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先看一個餐桌上的事兒:

小南和弟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媽媽要求他們每頓都要喝一碗湯。

有一天,小南喝煩了,就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將湯灑在桌子上,看見媽媽拿抹布擦桌子的時候,小南心裡還非常得意。

弟弟見哥哥沒湯喝,就把自己剩的半碗倒給哥哥,媽媽剛離開,小南又把湯弄灑了,這次媽媽正好看到……

按照劇情走向,應該是小南媽大發雷霆,逮著小南狠打一頓。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然而,小南媽並沒有發脾氣,而是跟兩個孩子說:“湯是最有營養的東西,喝了可以讓你們長高,還可以預防身體生病,少吃藥打針。

但今天有小朋友把湯灑了,灑了一碗一餐不能喝湯,灑了兩碗兩餐不能喝湯。小南哥哥今天灑了兩碗湯,那就兩餐不能喝了。

小南聽了還挺高興,心想再也不用喝湯了。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小南媽只給弟弟盛了一碗湯,沒有給他。小南雖然覺得怪怪的,但是不用喝湯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第二天中午,媽媽還是沒給小南盛湯,而弟弟一下子把湯喝個精光,小南有點按耐不住了,問弟弟“今天湯好喝嗎?”弟弟點點頭說好喝,小南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到了晚上媽媽終於給小南端來了一碗湯,小南似乎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湯,一下子把湯喝個精光。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小南媽的做法真是讓人鼓掌叫好。孩子犯錯時,家人一定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冷落”比責罵重要

當小南媽發現小南偷偷把湯灑了的時候,並沒有立即發火,而是有意“冷落”,讓他心裡有一個反省的過程,一步一步的軟化孩子的錯誤觀念,最終自己改正。

2. 承擔比逃避重要

小南不想喝湯就灑了湯,那就要擔承以後長時間不能喝湯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會加深孩子對錯誤的印象並及時改正。

誰家熊孩子還沒有調皮的時候?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學會智慧、理性對待。

3.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

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我們曾經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捧著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喚著孩子吃飯;父母端著碗追趕著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飯桌上督促孩子多吃。

然而,中國孩子鮮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煩,覺得這些得到的是應該的。中國孩子對這些已經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4. 飯桌上的韓國孩子

韓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長者。

在家中年紀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飯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從老及幼的順序給屋內的人盛飯端飯添飯。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完畢,還得目不斜視,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對飯桌上的長輩們說:“謝謝你們給了我這麼一頓豐盛的飯菜!”韓國的孩子吃飯時是一種感恩的表情。

5. 飯桌上的美國孩子

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朋友。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孩子喜歡吃什麼,美國父母只是提出建議,至於最終孩子是喜歡是肉還是吃蔬菜,美國父母是從來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飯,父母更不願意再管。

因為在美國父母的眼裡,孩子已經開始可以為自己負責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結果,美國的孩子吃飯時表現的是一種獨立的品格。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不是簡單的一頓飯

家庭教育應當重在“教化”,而不是口頭教育。許多中國家庭教育的失敗不在於家長不會“說”,而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教化”。

吃飯等生活行為是家庭教育最經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許多中國家庭在這些方面是缺位的。

我並不認為中國孩子應當如韓國或美國孩子那樣地吃飯,而我想說的是,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飯桌等生活行為上的教化。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韓國的家庭在飯桌上是透過氛圍來教化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懂得感恩;美國的家庭在飯桌上也是透過習慣來教化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獨立和承擔責任。

而我們許多家庭在飯桌上缺乏的是對孩子的“教化”。我們在飯桌上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吃好。恰恰是這種沒有教化的“教化”,正在傳送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訊號:因為你是孩子,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為你服務。結果,孩子認為家長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

但我們卻忽視了我們本可以透過教化告訴孩子,我們對你的關懷,不僅因為你是孩子,還因為我們對你的愛。更重要的是,我們給你的愛是要讓你知道,你要學會回報他人,學會愛他人。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你慣出來的!學學國外怎麼做…

結果,在這種沒有教化的“教化”下的孩子,當他們長大後,他們除了認為父母應該做的之外,滿眼都是父母的錯:自己沒有找到好工作,是父母的錯;自己沒有房子住,是父母的錯;自己沒有找到媳婦,是父母的錯……他們長大後想起來的都是父母的種種不是。

我們許多家長,恰恰因為在吃飯等許多生活行為上,沒有日積月累地教化好孩子的感恩之心,導致孩子的心中並沒有種下感恩和責任的種子。當他長大後,對父母頤指氣使時,我們應該怨他,還是後悔於我們不智慧的教育呢?

*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