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父親暴力、哥哥犯渾、周遭惡意,男孩用笑容與善意,改變了世界

文|彌小木

無論是新聞,還是書籍,這幾年有關原生家庭的話題,熱度不減。原生家庭,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嗎?一個從讓人不忍直視的原生家庭走出來的人,一生註定是不幸的嗎?見過太多的人分享,覺得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然而,也有人用自己的力量,告別了原生家庭的傷痛。比如,《週末圖書館》裡的男孩道格·斯維塔克。

《週末圖書館》是由曾兩次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加里·施密特所寫。《週末圖書館》,在2011年被評為亞馬遜年度最佳學生讀物。

《週末圖書館》講述的是小男孩道格·斯維塔克的成長故事。道格·斯維塔克有一個凡事用暴力解決的爸爸,只要多說一句,爸爸的拳頭就會落在臉上。爸爸把最好的臉色給了同樣秉性的朋友,而對待妻子、兒子,不是嘲諷就是責罵。道格的爸爸,不僅暴力,而且喜歡抱怨與指責。唯一能點亮道格心的是母親,母親的笑,照亮了他灰暗的世界。道格努力做一個不惹事的學生,這樣母親至少會開心一些。道格還有兩個哥哥,大哥因為戰爭,不僅身體受損,夜夜噩夢,甚至還受到鎮上人的排擠。道格的二哥,看起來和父親同樣渾,惹是生非,被警察懷疑是常態。

令人壓抑的家庭環境,因為哥哥的原因,道格一家備受同學、鄰居的冷落。還好,道格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遇見對的人,最終選擇了不一樣的方式,與世界和解,一步步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全新人生。

父親暴力、哥哥犯渾、周遭惡意,男孩用笑容與善意,改變了世界

一口氣讀完《週末圖書館》,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週末圖書館》的文字,讀來有種震撼人心的感覺,孩子們的閱讀書單上,不妨加上一本《週末圖書館》,在同齡人的故事裡,體會成長的力量。

驚恐的眼神,是對生命的絕望

奧杜邦的畫,在《週末圖書館》是引子,也是貫穿全書的線索。每一幅畫,男孩道格看的是鳥,也是自己。不同的鳥畫,不同階段道格的人生走向。是畫,也是藝術,給了道格力量,開啟改變道格人生的第一道門。

第一幅北極燕鷗的畫中,道格看到了鳥的驚恐。這種相似的驚恐,在道格身邊看到過幾次。

一次是道格一直認為很混蛋的二哥,因為警察上門,懷疑盜竊,爸爸知道訊息後,用暴力解決。爸爸落下的拳頭,解決的不是事,而是兒子。道格看到二哥的臉上,是驚恐的眼神。藏在眼神裡的,除了害怕,還有絕望。

媽媽的笑,是《週末圖書館》中讓人最溫暖的時刻。媽媽的笑,對道格來說,是他的精神支柱。當同樣驚恐的眼神,出現在媽媽的臉上時,道格內心的震撼,似乎用文字無法表達。收到大哥盧卡斯的來信,媽媽出現了驚恐的眼神。這種驚恐,是對大兒子的擔憂,也有害怕。與後面,當媽媽看到大兒子,全然地接受,用愛填滿相認的那一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讓人深深地感動。母愛,點亮的何止是道格的內心,也是大哥盧卡斯讓人悲傷的後半生。

道格的體育老師,在《週末圖書館》裡,與道格的衝突是最大的。各種不待見道格,去校長那報告,讓道格做最重最累的活。說是抽籤,實際上是老師的刻意點名,讓道格與學校最強壯的人比賽摔跤。為了激怒道格,體育老師甚至鼓動同學叫道格“小奶娃”,這個小奶娃的名字由來,對於道格來說,是一種無法面對的恥辱。

因為12歲生日時,喝醉的父親,不僅忘記了兒子的生日,當想起來的時候,抓起道格,就直接到所謂的朋友那裡,給道格的身上,紋上了“小奶娃”,父親與朋友嘲笑的聲音,深深地刻在了道格的腦海中。洗不掉的紋身,去不了的傷痛,深埋在道格的心中。從此道格不再去游泳,因為不想讓人看見紋身。

體育老師在道格眼中,是個實實在在的渾人。然而,當道格翻到體育老師的畫,看到面對戰爭,畫中男孩也就是小時候的體育老師,眼中驚恐的眼神。對於老師往常的做法,道格有了理解,也有了諒解,從不叫老師的道格,第一次叫了“教練”。在看到男孩驚恐眼神的那一刻,道格對體育老師,在靈魂上有了共情。

