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

10月10日,沈家宏心理平臺舉辦了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活動,本期的主題是“女性個人成長”。我們邀請了張將星老師與沈家宏老師一起來進行聯合督導和專題分享。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本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的精彩內容。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合影

聯合督導

本期被督導的個案是一個女性來訪者的諮詢案例,她受困於原生家庭經歷的影響,不能很好經營婚姻關係,期待透過原生家庭的探索能夠促進婚姻的穩定幸福。

本期的督導分為六個流程,分別是案例報告、小組成員提問、受督者回應、小組成員分享、督導師督導、受督者反饋。

過程中,張將星老師從精神分析及團體動力學的視角給出了很多專業的建議。

張老師非常注重團體的動力。她說到,一個人來諮詢是帶著他的關係來的,是帶著他所在的團體動力而來。

她給大家分享了團體四種模式中的“病人模式”,即在一個團體中總會有人不自覺地扮演“病人”的角色,而其他的團體成員則會配合他,一方面大家會主動給予他幫助,另外一方面大家可能會對其進行抱怨,呈現出矛盾的關係狀態。

除此之外,張老師也提到了自體心理學中的“環境母親”的現象。

環境母親指的是母親更多滿足的是孩子的生理需要,而不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能夠從情感上養育孩子,這就像心理學上著名的哈洛依戀實驗中的“鋼絲媽媽”。

在環境母親的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面臨很多的問題,比如留守兒童群體心理問題高發就是與此有關。

這些團體動力學和自體心理學的分享,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個案及背後的心理成因。

同時,沈家宏老師更多地從心理諮詢的專業設定、家庭治療的視角,並圍繞如何開展對於女性來訪的諮詢,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沈老師強調了心理諮詢目標的重要性。

沈老師告訴大家,當我們與來訪者沒有確定好諮詢目標時,不要繼續往下開展。如果沒有諮詢目標,諮詢可能就會變成一種聊天,諮詢師也就不能用專業的角色來幫助來訪者。

對於如何開展女性來訪者的諮詢,沈老師提出了十幾個在女性心理諮詢中需要探索的主題:

第一個主題:

你出生時的性別是否被接納,由於性別不被接受帶來的低價值感與低存在感需要進行處理;

第二個主題:

你與父母的關係,你是否被父母所喜歡,是否接納你的父母,在父母那裡是否可以感受到愛與價值感;

第三個主題:

你與兄弟姐妹的關係,在與兄弟姐妹的關係中,你經常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功能,與兄弟姐妹的關係是競爭較多還是合作更多;

第四個主題:

是否有被寄養的經歷,為何被寄養,寄養了多久,寄養的過程中是否發生過重大創傷,寄養的過程中是否有重要他人支援你,父母給到的支援如何?如何看待被寄養的經歷?

第五個主題:

戀愛歷程與婚戀觀,你的婚戀觀如何,你父母的婚姻與兄弟姐妹的婚戀現狀如何,對你會有什麼影響,戀愛歷程中是否遭遇過重大創傷?

第六個主題:

學業歷程,你的學業歷程是否順利,是否得到充分的支援?

第七個主題:

親子觀,你的親子關係如何,你現在的親子關係與你當初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有什麼相同或相反的地方?

第八個主題:

你的自我概念,包括你如何評價自己,你是否接納喜歡自己,有哪些不接納的部分,你對自己的外貌,性格,能力的認可度如何?

第九個主題:

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遭遇過性創傷,如果有,父母是否知道,你是如何處理的?

第十個主題:

職場情況,目前對職業的滿意程度,職場關係是否可以支援到你的工作。

第十一個主題:

支援資源,你的朋友,親人的支援,專門機構的支援,來自職場的支援等等。

這些建議讓大家對於女性來訪者的諮詢,有了更多的諮詢方向,對於個案的開展有了更多的思路。

另外,沈老師從家庭系統動力的角度分析了個案婚姻現狀背後的動力,讓我們看見了症狀背後的心理功能,從更多的角度來理解個案。

整個上午的督導,讓受督者對個案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時對於後期的干預也有了更多的方向和力量!

