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崑山反殺案”死者劉海龍:曾有過多次前科,提刀砍路人被反殺了

大家看刑偵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個名詞叫“正當防衛”,那麼正當防衛的定義是什麼呢?根據中國刑法的規定,在司法案件中,我們不能以事後的立場進行考慮。正確的是應該站在當事人的立場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綜合去考量。那麼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在國內曾已經引起人們廣泛討論的“崑山反殺案”。“文身寶馬哥”提刀砍人反被殺,這樣的標題已經足夠有噱頭了,那麼就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到底是怎麼樣的吧。

“崑山反殺案”死者劉海龍:曾有過多次前科,提刀砍路人被反殺了

事情發生在2018年的8月27日晚上,當時於海明騎著一輛電動車在非機動車道內正常行駛,這個時候側面機動車道內的寶馬車突然方向一打,進入了非機動車道內。那麼很自然的地於海明躲閃不及,和寶馬車撞在了一起,幸好人沒有大礙,只是把車刮蹭了一下。這個時候於海明等著車上下來的人進行溝通,看怎麼解決。沒想到的是,寶馬車上下來一個人開始破口大罵,接下來車上又下來兩個人把破口大罵的劉某拉了回去。

當時的於海明心裡面非常氣憤,因為自己本來就是按照交通規則正常行駛,發生碰撞也不是自己的錯呀。所以本想上前理論的時候,這時劉海龍從車上下來,拿著一把大砍刀,直接砍向了於海明。這一點讓於海明怎麼也想不到,所以躲閃不及,背上被砍了好幾刀。但是接下來的事情發生了神一樣的轉折。那就是劉海龍拿刀的時候滑脫了手,所以砍刀掉到了地上。

“崑山反殺案”死者劉海龍:曾有過多次前科,提刀砍路人被反殺了

當時已經被砍的於海明迅速地反應過來,立馬撿起地上掉落的刀,追著劉海明砍了好幾刀。於海明因為看對方還有好幾個人,生怕幾個人再過來砍人報復,所以一直把劉海明砍的倒地不起。從後來警方披露的監控影片也可以看出,在七秒之內,劉海龍被砍了五刀。最終,劉海明因為失血過多,還沒等到搶救的時候就已經死亡了。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後來交警部門的檢測,劉海龍當時是醉酒的情況在開車,而且隨身攜帶的砍刀也屬於管制刀具。

這件事情經過相關媒體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紛紛都在議論,於海明的行為屬不屬於防衛過當。後來法院部門也對該案件做了判決。在2018年的9月1日,崑山檢察院認定於海明的反殺行為屬於正當防衛,所以於海明不用對自己的行為負刑事責任。首先因為於海明對於自己眼前的危險,也就是劉海龍揮舞著砍刀並且已經砍傷自己的情況之下,後續的反擊行為完全出於自衛。

“崑山反殺案”死者劉海龍:曾有過多次前科,提刀砍路人被反殺了

在情急情況的自衛行為,我們不能夠就苛責於海明避開對方的要害部位。假使我們自己在那個環境之中,肯定第一反應就是把眼前這個人給解決掉。這是人之常情,因為自己一個人勢單力薄,而對方三五成群都是紋身壯漢,是個人都會害怕。其次就是劉海龍對於海明的行為完全就是緊追著不放的挑釁。先是和自己的同伴下來對其辱罵和肢體上的推搡,然後又返回到車裡面拿下來砍刀。面對這樣的情況,正常人都會被激起怒火,心情特別激動,所以後來的事情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法院在判決的時候還考慮到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劉海龍是一個前科累累的人。可以說他前面多次犯罪進監獄進行改造,但是劉海龍完全沒有吸取教訓,也沒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反而在幾次出獄之後因為故意傷人,盜竊之類的再次入獄。有意思的一個事情是,劉海龍曾經還因為見義勇為獲得過獎勵。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落得了這樣的一個下場。在劉海龍短短的三十多年的人生經歷中,有十多年的時間都是在監獄和看守所度過的。

“崑山反殺案”死者劉海龍:曾有過多次前科,提刀砍路人被反殺了

這樣的一個人在自己拿出砍刀的那一瞬間,可能是出於嚇唬,也可能是真的酒醉上頭想要砍人,但是真正的原因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崑山反殺案”對我們國家的司法體系完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首先我們大眾平時所認為的誰死傷誰有理,受傷重的就一定是弱勢方。這種在大眾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樣的話將會給大眾的心態帶來改變。

那就是在法治社會,自己的一切行為必須遵守法律。但是話又說回來,喜歡看羅翔老師影片的同學一定對羅翔老師說過的一個概念有印象。那就是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如果我們只用法律要求一個人怎麼樣,那麼這個人在道德上肯定已經爛到底了。

“崑山反殺案”死者劉海龍:曾有過多次前科,提刀砍路人被反殺了

在我們國家如今建設法治國家的同時,個人公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做個假設,要是劉海龍前幾次坐牢的時候吸取教訓,知法守法,那麼就不會發生像後來的反殺案這樣的悲劇。說到這裡,我們不能因為劉海龍惡性累累就對其一味批判。

無論如何在這件案件中,劉海龍也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出獄之後重新做人了,而是留下自己破碎的家庭。於海明作為正當防衛的一方,好好地騎行在大馬路上結果殺了一個人,對他的心理造成的傷害也是永久的。所以說,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靜,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去解決。這起案件也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