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俗語說:人過四十,莫管2事,人過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告誡

古來有這樣的說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個人到了50歲就相當於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50歲之前,可以忘我的去忙碌,去奮鬥,但是過了50歲,身體便會漸漸的吃不消了,也就會開始想追求一份安穩的生活。

明代的王陽明,被稱為“心學大師”,他用一生去研究心學,探索為人處世的道理。他在經歷了前半生了磨礪之後,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並分享給了後人,他說道:人過四十,莫管2事,人過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告誡。

俗語說:人過四十,莫管2事,人過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告誡

1。首先不要管的便是力所不逮的事情

經過前半生的奮鬥,這個時候的家庭需要的是安穩與修養,就好比古時戰亂後的國家需要休養生息一樣,此刻老人待養,孩子待育,還有愛人需要呵護。如果此刻要將人力財力過多的支出就不單單透支自己,更多的是在透支自己的家庭。最後忙沒幫上還連累的家庭,這是極不明智的,因為這時想要重新積累已經物是人非了,所以在面對力所不逮的事情時一定要先想想自己的家庭。

俗語說:人過四十,莫管2事,人過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告誡

2。不該管的事情就是閒事

古人說“自掃門前雪”便是這個道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成,不該管的事你不要往上湊,碰到了他人逆鱗,又是一樁恩怨。經常有人說自己招惹了小人,被別人捅了刀子,戴了小鞋。那麼不知此人自己可曾想過,別人為什麼要給他戴?為什麼看他不順眼?道理全在書上,做人卻在書外。夜路走多了,總有一天會看到鬼。古道熱腸是要分物件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就敢掏心窩子,那隻能說此人心太大或者不客氣的說是有點自以為是。

1。小人

古話又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思是說,君子之間的交情,並不會被利益驅使,而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利益過後,所有的關係就變成過眼雲煙,小人眼裡沒有感情二字,只有利益,這樣的人肯定是不能去管的,他們並不會念你的好,有些人心胸狹窄,就會記恨在心,也可能日後算計或報復你。對於於這種唯利是圖的小人和他做的事,大可不用去理會,隨他折騰去吧,總會有吃虧的一天。

2。嫉妒心強的人

往往有些人會有很強的嫉妒心,有些事情就算與他無關,但是別人得到了好處,他看在眼裡就很不舒服,會覺得心裡有一些不平衡,感覺不公平,從而厭煩他人,甚至會和過得好的人處處作對,找麻煩。人過50已經走過了人生的一半,當然希望今後的生活能夠一直安穩幸福下去,而嫉妒心強的人他們往往斤斤計較,甚至有時會讓你感到不可理喻,這種人特別討人厭煩,但是他們卻不以為然。人過50,既然已經不是年輕人了,此時,更不應當在身邊留下這樣的朋友,留下這樣的朋友只會百害而無一利。

當然,以上只是我對王陽明的粗淺認知而已。

俗語說:人過四十,莫管2事,人過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告誡

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學一學王陽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彎路。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勳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邊只7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為聖人,便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俗語說:人過四十,莫管2事,人過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告誡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卻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