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家長見證著孩子成長的一點一滴,最令人興奮的便是寶寶喊出的第一句“爸爸媽媽”,其實在寶寶牙牙學語的時候,家長要注意不可逾越三個禁區,不然寶寶的語言學習很可能會因為家長的不當行為而滯後發展哦!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禁區一:“搶話”型

寶寶指著杯子,媽媽立刻心領神會地問寶寶:“要喝水是不是?”然後寶寶贊同似地點點頭。

寶寶在語言學習的最初階段,他們難免會比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需求,雖然媽媽能夠對於寶寶的動作、表情能夠很快地瞭解到寶寶的需要,但是像例子中的媽媽那樣快速反應其實並不利於寶寶語言的學習。父母的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很容易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若家長經常這樣搶話表達,使得寶寶說話鍛鍊的機會少了很多。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父母該怎麼做

在寶寶學說話的最初階段,家長應該要創設條件讓寶寶多說,而不是搶話。如果寶寶仍然用手勢或者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媽媽可以適當地引導寶寶:“告訴媽媽,寶寶想要什麼?”

如果寶寶的表達有困難,媽媽可以將兩樣物品拿在手上,然後可以換一種說法問:“寶寶是想要娃娃還是皮球?”寶寶只是用動作表示,媽媽就先不要給他,指導他說話,直到他發出聲音為止。

不要因為寶寶的發音不正確,家長便不肯將東西給寶寶。家長要做的只是創造機會鼓勵寶寶多說。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給寶寶施加壓力。等時間長一點,寶寶意識到不用嘴巴表達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會自覺主動地用語言表達自己了。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禁區二:“兒話滿嘴”型

媽媽帶著寶寶到公園去玩,想借著機會讓寶寶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對事物有基本的認知。因此媽媽會教寶寶說:“這是花花,這是狗狗”。在家時媽媽也是說“吃飯飯了”。

小編分析寶寶剛開始說話的時候都是單音的重複,也就是兒語,一些父母認為自己說兒化音也會讓寶寶更好接受,更容易學習,因此在跟寶寶說話時都是選擇這樣的說話方式。但其實兒語是幼兒語言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是語言能力低的一種表現。

而且寶寶一旦習慣了用兒語來說話,他們以後就很難擺脫這種說話方式,這時候家長便需要花上一定的時間來糾正寶寶。因此家長應該要儘量避免用兒話來和寶寶交流,要正常規範地對寶寶說話,讓寶寶學習。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父母該怎麼做

在和剛學會說話的寶寶交流,家長就要注意不要順著孩子的語言方式來說話,更不要用兒話來教孩子學習語言。家長日常要注意用規範的語言來和寶寶交流,在寶寶學習的最初階段,要逐漸地減少寶寶說兒語的時間和機會。

比如看到街上的汽車,寶寶可能會說:“車車來了”這時家長可以用規範的語言教寶寶說:“這是一輛紅色的汽車”,家長還要給孩子強調是汽車,不要說車車,然後讓寶寶跟著你的話重複一遍。

以後再見到汽車,媽媽可以指問寶寶這是什麼,如果寶寶能夠說出汽車而不是車車,這便是寶寶語言學習的進步了,媽媽應該要及時地讚揚呢!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禁區三:“笑話”型

寶寶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總是會發音不準,比如會將“吃”發音成“七”,將“獅子”說成“希子”,這些搞笑的發音確實會讓人忍俊不禁,因此媽媽有時候會學著寶寶的發音,然後和爸爸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爸爸媽媽學著寶寶的發音然後再哈哈大笑,這在寶寶看來是很難以理解的,他們不知道爸媽在笑什麼,寶寶甚至會覺得是家長在取笑他的錯誤,這樣會使得寶寶感到丟臉難堪。這樣寶寶下次就可能不敢再在家長面前說話“獻醜”了。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父母該怎麼做

寶寶剛學說話發音不正確是很常見的,等到寶寶的發音器官發展逐漸成熟,再加上父母正確的發音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的正確。

但是父母在糾正時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發音不準而笑話寶寶,這樣很容易會傷害到寶寶的自尊心,這樣他下次便不太敢隨意說話、表達自己。

再而,父母在糾正寶寶發音的時候不要過於嚴格,嘗試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並幫寶寶講清楚,不然家長過於較勁的態度很容易會挫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降低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哦。

家長注意:教寶寶說話,你不能做這3類父母,越教孩子說話越晚

實際上,隨著時間推移,寶寶會透過與他人的不斷對話來對自身語言有一個修正的過程。因此家長在教寶寶學習語言時,應更多地關注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與習慣,寶寶對語言學習有興趣或者有一個良好的習慣,並且處於適宜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孩子最終都能夠把話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