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引起無數媽媽共鳴的朱家故事PIGGYBOOK-獻給每一位負重前行的媽媽

本期讀物:PIGGYBOOK

作者:Anthony Browne(安東尼·布朗 )

引起無數媽媽共鳴的朱家故事PIGGYBOOK-獻給每一位負重前行的媽媽

英國《衛報 · 好書推薦》這樣點評這本書:一個幾乎顛覆了傳統家庭倫理的玩笑,細節上變化的視覺遊戲營造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效果。雖然討論的是一個關於性別歧視的嚴肅話題,但作者將故事講述得趣味橫生。一個非常棒、非常幽默有趣的故事,同時又是以絕對認真的態度討論了無聊、懶惰的大男子主義。

引起無數媽媽共鳴的朱家故事PIGGYBOOK-獻給每一位負重前行的媽媽

┃作者簡介 ┃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1946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利茲藝術學院,超現實寫實派畫家。其筆觸細膩,構圖利落,色彩鮮明,明暗寫實,擅用對比營造畫面的戲劇感,以幽默、諷刺、控訴等手法來表現,作品既關注弱勢群體、親子關係、女性主義、階級關係、家庭生活等嚴肅社會問題,也著墨於單純的想象與藝術創造。

安東尼·布朗至今已有50多本書出版,書被譯成26種語言,畫作在多個國家展出,作品獲得過兩次凱特·格林威獎和三次庫特·馬斯勒獎,還有德國繪本獎、安徒生大獎、荷蘭銀鉛筆獎及艾米克獎。相信凡是做過英語啟蒙的家庭,書架上應該都少不了安東尼·布朗的書。My Dad(《我爸爸》)、My Mum(《我媽媽》)、Gorilla(《大猩猩》)、Piggybook(《朱家故事》)、Willy the Dreamer(《夢想家威利》)等經典繪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深受喜愛。

┃故事梗概 ┃

The Piggott family朱家一家四口,住在一棟很好的房子裡。早上起來,朱太太一個人做飯、洗餐具、整理床鋪、打掃衛生,然後再出去工作;下班回家後,朱太太一個人做晚飯、洗碗碟、洗衣服、熨衣服、再做些吃的東西。而朱先生和兩個兒子,除了催促和抱怨,什麼都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理所當然地等著朱太太“伺候”。一天,朱太太消失了,只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們是豬”。沒了朱太太,一切很快亂了套,家裡變得像豬圈一樣。終於,幾天以後,門開了,一個身影在一片光明中出現了,朱太太回來了!朱先生和兒子們祈求朱太太留下來,並且開始主動做家務,而且在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朱太太也很快樂。。。

┃中文翻譯

(出自《朱家故事》,譯者:柯倩華)

Mr。 Piggott lived with his two sons, Simon and Patrick, in a nice house with a nice garden, and a nice car in the nice garage。 Inside the house was his wife。

朱先生有兩個兒子,西蒙和帕克。他們住在一棟很好的房子裡,有很好的花園。有一輛很好的車子在很好的車庫裡。房子裡還有他的妻子。

“Hurry up with the breakfast, dear,” he called every morning before he went off to his very important job。

每天早晨,朱先生去上很重要的班之前,總是大聲喊:“親愛的,早餐呢?快點兒!”

“Hurry up with the breakfast, Mom,” Simon and Patrick called before they went off to their very important school。

每天早晨,西蒙和帕克去上很重要的課之前,總是大聲喊:“媽,早餐呢?快點!”

After they left the house, Mrs Piggott washed all the breakfast things, made all the beds, vacuumed all the carpets, and thenwent to work。

他們出門以後,朱太太洗淨所有的碗盤,整理所有的床鋪,用吸塵器清潔所有的地毯,然後去工作。

“Hurry up with the meal, Mom,” the boys called every evening when they came home from their very important school。

每天傍晚,孩子們上完很重要的課回到家,總是大聲喊:“媽,晚餐呢?快點兒!”

“Hurry up with the meal, old girl,” Mr。 Piggott called every evening when he came home from his very important job。

每天傍晚,朱先生做完很重要的工作回到家,總是大聲喊:“老太婆,晚餐呢?快點兒!”

As soon as they had eaten, Mrs。 Piggott washed the dishes, washed the clothes,

did the ironing, and then cooked some more。

他們一吃完,朱太太就洗碗,洗衣服,熨衣服,再做些吃的東西。

One evening when the boys got home from school, there was no one to greet them。

有一天傍晚,孩子們放學回到家。沒有人迎接他們。

“where’s Mom?” demanded Mr。 Piggott when he got home from work。

朱先生下班回到家,很不高興地問:“你們的媽媽呢?”

