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力量。只是希望孩子比我們有高一些的成就和更快樂的靈魂。

02

二、父母對孩子有高期待,孩子才更容易出類拔萃

很多像你我這樣的普通父母——生活在一二三線的城市、當著辦公室白領、年收入十幾、二十萬、有套自住房和代步的車——生活條件肯定比咱們6億同胞要強。但也並沒有優秀到難以超越的地步,大家就是平凡又普通的打工人,期待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現在的水平,真的不過分。

父母應該對子女抱有高期待,這在人類養育幼崽的歷史上從來都沒錯。

北野武,日本著名的搞笑藝人、主持人、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出身油漆匠家庭——一個在日本窮困而又遭白眼的行業。成名前的他家境貧寒,母親佐紀雖然目不識丁,但對孩子們的學習頗為嚴格,對幾個子女都抱有很高的期待。

“接受孩子長大不如自己”, 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北野武與母親合影)

對北野武的母親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讀書。她最操心的事,是要不計代價送兒女進小學、中學、高中,以及大學,為此她盡了一切努力:

給孩子買禮物,禮物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即便家庭收入不多,也堅持要孩子們上暑期輔導,讓他們學英文與書法;

為了讓北野武學好英語,送他去輔導班,自己硬學幾句回來和他對話,以檢驗北野武是否有認真學;

在夜晚站在孩子們身後好幾個小時,手裡拿著一盞燈,好讓他們有足夠的光線看書;

揪著北野武的衣領把他拖到書店,買每一門主科的輔導書;

誰不認真讀書,母親會奉上一頓愛的胖揍。

名副其實虎媽一枚。

正是在虎媽佐紀的“爪牙”下,貧民區長大的幾個孩子,大兒子北野重成了日本著名企業的高管,二兒子北野大博士畢業後成了大學教授,小兒子北野武,不用說了,成為全日本家喻戶曉的名人。

誠然,每個父母有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我們當然允許父母佛系、淡定養娃,對子女的未來看得開;但我們也要允許“孩子不如自己”的家長,有痛心、惋惜、無奈的情緒,不必美化這些情緒,給它們套上“安然接受”、“子女福氣靠造化”、“一切隨緣”的外衣,並且還宣揚這種論調。

這種掩藏是對自己的付出和整個人類社會進步力量的不尊重。

03

三、合理的高期待,其實與滿足家長無關

我們都聽過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期待效應)。它是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羅森塔爾曾在舊金山南部的一所小學做的一項實驗。

羅森塔爾教授在學校裡做了一個普通的智商測試,但他把這個測試包裝成高大上的“哈佛學習變化測驗”,並告訴老師說,這個測驗可以預測出智商會有極大提高的孩子。

等孩子們做完測試後,羅森塔爾對老師說根據測試結果顯示(其實是隨機抽取的),這幾個孩子在未來智力會有大爆發,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接下來的兩年,羅森塔爾一直跟蹤這批學生和老師,發現老師對這些孩子的期望值高了以後,孩子的成績至少提高了30%。

羅森塔爾教授證實了來自老師的高期待對學生學業進步的正向影響,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父母的期望在影響孩子學業進步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各國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極大關注。

研究者們得出的結論很相似:總的來說,與那些父母期望值相對較低的學生相比,父母期望值高的學生能獲得更高的成績,在標準化考試中取得更高的分數,並在學校堅持更長時間;除此之外,父母的高期望值也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業和社會適應力以及上大學的願望有正相關影響。

背後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但當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有高期待(注意,不是不合理的高期待)時,會潛移默化給孩子創造一個更有支援性的環境,比如投入更多時間、金錢、關注度在孩子身上。

“接受孩子長大不如自己”, 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七十歲生第一個孩子》劇照》)

父母對孩子要有高期待,但這個期待不能離譜而是要“合理”。合理的高期待,核心不是為了滿足、到達父母的要求,而是能讓孩子付出最大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你對數學考了70分的孩子說“下次要考滿分、90分”,這是不合理的高期待;你帶著他一起分析錯誤後,說下次考試請保證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這是合理的期待。

你對拼寫出錯的孩子說 “我希望你下次聽寫時不要出錯”,這是不合理的高期待;你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學習新單詞、定期複習舊單詞而非臨時抱佛腳的好習慣,這是合理的期待。

總結下來,合理的期待就是家長幫助孩子在以下兩方面成長起來:

我可以做什麼來改進?下次我將以不同的方式做什麼?我每天可以做什麼來變得更強大?

讓孩子學會透過關注手段/方法來實現目標。

養娃是一門平衡的藝術。爹媽們即要像CEO一樣懂得提要求,又要讓孩子在完成KPI的道路上不至於目標過高而放棄;既要培養他們胸懷大志,又要呵護他們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心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