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第二篇章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從未有一勞永逸的體制,也未有一成不變的格局。洞頭廣播電視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的每一步,都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從“三臺合一、局臺合署” 、局對鄉鎮廣電站垂直管理到局臺分離、網臺分離再到融媒改革……廣播電視事業推進步伐都伴隨著改革政策紅利的加持。而“三臺合一、局臺合署”、局對鄉鎮站垂直管理體制改革則率先拉開了基層廣播電視事業整合發展的序幕。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三臺合一 局臺合署”

廣播電視資源整合邁出第一步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一方是洞頭縣域小,社會空間和經濟資源有限,一方是“三臺”並行管理體制不順,財政投入和自我創收積累分散,造成了資金短缺和裝置落後等問題,事業發展緩慢;一方是人力和頻率、頻道資源不足,一方是節目採訪和播出資源重複浪費,宣傳協調管理難,宣傳質量不高。

2002年5月,洞頭縣委、縣政府從全縣廣播電視事業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考慮,將縣廣播電臺、縣電視轉播臺、縣有線電視臺三臺等合併成洞頭縣廣播電視臺,同時與縣廣播電視局實行局臺合署(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對資源和利益分配的調整,有人歡喜有人憂。

當三臺合一訊息傳來後,葉連元的心情比往常來得高興。

原縣電視轉播臺副臺長

葉連元:

“當時的心情來說,也比較激動。因為三臺合一了以後,很多事情來說會理得順。”

葉連元原是縣電視轉播臺的副臺長,因為擅長文字和協調,機構改革後他內部轉崗成為局(臺)辦公室裡的一名文書,發揮自己所長。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但改革不可避免的觸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面對改革,有的同志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甚至有的同志提出來不幹。

為深入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縣成立改革領導小組,時任縣廣播電視局(臺)辦公室主任的劉東昇作為主力成員之一參與其中。歷經半年多的時間調研,根據三個臺與各個鄉鎮廣播站的實際情況,最終實施“統一運作,人、財、物統管,以職定崗、以崗定人”等一套改革方案。

原縣廣播電視局(臺)辦公室主任 劉東昇:

“打破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情況。這個改革不是說幾個臺並一起,它有幾個方面的內容。外形上把三個臺合在一起成立廣播電視臺,內容上職工身份打破掉了,原來的三個臺幹部職工身份不一樣,合併後進行統一的績效管理,是當時全縣第一個進行事業身份改革的單位。”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而改革後,隨著財力的統一調配,工作裝置環境也進一步得到改善。

餘和平是原縣有線電視臺的副臺長。談起當時的工作條件,最令餘和平難忘的是新聞製作裝置的變化。

原縣有線電視臺副臺長 餘和平:

“編輯器少不說,質量還差。每天晚上製作新聞時都需要技術人員坐在一旁,如果發生故障,就需要及時修理。”

當時電視“洞頭新聞”欄目只有晚上八點和十點兩檔,餘和平他們為了趕時間,會在晚上八點前先做好幾條新聞播出。之後的兩小時他們再繼續做好新的幾條新聞,加到十點檔播出。

原縣有線電視臺副臺長 餘和平:

“那個時候條件很艱苦。我經常晚上忙到十點多以後才回家,如哪天我那個時候要是晚上八點多回家,我老婆說會我(那天晚上)不正常。”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三臺合一後,採編播裝置第一次實現廣播的音訊工作站播出系統,電視實行硬碟播出系統。中心機房得到了升級改造,使廣播與電視公用一機房。

原縣有線電視臺副臺長 餘和平

原縣有線電視臺副臺長 餘和平:

“原來我們有線電視臺《洞頭新聞》欄目一週只有三期新聞,後來局臺合署以後,我們採訪和編輯和裝置力量整合強大了,我們就開日播,變化還是很大的。”

合併後,很多科室人員只懂廣播或者電視,不懂其他業務知識,不懂如何使用新裝置。如何在短期內提升人員業務知識,從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狀態,凝聚成一個向心力的,有戰鬥力的集體,成了當時最大的困難。

時任廣播電視新聞中心主任 陳坤沈:

“於是我們建立起一系列規章制度,包括三審制度等採編製播責任監管制度。也送同事去上級媒體、高校培訓……,不斷提升大家的業務水平。”

局臺合署後,全域性(臺)集中財力,每年辦幾件大事,集中宣傳和技術力量,提高了廣告收入和人的積極性,促進廣播電視全面發展。

鄉鎮站垂直管理

釋放新動能 迸發新活力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到了2004年,改革進一步推進。在鄉鎮廣播站與有線電視站合併基礎上,一改原來以鄉鎮“塊管為主,條管為輔,條塊結合”管理為為縣廣播電視局(臺) “條塊結合,以條為主,垂直管理”為主模式,實行“統一宣傳工作,統一事業建設,統一人員管理,統一經營創收”。