父親暴力、哥哥犯渾、周遭惡意,男孩用笑容與善意,改變了世界

鳥、二哥、媽媽、教練,是《週末圖書館》裡描述的為數不多的驚恐眼神。這樣的驚恐,讓敏感的道格,對他們有了感同身受與憐憫。理解,發生在撞見眼神的那一刻。是驚恐,也是對生命的絕望,然而,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走出驚恐的世界。

每一次哭泣,是堅強外殼的坍塌

不可避免的,家庭環境終究對道格有了一些影響。

道格學會了以暴制暴,學會了與二哥相似的,讓人討厭的說話方式。然而,當道格察覺到自己就是哥哥第二的時候,他願意嘗試換一種方式應答。打架打到身心疲憊,他選擇不一樣的離校路線。道格努力做出一些改變,哪怕只是小小的說話方式,哪怕只是選擇不同的回家方向。

看起來用無賴、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道格,面對自己信任的人面前,最真的情緒也會流露。從不在家人面前流淚的他,當遇見的事,無法承受,在合適的人面前,道格的情感也有了宣洩的出口。

身上“小奶娃”的紋身露出來,被全校恥笑,費里斯先生,追上逃跑的道格,聆聽道格的過去,道格哭了,費里斯先生也哭了。

當警察再次找上門,懷疑道格的二哥盜竊,可能面臨牢獄之災,全世界對他們一家的眼光又恢復到不信任、嫌棄、保持距離。爸爸的老闆巴拉德,卻讓道格將極美的蘭花,送給他媽媽,並且對道格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巴拉德老闆的善意,讓道格痛哭一場。孩子的世界,昏暗的內心,因為巴拉德的理解,重新有了亮光。

道格在一點點地變好,身邊人對他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然而來小鎮上,遇見的小莉卻進了醫院。當小鎮上所有人,向道格表達善意,希望小莉好起來的那一幕,道格繃不住,這一次是感動的淚水。

《週末圖書館》哭泣的場景,描述地不多,除了道格,還有他的“渾”哥哥,這些哭泣的背後,有對世界的抗議,也有被理解後的感動。看起來平靜的文字,傳遞出的是震撼人心的場景感。哭泣的心,在對的人面前,終究會被治癒。

收集笑容與善意,學會溫暖自己

《週末圖書館》中的道格,是敏感的,能看到讓人不易察覺的表情。比如驚恐的眼神,比如嘲諷的味道。同樣的,對於笑容,道格也能更細膩地感知。

媽媽的笑,哥哥的笑,遇見的每一個人的笑,道格都刻在了腦中。到最後,畫鳥的過程中,道格也希望有些不一樣,給鳥增加一絲笑意。

這些笑容,給了道格力量,讓無力面對周遭世界的道格,重新有了改變的力量。道格的原生家庭,算不上好,甚至有些糟糕。然而,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道格愣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也讓他人,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就像《她世界》中說的那樣:

每個人都有解讀別人目光的方法,也有能力以友善的目光看待自己。

糟糕的原生家庭,也能活出發光的人生。當道格覺察到,自己說話的樣子,像極了渾哥哥。道格嘗試改變說話的口吻。改變的過程,很難。看起來被全世界排斥的時候,道格選擇用對抗的方式,與世界為敵。為敵的過程,也是放棄自己的過程。還好,道格總能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看到不同的人對自己的善意,用那微弱的善意,重新燃起鬥志,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原生家庭明明很幸福的人,也有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家人很糟糕。小說《抓落葉》中的男孩就是如此,明明一家人很愛他,在他看來,卻是各種冷落與不理解,直到80多歲,才知曉家人的愛,可惜明白得太晚。人生的路,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來。

父親暴力、哥哥犯渾、周遭惡意,男孩用笑容與善意,改變了世界

原生家庭糟糕如道格,收集著人們對自己的善意與笑容,將這些暖心微光,聚成一股力量,推動著自己向上走。《週末圖書館》裡,加里·施密特的文字,讀來有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讀著讀著,就被道格所處的環境,道格的經歷,道格的改變,所觸動。翻頁的瞬間,才驚覺,溼了眼眶。

如何告別原生家庭的傷痛?道格的成長路徑,或許能給人一些啟發。生活並非事事如意,成長的過程中,細心收集那些溫暖內心的瞬間,將這些細小的溫暖,儲存在自己的情感賬戶中,溫暖自己,給自己力量。察覺,改變,行動。最終,生活會善待努力上進的我們,就像道格一樣,就像校長最終相信了道格,說的那樣:

我覺得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我是@彌小木,愛閱讀,分享閱讀,歡迎關注,一起感受閱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