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徐小改|如何在家培養幼兒秩序感?

有的寶寶喝過水後水杯一定要放在桌上的某個規定位置;出門一定要先穿好衣服背上小書包然後再穿鞋子;千萬不能先穿鞋子再背書包,不然也是分分鐘大哭大叫。這些現象其實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這種行為的背後卻是孩子開始在建立自我的秩序感,她急切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稱這是“秩序敏感期”。做事“有條不紊”其實說的就是人的一種內在秩序,因此抓住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秩序感特別重要!

徐小改|如何在家培養幼兒秩序感?

什麼是秩序感?

孩子有強烈的秩序感,這是一種本能,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不明白孩子的很多行為就是因為秩序感在起作用。秩序分為外在秩序(孩子對外部事物的認知)和內在秩序(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比如喜歡把鞋子配對好放整齊、吃飯就會去找固定的餐椅、睡覺要固定的人陪同等都是外在秩序的表現;比如孩子內在的生物鐘、睡覺前的儀式、處理問題時的思路等是內在秩序在起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1。 外在環境整齊有序

整齊有序的工作環境或家庭環境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家裡的物品擺放要固定,不要經常改變。當孩子知道每一個物品有自己的位置,都在哪裡時,他們就不會因為環境而焦慮,可以更好地專注於玩具的探索中。有些一歲以下的小寶寶換個房間就會異常緊張甚至哭鬧,這其實就是說明寶寶的秩序感在起作用。

蒙氏教室每個區域都有劃分,教具都有固定安放位置。

2。 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

整理玩具,或者叫“將工作或玩具送回家,從哪裡來的放回哪裡去”能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家長可以幫忙歸位。但每次歸位時,記得讓孩子在場,可以邊整理邊說:寶寶,媽媽幫你把玩具送回家,它的家在這裡。會走路的寶寶就可以自己來做,家長鼓勵或者輔助。

3。使用工作流程語言

當孩子可以聽懂“一步指令”並且完成後,我們就該有意識地慢慢拓展孩子的工作流程。在引導過程中,我們需要給予更加清晰的指令,多使用“首先”、“然後”、“最後”等詞彙。

比如切黃瓜的工作,首先洗黃瓜,然後削皮,之後切片放入盤子中,最後將黃瓜皮扔進垃圾桶,工作完成並歸位。這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能做到就屬於非常難得。面對複雜的工作時,如果內在秩序感不好,會出現許多情況,忘記洗黃瓜,或者削皮還沒有完成就急著去切了,事倍功半。這樣的多步驟指令,就是在幫助孩子強化內在秩序,讓孩子處理事務時可以有條不紊。

4。規律作息

儘量做到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不要打破孩子的生物鐘,固定做某件事情的流程,跟著孩子的節奏來走。如,大人急著要出門,孩子卻一定要背上自己的書包,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慢慢自己穿鞋子,這就是內在秩序在起作用,我們能做的就是理解他並且耐心等待。

人並不是一出生就有秩序感的,秩序感要從小抓起,通過蒙氏老師的不斷引導讓他們形成一種習慣,加上家裡的輔助,相信所有人都會有強烈的秩序感和規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