She was nowhere to be found。 On the mantelpiece was an envelope。 Mr。 Piggott opened it 。 Inside was a piece of paper。 (You are pigs。)

他們到處找不到朱太太。壁爐架上有一封信。朱先生開啟信封,裡面有一張紙。(你們是豬。)

“But what shall wedo?” said Mr。 Piggott。 They had to make their own meal。 It took hours。 And it was horrible。

“我們怎麼辦?”朱先生說。他們只好自己做晚餐。做了好幾個小時,難吃死了。

The next morning they had to make their own breakfast。 It took hours。 And it was horrible。

第二天早晨,他們只好自己做早餐。做了好幾個小時,難吃死了。

The next day and the next night and the day after that, Mrs。 Piggott was still not there。 Mr。 Piggott, Simon and Patrick trie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They never washed the dishes。 They never washed their clothes。 Soon the house was like a pigsty。

第二天白天、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朱太太一直沒有出現。朱先生、西蒙和帕克試著照顧自已。他們從來不洗碗盤,他們從來不洗衣服。很快,房子變得像豬圈一樣。

“When is Mom coming home?” the boys squealed after another horrible meal。 ”How should I know?” Mr。 Piggott grunted。 They all became more and more grumpy。

又吃了難以下嚥的一餐後,孩子們哼哼嘰嘰地尖叫:“媽什麼時候回來呀?”

“我怎麼知道?” 朱先生髮出低沉的哼哧哼哧聲。他們全都變得越來越暴躁。

One night there was nothing in the house for them to cook。 “we’ll just have to root around and find some scraps,” snorted Mr。 Piggott。

有一天晚上,房子裡沒有食物可吃了。朱先生哼了哼說:“我們只好到處聞一聞,找一找殘渣剩菜。”

And just then Mrs。 Piggott walked in。

就在這時候,朱太太走進來。

“P-L-E-A-S-E come back,” they snuffled。

“求——求——你,回來吧!” 他們從鼻子裡發出哀求的哼哼聲。

So Mrs Piggott stayed。 Mr。 Piggott washed the dishes。 Patrick and Simon made the beds。 Mr。 Piggott did the ironing。

於是,朱太太留下來了。朱先生洗碗盤。帕克和西蒙整理床鋪。朱先生熨衣服。

And they all helped with the cooking。 Sometimes they even sort of liked it。

他們都來幫忙做飯,還覺得挺高興的。

Mom was happy too。

媽媽也很快樂。

She fixed the car。

她把汽車修理好了。

閱讀tips

中文版朱家故事譯者,臺灣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曾這樣評價安東尼·布朗: “他的作品所運用的是超現實主義畫派的手法, 以嚴謹準確的繪畫技巧描述日常景物, 卻故意將這些現實生活中熟悉的平凡事物用錯位、重置等手法組合成具有暗喻意義的符號,揉合寫實與奇幻,表現表象背後的真實,讓我們看到“前所未見的奇景”,產生強烈的震撼效果。PIGGYBOOK這本書,正是作者超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立場鮮明地表達了他對家庭文化中性別歧視、無聊和懶惰的大男子主義的控訴。

書名Piggybook以及姓氏Piggott,都有“豬”在裡面。pig=豬,piggy=小豬,Piggott與piggy發音聽起來極其相似。中文版《朱家故事》,柯倩華將姓氏Piggott譯成“朱”,與“豬”同音,恰到好處!

從封面面無表情的媽媽揹著容光煥發笑容滿面的爸爸和孩子,到把爸爸的工作稱為very important job以及孩子的上學稱為very important school,再到面部畫面不清晰的媽媽一人做家務時的昏暗場景,無不表現出強烈的對比,暗含諷刺。隨著故事情節推進,請留意每一副畫面每一處細節的變化,大到顯而易見的人變成豬,小到胸針、牆紙圖案、掛畫、牆上的影子、插座、門把手、掛鐘、餐具、水龍頭、擺件、電話、燈罩、月亮、狗、窗外的樹等等,以及最後媽媽衝出畫框、人物形象變得清晰和明亮。在故事內容上,爸爸和媽媽最後都打破了僵化的性別分工界限,開啟了新的家庭自治方式,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快樂地生活,每一個人都是快樂的。

┃結語 ┃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本身就是男權制度下的產物,是對女性權力和價值的剝削。雖然隨著時代發展和進步,這種模式已經在逐漸弱化,但是不可否認,這種長久沉澱和繼承下來的觀念和文化依然深深影響著很多人,更有甚者把“女主內”與家務是女人的事劃等號。常聽身邊有媽媽吐槽,現在的中國女人哪裡還能是水做的,你得是水泥做的,鋼筋混凝土做的,你要不努力成為一個帶十條斜槓的婦女,那就是萬夫所指的節奏啊,哪配當媽!看似誇張的玩笑,背後折射的都是嚴肅的中國女人四不幸問題,“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何其委屈,何其悲哀,何其無奈!

每個家庭的發展都離不開家庭成員的分工協作,這是一個家庭前行的力量。而按性別分管不同的工作,是為了發揮男女各自的優勢,互相補充,協力合作,盡所能實現家庭人力資源效率最大化。夫妻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助的關係,家務和子女教育也是夫妻共同的責任,不是任何一方的專屬義務。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互助互愛,家庭才能和睦,幸福才能長久!

願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和溫暖!

喜歡請

/

在看

/

分享

你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