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前兩天看到一個奇葩事,一位成年男子和母親在乘坐動車時,因為拒不出示證件與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甚至在民警趕來時罵人、襲警(揮拳、撕咬、辱罵)、裝病、倒地撒潑。

而他母親非但不阻攔,還口口聲聲說:不怨他、他還是個孩子、你們七八個人對付我們娘倆……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慈母多敗兒。

看似闖禍的是孩子,可也離不開父母在童年時期對他的教育,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一、無條件地滿足孩子

有些家長心比較軟,又或者是“老來得子”比較寵愛,對孩子沒什麼要求,總是寵著、護著,孩子要什麼都儘量滿足。

這樣的孩子看似在幸福的成長的,但“什麼都能滿足,就等於什麼都沒有滿足”,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貪心,越來越不知道感恩,一旦無法滿足他,他就要撒潑打滾的鬧了。

這樣的孩子,離開了家往往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遲早要碰上大麻煩闖出大禍。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二、不論是非的袒護孩子

孩子在十歲左右才會建立起是非觀和道德感,也就是說10歲之前的孩子大多是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的,所以他們會輕易的模仿髒話、動手打人、偷拿物品。

這時家長應該及時制止,讓孩子明白是非,建立道德底線,而不是像上文中那位母親一樣不分黑白地袒護他,用“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理由為孩子找藉口。

否則孩子錯過了建立道德底線的時期,就會像上文中這位“巨嬰”一樣,為自己的胡作非為付出代價。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三、總是批評孩子

當然,除了溺愛、不管教孩子的家長,還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太過嚴格,要求過高,動不動就批評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的,如果父母總是批評他、處處看不上他,他難免會陷入自卑的情緒中,反而會變得懦弱、膽小、破罐破摔,做什麼都沒有積極性。

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孩子犯錯固然要批評,但也要想一想是不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了,他身上是不是也有值得誇獎的優勢和值得鼓勵的潛能。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總之,對待孩子一味地順從和壓制批評都不是好方法,想要做好父母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最佳化教育方法。

給大家分享一套家庭教育讀本《蔡真妮家庭教育作品集》,這套書共3本,包括《用尊總成就孩子的一生》、《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和《用愛成就孩子的一生》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這三本書中,將蔡真妮養育3個孩子的經歷、她周圍人的育兒經歷和育兒相關理論知識結合在了一起,家長可以在一個又一個親子故事中體會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

因為理論知識和育兒例項相結合,所以閱讀起來既容易理解,又十分輕鬆,還能給家長帶來一些實際的育兒方法。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比如講到鼓勵和誇獎孩子時,書中會細緻地講解如何誇獎才能真正打動孩子,讓孩子在自信的同時不盲目自大。

父母有這些行為,容易把孩子養“廢”,不想“遭罪”要早點改

這套《蔡真妮家庭教育作品集》作為育兒經典已經暢銷了很多年,家長可以從中獲得很多育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