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健康012期】父母的處女情結 是橫亙在我們之間的一道坎

處女情結的起源恐怕再難追溯,不過驗證處女身份倒是能讓人聯想上演在螢幕中的諸多情景。古代為了驗證進住宮廷的秀女是否為處女,會將守宮砂塗抹在少女的面板,據傳其印記終年不會消去,但只要與男人結合即會立即消失,這就是傳說中的守宮砂。對於是不是處女的家庭意識當然不僅停留在宮廷,舊社會也會在白布上撒上小灰,接著讓新娘跪在上面,然後拔下一根雞毛在新娘的鼻尖處輕輕一掃便可查驗,其依據是新娘如果立即打了噴嚏,則意味其為處女之身。方法層出不窮,再此不詳細列舉。

【心健康012期】父母的處女情結 是橫亙在我們之間的一道坎

宋朝朱熹曾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無論其內涵為何,更是由此將女子的貞潔要求提高到社會普遍價值的頂峰。藥聖李時珍就曾言“多半是假的”闢謠,發展至今基本無人否認所謂守宮砂之類就是封建社會把妻子作為丈夫的私有財產的的一種反應,也是古代男權社會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鎖,這些做法大多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心健康012期】父母的處女情結 是橫亙在我們之間的一道坎

雖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漸行漸遠,不過流傳至今有些俗語可一點都沒抹去,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在中國社會父母之意在男女婚姻中仍是舉足輕重。從道理上講,對於將和自己廝守一生的伴侶,父母作為過來人給出一些理性成熟的建議倒說得通,但父母對於女方的處女身份,或說的漂亮些,對於女子的貞潔品格提出標準性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呢?相信很多年輕男女在結婚前都有所忌憚。

在這裡必須澄清“處女情結”和“婚前性行為”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否則就不會有題目問題的出現。婚前性行為是在具備性行為能力以及基本的道德規範下,每個人做出的自由選擇,也可以說是人身自由。比如你不喜歡自己老公抽菸、喝酒這是你對婚姻中做出的行為選擇,但比如“坐在副駕駛上的就為綠茶biao”這種強行觀念就是對女性認知的扭曲和偏見。

【心健康012期】父母的處女情結 是橫亙在我們之間的一道坎

“處女情結”無非根結在於女性是否應該在婚前與其他男性產生關係的問題。觀點當然是見仁見智,但有幾個觀點應該作為思考的共識:

首先,我們是否承認女權是真的與男權平等的?

女性和男性在社會角色中會扮演不同的、更合適自己的角色無可厚非,但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出不同的選擇就是評價男女平權的問題了。由此即可以衍生出,處女情結=“處男情節”,這樣的等價公式似乎很奇怪,在於當今人們在談及——如果一個男人在適齡前還是處男,這男的應該或多或少有些“毛病”,諸如此類的微妙想法。如果我們不承認女權與男權是平等的,也沒有題目討論的價值,另外也無外乎是往曾經付出過真感情而受傷的女性傷口上撒鹽。

其次,性對於婚姻決定性的平均加權究竟有多大?

決定兩個人走上婚姻的因素很多,門當戶對、外貌、與自己父母相處如何、對自己未來事業發展等等,總之70億個人就可能有70種理由選擇走入婚姻關係。但我們嘗試著來思考,婚前“性”因素的比重究竟有多重呢?似乎面對越來越現實的人們,說其微乎其微有些苛刻,但總能找到自己認為合適的理由掩蓋掉是在合適不過的了。我之前曾和大家在其他文章中探討過,男性絕不會因為“對妻子產生性冷漠”而產生婚姻危機的念頭,是因為男性往往在婚前的想法比女人更加現實,比如娶一個能讓自己更加有面子的女人為妻。如果“性”對於你個人而言,就像一個潔癖症患者無法容忍其他任何人坐上他的床,當然你也無法容忍你所為自己選擇的伴侶。

【心健康012期】父母的處女情結 是橫亙在我們之間的一道坎

最後,“性”是不是一個問題?

世界著名的兩性心理學者克里希那穆提曾言,性的問題就像“吃”對你來說不是問題一樣,但是你整日別無他想,只是一味的想著“吃”,那就是問題了。性是人作為生物來講最基本的本能需求,性不是問題,只是對性的念想製造了問題。如果你對這個觀念認同,那麼就不難理解了。我們的心念只會壓抑自己的活動,這種對“性”的壓抑並不是“處女情結”的純貞。當然純貞也不是一種美德,它是不能被培養出來的,只能說沒實際做過。這樣看來,“處女情結”和純貞也不能劃上等號,那標題的觀念就真的成為一種封建遺留的殘骸了。

對於愛的本質,艾肯似乎也能力受限而無法給所有人一個滿意的解釋。但兩個人在一起,只有存在真正的愛,你才會瞭解純貞,因為愛不屬於受限制的心念,也不是心念的產物。

請不吝您的關注,艾肯萬分感謝!

艾肯心理諮詢

影片號|心理怪-艾肯君

新浪微博|心理怪-艾肯君

今日頭條|艾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