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堅持了兩年的興趣班不肯去了,這樣處理不會錯過孩子的天賦

孩子堅持了兩年的興趣班不肯去了,這樣處理不會錯過孩子的天賦

文丨毛媽Carol

昨晚,我的朋友群因為一個小孩吵起來了。

起因是有個朋友家的孩子堅持了兩年的架子鼓興趣班不肯再去了,一到上課時間就磨磨蹭蹭逼逼賴賴, 被爸爸出手打了一頓。

朋友也非常生氣,因為架子鼓是當初孩子自己想學的,為了把孩子教好,朋友除了每個週末兩小時路上接送上課,還請了私教開小灶補短板。

堅持了兩年,付出了很多,孩子說不去了,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01

要堅持上興趣班嗎?

朋友心裡很不是滋味,當初孩子想學才報的課,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說要放棄,浪費了多少財力精力和時間成本,要說不可惜不生氣是假的。

如果同意了,之前所學的沉沒成本就這麼打水漂了;如果同意了,孩子以後做事情三分鐘熱度,輕易放棄怎麼辦?

如果不同意呢?每次上課前和孩子“拉扯”,演變成了親子間的“權力之爭”,跟孩子的關係一落千丈。

太糾結了!

群裡的矛盾始於一個非常“民主”的媽媽,看到孩子被打,她開始“數落”朋友家的棍棒教育是不對的。

“孩子不喜歡興趣班幹嘛逼著他去?強扭的瓜不甜。”

這時又蹦出了一個像蔡美兒一樣的虎媽代表,說孩子這麼小哪有判斷能力,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支配有限的時間。

“管它興趣不興趣,要有用才行。”

沒想到,以前靈魂無比契合的一群女人,在孩子的興趣班上分歧那麼大。

02

不喜歡還是遇到困難?

最後問題落在了我頭上。

誰不羨慕那種小孩認準一兩個興趣一頭栽進去學得不亦樂乎的家庭。

那麼首先我們應該做的是確認:

ta是不喜歡了還是遇到困難了。

如果孩子確定不喜歡了

,並且明白自己最初喜歡的原因,想清楚最終想要放棄的理由,我會尊重孩子的選擇,接受其中的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父母要允許孩子的興趣發展和變化。

如果一件事對孩子而言變成了繁重的勞動和精神消耗,那麼孩子暫停一下,重新思考自己對這件事的興趣,並做出取捨,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是遇到困難了

,不願意面對失敗而想著放棄,父母就需要“搞小動作”了。

以前我兒子也幹過不少么蛾子事,有段時間樂高課升班,新課程難度升級,他有點“消化不良”,上了幾次課就開始鬧脾氣,言之鑿鑿地說不喜歡樂高,不去上了。

但是當我提出把家裡的樂高玩具都送給別人時,他又頑強抵抗,經常自己躲在角落裡悄咪咪玩樂高。

那時我就確定,

孩子只是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透過和老師的反饋溝通,以及把新課程的樂高材料買回家開小灶,孩子幾節課後就克服了困難,繼續歡天喜地去上課了。

03

不要在困難時停下

當孩子提出要結束一個興趣班時,有一點很重要:

不要在感覺困難的時候停下來。

因為這樣損失的不只是一個興趣,更是削弱了孩子的內在能量和自我價值感。

如果必須要停課, 最好度過難關之後再停課。

《矽谷超級家長課》一書的作者埃絲特·沃西基用TRICK教養法培養出了三個熱愛事業,熱愛生活的女兒,其中兩個是傑出企業家,一個是名校教授。

孩子堅持了兩年的興趣班不肯去了,這樣處理不會錯過孩子的天賦

她在書中講了一個舞者阿梅莉亞的故事。

阿梅莉亞是個很棒的舞者,多年來贏得了許多國際比賽的獎項。

但是有一年她決定把精力轉移到足球上,她的父母同意了,但是希望她能堅持到年底,不要在賽季中途退出。

因為在比賽中途決定退出,很難判斷是因為不喜歡還是畏難。

但是比賽結束後再決定退出,無論輸贏,更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做出正確的決定。

所以對我來說,興趣班還要不要繼續上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興趣班本身,我更看重的是孩子是如何看待這次的選擇或者失敗的。

04

正確對待失敗

很多時候,放棄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害怕失敗。

生活中,很多孩子害怕成績不好或者不被選為班長,他們的父母就會失望。孩子們在兩難的情緒中掙扎:他們既想要獨立做某事,又想把這件事一次性做好。

這種對失敗的害怕,很大的源頭來自於教育者的錯誤引導。

埃絲特不無遺憾地說: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意識到

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

家和學校應該是支援學習的環境,這就意味著允許犯錯。

埃絲特除了母親的身份,她還是一位教了36年新聞學的高中教師,她的學生從著名演員到各種上司公司的負責人,還有心理學家。

在做母親和教師的過程中,埃絲特尤其注意兩件事情,幫助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第一份作業不要給【F】

如果孩子的第一份作業就得了“F”,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難復原的打擊。他們會因此缺乏提高的動力,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那麼落後了。

埃絲特會給學生修改作業的機會,他們想改幾次都行。而

他們最終的分數是根據他們的最終成果而打出的。

這樣一來,她的學生不再害怕犯錯,他們在寫作時就沒有那麼多掙扎了。

“這才是我想要鼓勵的學習和努力,我並不追求第一次就成功”。

承認自己也會犯錯

孩子經常把老師和父母放在神壇上,以為我們是完美無缺的,以為我們從不犯錯。

如果向孩子承認自己並沒有那麼無所不能,他們會意識到“

沒有人是完美的,而人人都能進步

”,因此變得更好。

埃絲特坦言,多年以來她讓學生試過各種各樣的新式電腦軟體,許多都沒有什麼用。“但那又怎麼樣呢?”

請告訴孩子,你也會犯錯,你並沒有所有問題的答案,這能產生超乎尋常的效果。

05

寫在最後

學興趣和學習都是一樣的,培養內在驅動力和不斷精煉的態度,【害怕失敗】無疑是人生道路上一隻巨大的攔路虎。

小到在興趣上的堅持,大到生活中的一些決定,都需要勇氣。

小時候透過興趣這個媒介,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甚至比興趣本身還要重要。

覺得文章有啟發,記得點贊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