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導語: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無時無刻都在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但是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父母首先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分床睡的抉擇。

畢竟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於外界的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在父母面前不方便的時間也有所增加。雖然很多父母都知道這個現實,但究竟是什麼時候才能選擇分開,同樣也是很多父母為此苦惱的話題。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如今的大多數父母在生活中都會感到非常焦慮,他們在各種各樣的社交平臺上,總是會看到關於孩子幾歲開始斷奶、幾歲之後不能穿尿不溼、幾歲必須上幼兒園等一系列清晰的年齡分界線。有的父母因此受益,有的父母則對此叫苦不迭。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各不相同,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是單純地按照普遍情況下的年齡分界來進行,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很不科學的。

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真實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孩子分床睡覺的具體時間點,也要根據孩子的能力以及家庭環境而定。因此,面對讓孩子與自己分床睡的決定,父母需要仔細觀察、瞭解,找到最適合孩子成長髮展的時機。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一、孩子可以進行分床睡的訊號有哪些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強安全感充足,則可以早一點與父母分床睡覺,反之就要晚一點,這裡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

1、開始萌生性別意識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逐漸會意識到男女之間存在的性別的不同。面對孩子步入這個階段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及時考慮是否和孩子分床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得到性別意識的正確樹立,保護孩子的身體隱私。

一旦孩子形成了具體的性別概念,在他們洗澡或是換衣服的時候,父母之中最好讓同性的一方給予幫助,異性父母要有意識地主動迴避。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2、開始形成獨處意識

和孩子分床睡,不僅僅是由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初步形成,還包括對孩子私人空間的考慮。在這個專屬的私人空間領域內,孩子能夠隨意處置自己的私人物品,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培養出正確的隱私習慣,只有父母對孩子的隱私給予正確的尊重,孩子日後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的隱私。

這種感覺雖然很微妙,但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不過,大部分的孩子剛開始嘗試自己睡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害怕,所以父母要學會對孩子循序漸進否則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二、和孩子分床睡的具體步驟

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分床睡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在做決定之前需要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慢慢接受。

1、提前告知

比如如果父母準備在孩子6週歲的時候就進行分床睡的培養,那麼在他們5週歲的時候,父母就需要地告訴他:“等你過了生日之後,你就是大孩子了,就要試著和爸爸媽媽分開睡了”。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前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為將來分床睡打下基礎。

2、先分床再分房

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養成了和父母一起睡的習慣,如果此時不能給他們一定的適應過程,那麼就會給孩子營造一種被父母拋棄的感覺,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和孩子分床睡開始,給孩子提供一個適應的過程。

3、裝飾房間

或者父母可以事先把孩子的房間進行裝飾,比如貼一些孩子喜歡的卡通桌布,使用可愛的床單被套等等。父母在給孩子準備房間的時候,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樣才會讓孩子對自己未來的房間充滿期待,甚至會迫不及待地想“入住”。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4、睡覺前離開

父母在對孩子哄睡的時候,儘量要在孩子睡覺前離開房間,如果孩子不願放父母走,那麼也不要睡在孩子身邊或是和他聊天,而應該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之後的日子裡,再逐漸地增加距離,直到最終能完全離開房間。

5、建立安全感

有的孩子之所以不敢獨自睡覺,不僅僅是因為怕黑也有可能是怕“鬼”。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就要想辦法幫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比如給孩子準備一個娃娃,告訴孩子這個娃娃在晚上入睡之後可以隨時隨地保護他。

6、不能中途放棄

對孩子分床睡這個習慣的養成最忌諱中途放棄,如果孩子在半夜偷偷跑回父母的房間,父母當下一定要立刻把孩子送回去,並且告訴他:“我們都有自己的床,應該睡在各自的床上”。雖然一次次地把孩子送回房間的過程很麻煩,但如果父母因此總是對孩子有所妥協,那麼最終讓孩子分床睡的想法只會成為奢望。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分床睡?父母需要觀察訊號,讓他形成獨立意識

總結:對於孩子分床睡的年齡要求並沒有標準答案,父母要懂得掌握孩子的睡眠習慣以及日常需求,並且能夠找到合適孩子成長規律的時間點。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不必太過於心急,更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同齡人進行對比,否則很可能會弄巧成拙,讓孩子產生反感、害怕等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