“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呢,激動又擔心,大家聚在一起,集中一起辦大事。”彼時的陳後寬是東屏鎮廣播站站長,面對新的工作安排,他多少有些忐忑,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新的工作。

曾任東屏鎮廣播站站長 陳後寬

曾任東屏鎮廣播站站長 陳後寬:

“有線廣播裡技術含量稍微低點,有線電視技術層次高一點,工藝複雜一點,怕自己不能適應這個新的工作。在老同事、有技術的人員指導幫助下,自己虛心學習,認真地掌握,最終慢慢適應和提高。”

縣廣播電視局(臺)能夠規劃發展鄉鎮廣播電視事業,而不再限於技術指導。

原縣電視轉播臺副臺長 葉連元:

“就是說廣播電視局(臺)對下面的每一個鄉鎮站的管理規範了,特別是對每個鄉鎮站的事業建設、網路建設。”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不同於陳後寬他們這一批握著財政全額撥款“鐵飯碗”的原鄉鎮廣播站事業正式編制人員,1996年前後進入鄉鎮有線電視站還沒正式身份的員工在改革前內心更多地是憂慮和徘徊。彼時新興的鄉鎮有線電視站,事業僅靠收視費徵收發展,當時剛成立不久體量較小的鄉鎮站有時艱難到不能及時發放工資。

改革中如何處理好不同身份問題成了當時副局長(副臺長)陳愛琴眼前的一道難題。陳愛琴於2004年4月從東屏鎮調動至洞頭縣廣播電視局(臺)擔任副局長(副臺長),因為她鄉鎮工作經驗豐富,接手分管鄉鎮站工作。

時任縣廣播電視局(臺)副局長 陳愛琴

時任縣廣播電視局(臺)副局長 陳愛琴:

“原來他們鄉鎮的有線電視站人員,都是事業自收自支,沒有正式編制的。改革的時候,我們當時根據上面的整個要求,進行了部署,人員透過全縣統一考試擇優招錄後聘任,有部分沒有考上的就進行了分流。”

儘管重新聘任的身份仍是自收自支的性質,但有正式編制作後盾,原鄉鎮有線電視站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不僅如此,此次鄉鎮廣播站與鄉鎮有線電視站合併,所有人員打破原單位界限,實行統一調配。

時任縣廣播電視局(臺)副局長 陳愛琴:

“我們調配技術好一點幾個人員到大門、鹿西去支援他們工作。而個別鄉鎮站在新聞方面較為優秀的人員,當時把他們調整到我們電視臺來工作。這樣能激發他們工作積極性,把他的才能發揮出來。”

如一夜春風

在改革中高歌前行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廣播電視的事業體制改革推進,人力、財力、物力的資源整合,加速宣傳傳播的“化學反應”。

體制改革後,局(臺)陸續創辦了廣播電視藍色系列欄目,電視對農《藍色風》,電視專題社教《藍海岸》,電視聯辦《藍土地》;廣播的對農和少兒欄目《藍色港灣》《藍精靈》;同時有了第一檔的電視少兒欄目《月牙兒》。

2002年7月,電視《洞頭新聞》改版,第一次實現日播,節目長度固定為10分鐘,直至後來的15分鐘。

宣傳社會影響力也逐漸加大,第一次實現廣播、電視的直播。2002年首次與溫州電視臺合作,對五島連橋通車進行直播。2003年,半島工程開工,首次與浙江省人民廣播電臺、溫州人民廣播電臺聯袂直播,成功實現對重大事件的現場直播。同時外宣上,實現廣播連續四年外宣全市第一、電視保持全市第三以上的好成績。品牌建設層層推進,關注社會新聞行動、“記者走漁村”、《歲月如歌——洞頭改革開放30年》大型電視系列報道等密集展開。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1

//

甲子融媒 風雨如磐 | 第二篇章: 三臺合一改出新格局 局臺合署創出真活力

眾人戮力同心,加快了洞頭廣播電視事業建設發展。鄉村廣播電視“一張網”建設加速推進,2004年9月至11月19日,投資16萬元的800米飛江光纜和6公里光纜成功架設,實現半屏島與本島聯網。2003年,縣廣播電視系統完成最後的16個盲點村的廣播電視入戶,“村村通”實現省委、省政府佈置的三年全部消滅廣播電視盲點村的任務。投資50餘萬元,架設光纜28公里,完成網路升級改造工作,實現光纖入村;本島片原550MHz網路升級為750MHz網路。全縣有線電視使用者超一萬戶,開通有線電視節目達30套。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洞頭廣播電視事業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5年4月,因全國實行文化體制改革,洞頭縣廣播電視局與縣廣播電視臺分離,由此,洞頭廣播電視事業踏入了新一輪的改革洪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