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進化媽:長大後經常吃虧的人,大部分都是小時候沒有吃過虧。

作者:白魔女(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福建福州9歲的小志,被鄰居叔叔打了,嘴裡縫了6針,孩子疼的嘴都張不開。

事情的起因是這位打人叔叔的女兒,小志和兩個小朋友一起玩,小女孩走過來罵小志醜八怪,還罵他的朋友啞巴。

小志有些氣不過,上去輕捏了一下女孩的脖子,推開了她,女孩瞬間淚如雨下,這時女孩父親剛好路過,上去就是朝著小志臉部一腳。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記者採訪女孩的母親,母親絕口不提自己女兒的過錯,只說小志動手打了女兒。

小志卻向記者表示,自己是有些衝動了,願意賠禮道歉,也希望這位打人的叔叔能夠道歉。

小孩之間有摩擦實屬正常,如果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可以參與制止,但是小女孩的父親的做法,卻是最差的示範。

不瞭解事實的全部真相,只想到女兒受了委屈,就用暴力毆打解決糾紛。

在這其中,隱藏著父母的一種心理:我的孩子不能吃虧。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外面不佔據上風,就會處處受到別人的壓制,可能會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不得不說吃虧被父母汙名化了,孩子在這個世界不可能每次都佔便宜,而且吃虧不是隻有壞處,孩子在這其中會學到處事哲學,他會對自己的方式做出調整。

這比說教有用的多。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吃虧是孩子的學習方式

在教育專家孫瑞雪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中,樂樂喜歡每天上學的時候,用食物和玩具塞滿書包。

他把這些“寶貝”,拿到學校去和同學互換,或者送人,樂樂的媽媽看著家裡的“汽車大世界”,被不斷的搬空,所剩無幾,心裡有些心疼。

而兒子樂此不疲,他換回來的不是破紙片,就是破玩具,還開心的不得了。

有一次,樂樂拿回來一點大大卷,正在切割,媽媽問兒子從哪來的,樂樂回答用自己的迪奧遙控車換的。

媽媽還是忍住了,不斷的告誡自己,這些是兒子的東西,他有處置的自由,兒子會慢慢成長的。

過了一段日子,樂樂堅定的對媽媽說:“媽媽,我以後帶上東西再也不跟昊昊交換了。”

媽媽問兒子為什麼,樂樂回答:“昊昊拿了我的遙控車,說第二天給我帶麻辣條,到現在都沒帶來。”

這事發生在半年前,樂樂依然清楚記得,他在吃虧中學會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懂得分辨和處理人際關係。

有20年教育經驗的季勝敏說:“每個孩子的交往方式不一樣,家長不應以成人的眼光對待和干預,而且在語言對抗或其他較量中,不論誰輸誰贏,孩子都會總結反思,這又會幫助他們成長。”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難免會走彎路,這些吃過的虧,都會提醒孩子最佳化和他人交往的方式。

害怕孩子吃虧,就強行干預,或者完全阻斷孩子的交際,只會是“閉關鎖國”,孩子逐漸喪失能力,無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成為人人間孤島。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小時候不吃虧,長大後吃大虧

韓劇《梨泰院class》中的張根元,出生在財閥之家,父親張大熙白手起家,創辦了著名的連鎖飯店。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張大熙認為孩子從小就要教他弱肉強食,於是張根元總是欺負班裡那些沒權勢的孩子。

指使同學買牛奶,買的不是他喜歡的牌子,就倒在別人的頭上羞辱,誰知遇到新轉來的樸世路,他身懷正義感,立志做一名鏟奸除惡的警察。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他出手製止了張根元,張根元根本不聽這一套,世路只能出手打了張根元。

事情傳到會長的耳朵裡,在他的眼裡,他的孩子就應該是人上人,怎麼能受這種委屈,於是要求世路下跪認錯。

世路寧願退學,也堅持自己的想法,會長和他的兒子吃了閉門羹,這也激怒了張根元。

張根元出於報復,他開車撞死了世路的父親,世路也被陷害入獄。

看似好像會長父子贏了,可是等世路出獄後,開辦了自己的餐廳,因為他為人正直善良,周圍總有朋友幫助他脫險,而張根元為人跋扈,沒一個真心朋友,甚至親弟弟也不喜歡他。

最後終究是紙包不住火,張根元撞死人的事件被揭發,迫於輿論的壓力,被判入獄。

李玫瑾教授曾說:“

長大後經常吃虧的人,大部分都是小時候沒有吃過虧。

父母把孩子放進“真空的玻璃罩”中,幫他們處理人際中的摩擦,甚至乾脆讓孩子不要與同伴來往,無疑是扼殺孩子的潛能。

孩子只有在衝突中,才會學會處理衝突,才會在內心中達到一種穩定——在他人和自我的需求中,找到平衡點。

而不是得不到,就怒火中燒的要毀滅,這隻會讓孩子形成人格自戀,引發更多的人生問題。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親飛踹男童:“我的孩子憑什麼受欺負?”

父母面對吃虧的智慧,藏著孩子的社交能力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自從世界出現人類以來,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在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並不是可有可無,我們沒有例外,都需要其他人的幫助和協作,交際能力弱的人,甚至無法很好的完成學習和工作。

心理學家萊金·菲利普斯說:“許多人不能與他人正常的交往、和諧相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兒童時期沒有學會基本的社會交往的技能。”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難免會遇到吃虧,如何處理,決定了孩子社交能力的高低。

1、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有維護自我權益的本能

就如上文中提到的樂樂媽媽一樣,如果不是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們需要按捺住管教的衝動,讓孩子體會其中的得失,從而學會拒絕,維護自身的權益。

2、合理的解釋風格,引導孩子從吃虧中學習

積極心理學家馬丁 塞利格曼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寫道:

“對厄運的解釋習慣和你的解釋風格,不僅僅是你在失敗時嘴裡說出來的話。它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

曾經教過一位學生,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虧,小朋友之間互借東西,其他小朋友忘記還,母親就告訴這個孩子:

“你看,那個小朋友就是愛佔便宜,以後不要給他借東西。”

時間久了,這個孩子不敢幫助任何人,就怕別人拿了不還,慢慢的她周圍朋友越來越少,孩子是看好了物品,卻也丟失了學習如何合理維護自身權益的機會。

如果只告訴孩子不要吃虧,那麼孩子就會摒棄和別人互動,我們要教會的是孩子該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既能維持友誼,又不會只是討好。

面對吃虧,我們應該從中提醒孩子,總結經驗教訓,否則就真的只是吃虧。

馬德在《一個父母的箴言》中寫道:“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很容易,那就是學會吃虧。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佔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

你想著吃虧的時候,就會贏得別人;那個懂得以更大的吃虧方式來回報你的人,是你贏得的朋友。”

不懂得吃虧的孩子,學不到真正的社交能力,不懂得吃虧智慧的孩子,也無法在世間行走的遊刃有餘。

吃虧並不是貶義詞,關鍵是父母如何理解和使用。

作者簡介:白魔女,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8期基礎班學員,喜歡心理學的教師,育人更是育己,讀懂自己內心,撫慰他人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