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怎麼做,我們來吸取和運用一下跨界的方法和實踐

作者:Seven哥哥Eleven弟弟 | 原創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怎麼做,我們來吸取和運用一下跨界的方法和實踐

01 “成功人士”做了什麼

隨著看的書本的增多,我發現一些“成功人士”(從能出版書籍這個維度來說,至少是取得了些成就的,可以劃入成功人士一列),一些看起來似乎已經取得初步成功的人都具備一個能力,就是能夠把其他人成體系的方法和內容,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詮釋,有些是用更淺顯直白的語言替代,有些是用自己更熟悉的東西將這些內容物化或擬態化。

簡單地說,就是把他人的優秀的經驗經過加工,內化且包裝成適合自己的一套理論,並將之付諸實踐,不斷地加以強化,之後將經過實踐的內容反饋到這套理論當中,使得自身的理論體系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微調,再反哺實踐,如此迴圈往復。

長此以往,不斷更新迭代和進化。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一位日本作家平井孝志寫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他從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理論中,實踐、總結、提煉和內化形成自己的深度思考法,並運用模型來真正解決工作生活乃至企業經驗的問題。另一個是最近看的娜裡跑的《用一年時間重生: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事業》,娜裡跑現在的階段應該是將所學的各種理論用於探索個人實踐,雖然沒有前者那麼成熟,但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怎麼做,我們來吸取和運用一下跨界的方法和實踐

02 家庭教育是否有必要形成體系

上面描述的這些內容,回顧的過程中也讓我想起了之前寫的,問自己是否有必要構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育體系的內容

(傳送門:家長們打造屬於自己的育兒知識框架/體系,是否有必要?

什麼是頂層設計,家庭教育中需要把頂層設計加入進來嗎? )

曾經模糊地覺得自己不應該按部就班,到什麼年齡就跟隨大眾的腳步做什麼,而應該多走一步,以終為始來思考該怎麼做家庭教育。雖然之前將“以終為始”的理念更多地用於工作而極少指導生活,但在家庭教育這一板塊上投入精力後,發現,好的方法不應拘泥於一隅,而應發揚光大,通盤推廣。

之前的兩篇文章中,我個人的理解和思考也比較淺顯,描述了我們可以參考諮詢公司的思考框架,來幫助自己分析家庭教育想要達到的目的和方法,也要簡單說了一下就從上到下去做頂層設計。

我的“工具箱”裡的趁手的“工具”還是太少了,搭建一個體系它需要很多的方法和理論指導,並且要推匯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上一小節談到的兩位,他們都是在吸收了大量的知識經驗並且付諸之後,才能總結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操作辦法,進而搭建出值得推廣的體系和模型,在這點上,我還需要繼續努力。

不過,閱讀的過程當中,我也得到了指引,這算不算跨界的收穫?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怎麼做,我們來吸取和運用一下跨界的方法和實踐

03 看一看別人怎麼做

這次,想說說李一諾和她的一土教育。蒐集瞭解了相關資訊之後,我還是有些我挺佩服李一諾的,雖然她最初的想法是想解決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在盤點過後,她和先生竟然將自己的事業心投入到了基礎教育上,這塊可以說是非常難啃的骨頭上。在中國做教育,尤其是從基礎教育做起,並沒有那麼簡單,但是,他們堅持下來了,而且到現在即將要有初中年級了,真的很棒。

雖然網路上對一土教育譭譽參半,有說這個學校雖然有高學歷以及海外留學背景的優秀人才來教授低齡兒課程,但是他們和公立教育相比還不夠規範,教師職業素養和能力不一;也有看到有人說李一諾過於高調,為了賣自己的社群產品,太商業化了。 教育哪有不花錢的,我們能看到她個人的活躍,但極少看到她大量曝光自己的學校,或許可以理解他們的一面的活躍是為了向另一面輸血?(抱歉,對於這一點,我看不到具體資料和更多資訊,此觀點僅為推測)

回到正題,看看一土的理念和做法:

1)關於構建有序的教育體系,這需要我們系統地來考慮。 首先是創新的學校,創新的學校可以培養內心充盈的人。內心充盈就是我們希望自己最終能活成什麼樣子。其次是一個創新的體系。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學校、和以學校為中心的社群。學校不僅僅是單獨提供服務的場所,它也跟我們的社會息息相聯。如何能夠在更大的範圍裡構建一個有序的體系?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積聚社會資源,創造改變的社群,同時,也需要一個公益的平臺,助力教育公平。

2)一場圍繞教育的社會創新

把企業管理經驗帶進學校,用十年麥肯錫的工作經驗對學校提供運營支援。大到學校規劃,小到一場field trip,滲透著的都是運營管理的原則。把教育改革和大資料、科技相結合做個性化教育,推行專案制學習,嘗試跨學科的探索,突破了傳統學校模式,系統搭建一土的育人體系。探索了學校教育的一些新的可能性,也打開了大家對於教育理解的新思路。

“探尋教育的水下冰山”。怎麼理解?比如大家交換名片,其實只是淺顯的認識表面,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歷史、性格的不同、自我認知,這些東西是冰山下面的東西,它是一個人生命能走多長、走多遠決定性因素。不僅做到上面,也能做到下面,才是對孩子,或者對全人教育真正的探索,包括啟迪自我認知,對孩子情緒的教育,也包括對中國文化深入的理解。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在尊重孩子不同階段的生長特性和個性差異的基礎上,既注重學術能力素養,也關注孩子人格發展的“全人教育”。一土最終的目標是: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未來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也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怎麼做,我們來吸取和運用一下跨界的方法和實踐

04 後記

好的理念和體系應當是追求本真、簡單易懂並且易於實踐的,個人發展如此,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亦當如此。看過了別人怎麼構建自身的體系,瞭解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實踐,那麼對於構建自身的家庭教育體系,相必大家也會有一些想法。

每個為人父母的,不管是新手家長還是二寶家長,都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家庭教育當中,裡面有“成績優異”者,自然也會有“資質平平”者,我們希望能做得更好,希望孩子能更上一層樓,那麼,就請再多做一點,一點一滴構建符合自身情況的家庭教育體系,在實踐中前行,預祝大家得償所願!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上面這些有幫助到你嗎,歡迎和我探討,關注我,一起交流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