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很多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內心明明早已驚濤駭浪,但表情卻依舊波瀾不驚,明明內心早已五味雜陳、怒火中燒,冒著憋出內傷的風險,也要不被察覺,以便不被他人稱為弱小的人。

在這個崇尚強者的社會里,軟弱、無能、情緒化都是不被人們所接納的,這使得他們無法全然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但這些壓抑起來的感受,會像泥沙一般堵在心靈的河流之中,直到哪天過多,堵住心靈的流通,最後使得一個人徹底崩潰。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自卑”就是一個人最容易產生的情緒。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當這個小孩跑出來的時候,自卑情緒便被啟用。那麼,讓我們感覺自卑的情況有哪些,此時的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1. 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是自卑的表現

每個人在跟他人相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讓自己委屈的事,比如被戀人背叛、被上司搶奪功勞、被朋友利用等等。當這些事情發生後,正常人都想要做出一些行動來發洩負面情緒、讓對方嚐盡苦果,然而,有的人卻畏畏縮縮,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這就是一種自卑的表現。

一個人出現了攻擊的情緒,但又不敢向外尋求出路的時候,這個攻擊性為了尋求發洩的路口,就一定會轉向內部的自我攻擊,導致受傷的就是自己。因此在某些情況下,要學會擁有讓人“討厭的勇氣”。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就是其典型代表。小說中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是一種對內進行自我攻擊的典型表現。在他行文的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種“羞恥”的痕跡,而這種羞恥的核心,就是“我不是一個很好的人”,這份自卑帶給了他太多的無助與無能。

在《人間失格》中,主人公阿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女友被他人姦汙,但懦弱無能的他卻沒有采取任何的保護行動。

這就是他“自卑”心理最深刻的反映——即便是他人對自己做了傷天害理的侮辱行為,他依舊覺得低賤的自己是沒有資格反抗的,更別說攻擊那個侵犯女友的人了。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攻擊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一,是一個人在某些固定場合,為了保護自己而擁有的“精神器官”,如果這個“精神器官”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後果可想而知。

當一個人在幼年時期,向照料者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時,如果迎來的是照料者充滿敵意的強烈反擊,這份攻擊性就會因為害怕再次被強烈反擊,而被深深地壓抑在內心。即便是在必要的時候,需要釋放這份攻擊性,也很難釋放出來。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內觀自己的內心,覺察當我們想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時,害怕的究竟是什麼,是在害怕曾經的照料者打壓你的感覺,還是此時的你,確實沒有合情合理地釋放自己的攻擊性?察覺到這一點,你就知道究竟該怎麼做。

2. 對於分離充滿了焦慮和恐懼,只因害怕被他人拋棄

在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客體關係流派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作

客體恆常性

。通俗地說,

就是在人的內心裡,能否一直感受到有個溫暖的母親在照料自己。

如果內心一直缺少這份溫暖的感受,人就會產生恐懼和焦慮,當你感到恐懼、焦慮、沒有安全感時,人際關係就容易出問題。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如果要說因為“分離”而產生自卑,太宰治就是典型代表人物。

嬰幼兒時期便與母親分離的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又陸續和乳母、叔母等別離。這使得他的內心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照料者的形象存在,而對於女性喪失的傷痛,又造就了他對女性的母性渴望,以及因此誕生的被拋棄的恐懼。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在今後的人生中,太宰治就一直在分離的傷痛中求索和治癒自己,這就造就了他的“討好型人格”:

每當生命中遇到某些特殊的人,他便極盡可能地討好他們,從來不敢反抗,其原因就來自於“害怕被拋棄的恐懼”。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如果你也是一個害怕被拋棄的人,那就需要尋找一個能夠給你療愈、給你溫暖,真正能夠不厭其煩給你安全感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體驗中獲得療愈——

即在內心裡重新獲得一個溫暖而恆久的客體。

3. 離群索居、害怕與他人接觸,害怕被他人吞噬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在

親近——疏遠、愛戀——恐懼

中反覆糾結。

他們既渴望與他人進行情感上的連線,又擔心一旦產生關聯,就會陷入恐懼中。他們渴求親密關係,但又害怕被吞沒。他們既與他人保持距離,又難耐孤單寂寞。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在痛苦中反覆徘徊的他們,將自己包裹了起來,退回到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面,在那個狹小的空間裡,他們沉溺在自己的玩樂、幻想當中。當今社會的宅文化盛行,就是這種現象的反映。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內心有一個弱小的自己,他們真正害怕的是,當自己與人接觸過多時,那個弱小的自我會被他人的強大所吞噬。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原因可能是,在他們小的時候,他們因為照料者的接觸帶來過傷痛,照料者是一個嚴苛、偏執或控制慾非常強的人。這使得當他們長大後,害怕在與人交往的過程,再次體驗到照料者帶來的創傷,外人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啟用他們內心深深的自卑和無助感,因此便開始了離群索居的生活。

想要從離群索居當中走出來,就需要正確識別自己的體驗,當我們再次與他人接觸時,哪些是照料者帶給我們的創傷體驗,哪些是他人帶給我們的真實感受。很多人往往把他人的普通行為,誤解為壞的照料者帶來的惡意感受,因此,只有學會正確識別他人的情緒,才能漸漸走出陰霾。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結語

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自卑都是不可避免的情緒體驗之一。一個人的覺醒,並不是被想象中的那束光照亮,而是對黑暗有所體察,而“自卑”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片黑暗,只有看清它、照亮它,才能真正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當人們看見了內心黑暗角落的真實面貌,便可以對它進行理解,從理解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有所領悟。於是,改變也從領悟的那一刻悄然發生了。

心理學家:如果你害怕做這3種事,說明骨子裡極度自卑

在適當的場合施展攻擊性,能讓一個人不再受委屈。在合適的人面前傳遞自己被愛的需求,便能療愈對分離的恐懼。大膽地走出去,這個世界不是所有人都對他人抱有惡意,要學會主動地迎接陽光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