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paula meier教授在2016年4月發表的一篇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附文獻

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

paula meier教授在2016年4月發表的一篇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附文獻

Paula Meier 教授在2020年4月發表了一篇關於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的綜述。因為我後面需要講課,打算分享一些相關的資訊。因此需要把這篇文章讀通讀透,就逼著自己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希望對大家都有幫助。

參考文獻:Medina Poeliniz, Clarisa; Engstrom, Janet L。; Hoban, Rebecca; Patel, Aloka L。; Meier, Paula  Measures of Secretory Activation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 Integrative Review。  Breastfeeding medicine 2020:15 (4), pp。 191–212。

背景

“泌乳II期”和“乳腺活化期”

前些年我們一直在宣傳泌乳II期延遲(產後72小時還沒有感覺乳脹),但其實國際上更早一些開始不叫泌乳I期/II期了,而稱為乳腺分化期和乳腺活化期。

乳腺分化期

(secretory differentiation):原泌乳啟動I期 Lactogenesis I,孕中期開始,乳腺上皮細胞分化為泌乳細胞,開始乳汁成分合成的階段。

乳腺活化期

(secretory activation):原泌乳啟動II期Lactogenesis II,產後2-3天,泌乳細胞活化,開始大量乳汁合成的階段。

對乳腺活化期的評估,沒有客觀的金標準方法,只能根據媽媽自己主觀上是否感到乳脹/充盈。這和我們前面2篇探討哺乳時嬰兒攝入量一樣,主要依靠主觀感覺。

小編碎碎念

:不靠譜啊。設想一下新生兒黃疸,如果現在還依靠眼觀察來評估,看看寶寶黃得厲害不,黃到四肢還是全身了。不知道大家會怎麼評判。而說到母乳餵養,似乎大家都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就是這樣判斷的呀!

多年前,西澳洲大學的研究者就發現母乳中的一些生物標誌物,與乳腺活化期的開始和泌乳量的增加存在關聯。但至今並沒有被臨床上用作評估標準,可能缺乏臨床廣泛使用的可行性。

如果有臨床上可用的評估方法

診斷泌乳啟動

,可能對各種

泌乳高危群體開展篩查、個體化支援、干預措施的有效性評估。

放棄母乳餵養的首要原因是母乳不足,而產後最初2周(包含乳腺活化期)是決定泌乳啟動以及泌乳潛能的關鍵階段,是保障順利持續母乳餵養的前提。

20多年前就有研究提出了泌乳高危因素,呼籲應對高危群體在產後最初的“關鍵期”提供額外的母乳餵養支援。但直到現在,也沒有針對性的循證的個性化干預措施。

母體急慢性健康狀況,如糖尿病、妊高症等及其治療藥物

孕前超重(BMI ≥25)或肥胖(BMI ≥30)、

早產、依賴母乳餵養、剖腹產和過度失血等分娩因素

都與乳腺活化期的延遲或受損有關。

乳腺活化期的生理學機理

1。 孕中期經歷乳腺分化,乳腺上皮細胞分化為泌乳細胞,能夠合成母乳成分如乳糖。

相關激素

:生殖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和催產素)和代謝激素(人類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和胰島素)

2。 產後:孕酮撤退,對催乳素的抑制作用解除。催乳素與嬰兒吸吮刺激,引發乳腺細胞旁路關閉。產後關鍵期時,細胞旁路關閉過程受到干擾時,會影響泌乳,並使後續母乳不足的改善變得困難,甚至難以糾正。初乳到成熟乳的變化,是泌乳細胞開工與細胞旁路關閉綜合作用的結果。

乳腺活化期(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

母親自訴乳脹/充盈

機理

:泌乳啟動(乳腺活化期)血液、淋巴液供應增加,乳房會突然出現充盈或硬脹感,會出現明顯乳汁合成增加。已用了幾個世紀,評估標準的描述各有不同,如“乳房充盈、漏奶、水腫、乳脹且嬰兒有吞嚥聲、乳房過度充盈、首次感到充盈、乳房硬脹評分”等;

研究顯示,媽媽自訴乳房充盈具有預測效果,平均發生時間為產後60小時左右,個體差異大(12-128小時),受分娩方式和母親健康情況影響。可用於比較泌乳高危群體與正常群體的泌乳啟動時間。但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具體評估方法和指標差異很大,也無法確定這種評估方法是否足夠準確。

