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我的女兒今年16歲了,正讀高一,週日在家玩了很長時間的手機,不學習。我一怒之下就把手機給沒收了。女兒威脅我說,不給手機,就不上學了。一直僵持著,她拒絕溝通,不去學校。我非常焦急,該怎麼辦才好?”

這是一則讀者在後臺的求助,同時,我的心裡也五味雜陳。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01手機,成了親子關係的難題

“不讓玩手機,就不去上學。”而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少數的個案。

不少中國家長都面對著來自孩子這樣的威脅。就好像蛇被拿住了七寸,家長毫無還擊之力。最後家長一步步退讓,妥協,而最後孩子成功被手機掌控。

手機,

本來是一個方便聯絡的通訊工具,本應該造福人類。

然而,如今卻成了威脅親子關係的一個定時炸彈

。顯然,我的讀者和她女兒之間的親子關係已經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

可是作為家長,能不能答應孩子:“只要你去上學,我就給你手機呢?”如果這樣做,顯然是不妥的,恐怕會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也側面地縱容孩子養成了要挾的習慣。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02孩子玩手機的心理

不給手機,就不上學,也拒絕溝通,這是一個特別嚴峻的問題。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玩手機,不管是追劇、玩遊戲、看網路小說,他們總是將多餘的時間都放在了上面。

愛玩是天性。但作為家長先要了解,孩子玩手機處於什麼樣的心理,一般是兩種情況。

一種是追求快樂,一種是逃避現實。而像上述讀者家的情況,顯然是逃避現實的孩子。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孩子之所以願意呆在手機的世界裡,是因為本身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而這種水深火熱不是指生活裡的貧困與疾苦,而是精神世界裡的疾苦,而是孩子心裡生病了。

不少孩子說:“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上學,我就不吃飯,我就去死。”這種話很難被家長理解,怎麼能因為手機去死呢?

而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因為活得太痛苦,他們覺得沒有愛,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沒有安全感,沒有價值感,沒有樂趣,而手機是僅存的讓他們有樂趣的東西。失去了手機,便失去了活著的樂趣。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03孩子痛苦的根源

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難以做到淡定。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管不得,家長毫無章法,最後認輸,還哀嘆一句:

現在的孩子太厲害了。中國家長活得不像家長,倒像孫子。

孩子是越戰越勇,家長卻不能以暴制暴,出現問題也不能放任不管。因此,家長只能智取,採取“圍魏救趙”、“曲線救國”等迂迴路線。

說白了,孩子沉溺於手機是因為內心痛苦了。因此家長的焦點不應該放在手機上,而是應該放在如何去化解孩子的內心的痛苦上。

孩子在學習上痛了,苦了,累了,自然就想停下尋找快樂,這是本能,也是一個智慧的選擇。

痛苦的根源說白了就是當下的教育,他不應該學這麼難且古怪的知識,不應該參加這麼難的考試,不應該被迫去與別人排名、比較,考不好也不應該被說成不好的孩子。而這些一系列的傷害,就像刀子一樣捅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不遍體鱗傷才怪呢?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04孩子精神生命免疫力差

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不同的,健康值、免疫值、生命值也有所差異。而精神世界一旦缺營養了,自然抗壓能力就差了。

而精神世界往往是很多人看不見的地方,家長看不見,老師看不見,即使看見了,也沒有辦法去解決。

而愛就是精神生命的陽光和雨露。現如今,大多數家庭早已脫離了溫飽問題,因此從馬斯洛需要層次出發,作為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安全需求,愛與歸屬。

也許看到這裡,很多家長會反駁,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披星戴月不就是為了孩子嗎?但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你的孩子會認為你是愛他的嗎?不見得。

而家長見不得孩子空閒,見不得孩子玩,不停地催促他學習,看書、練題,家長也跟著拿刀子去“捅”自己的孩子,這還是愛嗎?

不給手機我就不上學,面對孩子的威脅,中國家長活得像個孫子

05用愛塑造孩子

因此,當看到孩子玩手機,家長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要一上來就著急上火沒收、斷網、責罵,而是要理解孩子也“需要娛樂一下”,然後鼓勵孩子做好學習計劃,這才符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不妨將自己對孩子的話錄下來,然後互換一下角色,讓孩子不停地對你說,你會是什麼感受?因為孩子未成年啊,需要依賴你生活,要麼忍氣吞聲,要麼傷害自己。

作為家長,自己不妨對號入座一下,你是不是一個焦慮強迫的媽媽?是不是一個權威不接受反駁的爸爸?或者是一個情感陪伴缺位的爸爸媽媽?

而這些情況,你的行為都反映出了,要麼你剝奪了孩的愛,要麼你不給孩子愛。

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沒有別的路數,就是學會愛孩子。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莫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