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 從古至今一直被流傳,你說它不對,但它又受到父輩的熱崇。

我父親就是“棍棒教育”下的犧牲品,但比起其他叔叔伯伯,他卻是最孝順的那個。爺爺還曾因養出父親這樣一個兒子而驕傲不已。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但爺爺不知道的是,爸爸之所以孝順不是因為他的“棍棒”,而是因為自身的自愈能力強。

棍棒下藏著的其實是自私

現在是21世紀,但打罵孩子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一些家長更是把這看成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孩子一不聽話就打,“省事效果又好”。

這可以看出當代許多家長仍對真正的教育一知半解,他們明明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但他們就是強行加在孩子身上。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除了缺乏對教育的認知外,父母之所以熱崇“棍棒教育”是因為他們會以此來掩飾自身的自私。

在電視上,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新聞:一些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的無意舉動而大發脾氣,動不動就朝著孩子怒吼,甚至當著眾人的面打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到害怕,他們在短時間內會改正自己的行為舉止,但也只是短時間。

此外,孩子感到害怕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自己無力反抗和身上的疼痛感。

可以說,棍棒底下其實藏著的是自私,是父母教育孩子時為了貪圖省事而採用的極端手段。

棍棒下藏著的其實是家暴

如今的家庭暴力不只是體現在丈夫到妻子的打罵上,也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拳腳相加”。

曾經有那麼一個新聞報道,因為孩子的爸爸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只留媽媽在家中照看孩子,但長期的壓力使媽媽變得焦慮。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一次因為孩子不吃飯,媽媽就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扇了孩子22個耳光,把女兒打得右耳失聰,鼻孔流血。好在鄰居拍下這一幕並向派出所報警,女兒才得及時得到治療,沒有落下聽力喪失。

可以說,棍棒下其實藏著的是家暴,是父母承受不了壓力而把脾氣發洩在孩子身上的錯誤行為。

該怎麼反思改正?

1。可強硬但絕不能動手,更多的是耐心勸導。

孩子初到人間難免會犯錯,如果情節嚴重,父母可以態度強硬。

比如,孩子因一時貪心偷了別人的東西和孩子老喜歡欺負弱小等,父母可以強硬一點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但絕不能動手。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父母需要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這麼做是不對以及他們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透過耐心的勸導來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意識到錯誤後,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改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給孩子做榜樣。

2。可以用獎勵去代替懲罰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家長動用“棍棒”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他們不如換種思維去思考,比如比起動手,不如用獎勵去鼓勵孩子不犯錯或少犯錯。

這種方式比起“棍棒”更有效果,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如果你不在打架,那我就買你喜歡的玩具”之類的話。

3。勿忘教育孩子的初衷

家長時刻記得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規範孩子的行為舉止,把他們養育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可能有時候父母會恨鐵不成鋼,但每個孩子的道路都不同。過高的期望只能讓自己更加失望,這時父母需要重新審視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而不是必須出人頭地。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現在有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甚至是為了攀比,不拼自己就拼孩子,自己比不過別人就比孩子。

在無意中家長漸漸忘記了教育孩子的初衷,把孩子當成了滿足自己的工具。

4。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一個成年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是望子成龍心切,但也要把握好度,因為孩子不是你宣洩情緒的沙包。

儘管孩子有時候真的讓你很生氣,但你也要忍耐,在平復自己的情緒後再對他們進行教導,千萬不要動手,一動手就覆水難收。

家長可以透過打沙包來發洩情緒後,再回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又或者家長可以出去鍛鍊發洩後,再回來教育孩子。

真以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只是父母的自私和家暴,動手後孩子傷得不輕

萬一你真的忍不住,失手了,也請你一定要及時向孩子道歉!因為這時候不道歉,孩子以後或會記恨你一輩子。

看完文章,希望每一個熱崇“鼓棒教育”的家長或曾動手打過孩子的家長好好思考教育的初衷是什麼?不要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仇恨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