泌乳量增長模式

機理

:在產後到乳腺活化期開始前,泌乳量從第1個24小時總共15-40ml左右開始逐漸增加(增長較慢)。而在乳腺活化期開始後,泌乳量可能會快速增加,到第7天時可能達到500-700ml。

測定產後2周內的泌乳量增長模式,經過母乳中的生物標誌物驗證,能夠反映泌乳啟動的開始,但屬於

泌乳啟動的間接檢測標準

。因為泌乳量變化實際是一個

乳汁合成能力

排乳(嬰兒、吸乳器或手擠)有效性

的綜合體現,受到後者的影響。

尿乳糖測定法

機理:產後孕酮降低→催乳素濃度升高→乳腺的乳糖合成量升高→滲透壓升高→此時乳腺細胞旁路未關閉,為維持滲透壓,乳糖透過血液迴圈排出→尿乳糖含量升高→嬰兒吸吮→細胞旁路關閉→乳糖留著乳腺中(尿乳糖水平降低)→大量乳汁合成

paula meier教授在2016年4月發表的一篇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附文獻

(來源:Breastfeeding and Breast Milk:from Biochemistry to Impact)

母親尿乳糖水平作為乳腺泌乳功能的檢測方法始於19世紀,並於1928年由Watkins改良。他發現在分娩前母親的尿乳糖水平呈現急劇升高。

尿乳糖濃度是細胞旁路是否關閉的間接檢測方法

尿乳糖測定法,與泌乳量測定存在相關性。但一次性尿樣的檢測結果波動性較大,需要24小時樣本才比較可靠,因此這種測定方法的尿樣採集不易、檢測較為複雜,近年來很少在研究和實踐中使用。

母乳中的生物標誌物

機理:在乳汁合成中,涉及4種不同的跨細胞轉運途徑,將乳汁各種成分從細胞內穿越細胞膜進入乳腺腺泡。另一種重要途徑就是細胞旁路,可以讓血液與乳汁(乳腺腺泡中)中的成分直接交流。在孕期、新生兒剛出生時,乳腺細胞旁路是開放的,之後在乳腺活化期,細胞旁路逐漸關閉,乳汁中(乳腺腺泡中)的乳糖、檸檬酸鹽、鈉和總蛋白質會出現對應的變化,如下圖所示。在炎症(乳腺炎)和斷奶時,細胞旁路會重新開放。

paula meier教授在2016年4月發表的一篇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附文獻

paula meier教授在2016年4月發表的一篇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附文獻

在10項研究中分析了母乳中的生物標誌物與乳腺活化期之間的關係,並比較了與母親自述乳房充盈、泌乳量增加之間的相關性。其中,Na+下降是泌乳啟動的強烈預測因子,Na+或Na/K比持續較高提示存在乳腺活化受損。

雖然這些標誌物與泌乳啟動的同步性和預測效果較好,但目前尚不確定,研究或實踐中應檢測所有指標,還是某個/幾個指標。未來這些生物標誌物有望用於研究和臨床實踐中,但需要更多研究建立正常值範圍,哪些指標最具有預測能力等。介於分析方法、成本和頻繁取樣的可行性,目前這類方法在低風險群體中的可行性較小。

結論

母親自述乳房充盈

,成本和可行性最高,但準確性未經其他方法充分驗證。

泌乳量增加模式

,經過母乳餵養媽媽(稱重法)、吸乳器依賴型媽媽(母嬰分離)的母乳標誌物方法驗證,而且泌乳量的正常範圍已經確定。但屬於間接評估方法,因為受排乳方法的效果所影響。

尿乳糖方法

,可行性不佳

乳汁生物標誌物

,準確性較高,目前的可行性不理想。需要進一步改善方法以適應臨床使用需要。

作者點評

作者使用了一張概念圖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以目前的檢測方法來說,準確性與可行性之間存在負相關。也就是說,越準確的方法,目前的可行性越低,越難以實施。因此需要對不同的泌乳風險群體加以明確定義和區分,再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配合個性化的母乳餵養支援措施,才能提高泌乳支援的有效性。

paula meier教授在2016年4月發表的一篇泌乳啟動的評估方法綜述(附文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