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使和惡魔背後的真相?!

【埃舍爾的圖片,窺探內心的天使與惡魔】

“注視下頁那張漂亮的圖片一段時間,然後閉上眼睛,試著從記憶中回想它。

天使和惡魔背後的真相?!

你的心靈之眼是否看見純白的天使在黑暗的天堂上飛舞?或者你看見許多長角的黑魔鬼佔據地獄亮白的天空?在藝術家埃舍爾(M。 C。 Escher)的創作中,兩種視覺效果出現的機會是同等的。但是一旦察覺到善與惡同時並存時,你將再也無法只見其一不聞其二。……”

這出自於《路西法效應》中的一段話。是津巴多為了證明他的論點而提供的論據,他隨後寫道:“埃舍爾的圖呈現了三個心理事實:第一,這世界充斥善與惡,從前如此,現在如此,以後也一定如此;第二,善與惡的分界可以互相滲透且模糊不清;第三,天使可以變成惡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惡魔也可能變為天使。”

【知覺的物件與背景】

首先,我們得知道,人在知覺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事務當成知覺的物件(object),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background),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與現象。知覺的物件從背景中分離,與注意的選擇性有關。當注意指向某種事物的時候,這種事物便成為知覺的物件,而其他事物便成為知覺的背景。當注意從一個物件轉向另一個物件時,原來的知覺物件就成為背景,而原來的背景便成為知覺的物件。知覺的物件與背景不僅互相轉化,而且相互依賴。人知覺某一物件,不僅取決於物件本身的特點,而且受物件所處背景的影響。

【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

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知覺適應。整體性是指我們對物體整體的認識通常要快於對區域性的認識。恆常性是指儘管作用於我們感官的刺激在不斷的變化,我們所知覺到的物體卻保持著相當程度的穩定性。意義性是我們對事物的知覺通常是和我們賦予它的意義聯絡在一起的。選擇性是我們在觀察雙歧圖形時常常會在不同的兩個圖形知覺中來回轉換,這說明知覺過程中存在著競爭。知覺適應是指在刺激輸入變化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調整知覺返回到原來的狀態。 知覺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如何把各個元素整合為一個整體,格式塔學派提出了幾條知覺組織的規律:相鄰律、相似律和共同命運原則。知覺研究的早期理論有赫姆霍茲的無意識推理,和格式塔學派的完形心理學。20世紀70年代,詹姆斯·吉布森提出了一個很有影響的生態光學理論,強調環境對知覺的作用。

現在的心理學認為知覺加工過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一起作用的結果。而吉布森提出直接知覺的觀點,認為環境對知覺起絕對的支配作用。

該圖片是一張典型的雙歧圖形

天使和惡魔背後的真相?!

在敘述什麼是雙歧圖形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知覺的相關內容。

由此可知我們之所以會對雙歧圖產生不定的感覺,是因為知覺的特性——選擇性。

而雙歧圖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選擇性且會轉移。(注意的釋義為: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

蘇軾在《題西林壁》中也有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雙岐圖例:

天使和惡魔背後的真相?!

(海豹&兔子)

天使和惡魔背後的真相?!

(樂手&兩位老人)

天使和惡魔背後的真相?!

(男人&女人&鴿子)

經過以上了解,我們得知津巴多的這個判斷或許並不嚴謹,不能長期說明一個人的狀態,但在測試的時候或許一定程度反映了測試者當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