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果這樣學音樂,那還不如不學!

蝌蚪課

手機上的免費音樂課!

關注

在發展迅速的時代,“活到老學到老”這一理念漸漸深入人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堅持是最好的見證”也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對於孩子而言,對某種樂器感興趣、或是覺得會彈琴唱歌的人很厲害,可能是他們學習音樂的初衷。但一旦熱情漸退,可能就此失去了學習音樂的動力。如何保持孩子的學習熱情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很多小時候報過音樂興趣班、但沒有堅持學習的朋友長大後會感到十分遺憾——小時候的自己也有過練就一項才藝的想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跟著老師隨便學,幾年時間下來,不僅沒有掌握音樂技巧,還對音樂喪失了興趣。

如果這樣學音樂,那還不如不學!

他們的經歷為家有樂童的家長們敲響警鐘——“隨便學學”的態度、輕言放棄的思想、不適當的學習方法都是阻礙孩子學習的“小惡魔”,輕則使得孩子對音樂喪失興趣,嚴重的還會影響親子關係以及孩子的未來發展。

一、要求不高,隨便學學

在“雙減”政策落地後,儘管有更多的家長為了“宏偉藍圖”而將孩子送去音樂興趣班,但這一屆的家長彷彿對孩子的音樂學習期待更加“佛系”——在“希望孩子將來走職業道路”、“好好學習一門才藝”、“隨便學學、快樂童年”三類學習目標中,只有少數家長會將“希望孩子將來走職業道路”作為音樂學習的目標。

畢竟,走音樂職業道路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需要天賦、基礎、機遇的完美結合。退而求其次的,一部分家長只希望孩子能夠對音樂有基礎的認知、培養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這部分家長可謂是“理智派”。

如果這樣學音樂,那還不如不學!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不認為孩子將來會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過於理性”地信奉“隨便學學、快樂童年”的家長也不在少數,因此他們對孩子的音樂學習目標不提要求、對學習成果也不抱期待。這樣看似“佛系”地尊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其實是在信念上消磨孩子的學習興趣。

年幼的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多時候他們是在父母督促、要求下進行學習的。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果不抱有期待,自然也很難花費精力督促孩子學習、探索。不被父母期待的學習專案孩子自然也不會好好學習,由此開啟非良性迴圈。

不論學習何種專案,端正的學習態度才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古語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無所得”。也就是說,立上等的目標,可能只達到中等成績;立中等的目標,可能只達到下等成績;如果立下一個下等的目標,就可能一無所成。所以在孩子開啟音樂學習之前,請給他/定個小目標,比如學琴半年後能夠演奏一小段樂曲,能夠看懂簡單樂譜。

二、輕言放棄

“及時止損”是現代青年人信奉的處事信條,但這一信條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未必適合。學習音樂中途放棄的理由五花八門,比如練琴太辛苦了、課業繁重時間寶貴、因為傷病不適宜繼續訓練等。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堅持下去,但輕言放棄的思維是不可取的。是否暫停音樂學習需要經過全面衡量考慮。

如果這樣學音樂,那還不如不學!

最常見的兩種情況是,孩子一時興起學習某個樂器,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她對樂器失去了新鮮感,對其他的事物產生更強烈的興趣,加上訓練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編了多種藉口不去上課、中斷學習,轉而追逐其他的新鮮事物。另一種情況則是家長將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以至於孩子學習音樂十分辛苦,不得不砍掉音樂專案。

針對第一種情況,如果家長因為拗不過孩子而同意放棄音樂學習,無疑是為孩子的成長埋下禍根。一旦孩子形成“堅持不易,放棄簡單”的思維模式,輕言放棄的思維習慣可能伴隨他們的一生。至於第二種情況,則需要進行慎重選擇。但不論做出何種決定,都不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遇到挫折就放棄”的壞榜樣。

三、忽略方式方法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音樂有其獨特的技巧與特點。音樂學習的方式方法尤為重要,老師的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這樣學音樂,那還不如不學!

學生的練習方法也很關鍵。如果忽略音樂學習的特點,如陷入題海戰術一般盲目練習,不僅不能精進技藝,還會形成錯誤認知。好的學習方法讓人事半功倍,而不合適的學習方法則會導致事倍功半。

努力很重要,方式方法更重要。探索合適的學習方法需要音樂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直播通知

今天早上8點免費鋼琴直播課:零基礎學習鋼琴即興伴奏、鋼琴彈唱,歡迎同學們預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