專題分享:“女性個人成長”

下午,沈老師圍繞著女性常見的心理成長主題,給大家進行了具體的分享。

這些主題包括女性的性別來源及優勢、女性的家庭職業衝突、性別期待和歧視、文化對女性的影響、寄養送養創傷、性創傷、月經與痛經、性別認同等。

過程中,張老師也全程參與到專題分享中,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女性不同的成長主題。

沈老師和張老師的共同分享,及過程中小組成員的積極討論,讓大家對女性的專題產生更多的興趣,讓本期專題分享更加精彩!

接下來,摘選其中的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課堂剪影

01

女性性別來源及優勢

沈老師:

我們人類的遺傳物質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有一對是決定人類性別的染色體即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二者的不同結合就會產生不同的性別。

當男性的性染色體X與女性的任何一個性染色體X結合時,所生的孩子都是女性;當男性的性染色體Y與女性的任何一個性染色體X結合時,所生的孩子都是男性。

因此,我們看到生男生女,取決於男性的Y染色體是否會與女性的性染色體結合。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生男生女取決於男性,而不是女性。

另外,我們從遺傳學上也可以推測,女性比男性更有生命力。

比如,假設女性的一個性染色體X有問題,那麼它還可以透過另外一個性染色體來替代。但是,如果男性的Y染色體出了問題,它就沒有辦法透過另外一個性染色體來替代!

我們看到女性的生命力會更加頑強,女性的平均壽命也更長,這些或許是與此有關。

張老師:

我們講女性和男性的優勢,這個很有意思的。

其實我們看到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疾病是傳男不傳女,這與性染色體是有關的。

在壽命長短方面,中國的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要長5~6歲,也就是女性平均會比男性更長壽。

02

月經的心理意義

沈老師:

月經從生理學上來看,它是指有規律的、週期性的子宮出血。伴隨著這種出血,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

從心理意義上,月經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從心理層面來看,女性的“子宮”每個月都會讓自己的內膜做好精心準備,去迎接可能會來一次的客人“受精卵”。

如果受精卵沒有來,對於子宮來說,她所做的內膜的準備也就沒有了用處,她就是白忙活一場。然後,她提前準備好的內膜就開始脫落,這個時候就產生了“月經”。

因此,月經從心理層面上意味著子宮內膜的脫落與死亡。每次月經都是一次哀悼,都是子宮對沒有懷孕部分的哀悼。

那麼,痛經的心理意義則是子宮太生氣了、太傷心了,生氣受精卵讓她白忙活一場、白歡喜一場,傷心的是不能夠迎接受精卵的到來。

換個說法,痛經的人往往不太接受月經每個月都會來,她們會覺得這太煩人了,搞得她們太難受了。

由於我們的身體都是由生命組成的,既然是生命,它們就有感應。雖然科學還沒研究到這個部分,我們還不能知道其中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但是這種感應的現象是存在的。

我們對於月經的厭煩和拒絕,子宮會感受到,當她感覺到自己不被喜歡,就更加難受了!

03

如何處理女性的性創傷?

沈老師:

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比男性更容易遭遇到性創傷。在心理諮詢中,對於性創傷的處理是有一定難度的。

比如,來訪受到親人的性騷擾或性侵害,或有的女性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男人性侵犯,這些性創傷就更難以處理。

那麼,我們怎麼來處理女性的性創傷呢?

① 去責任化

有一些被性侵的女性,她會認為對於被性侵自己是有責任的。比如,她會覺得是自己不應該到處亂跑,不應該沒有防人之心,或者不應該當時沒有成功反抗。

所以,她就把這部分責任歸於自己,不斷的譴責自己。

我們做性創傷的處理,首先要去責任化。作為被性侵害的人,她們是沒有責任的,零責任。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讓被性侵者不再自我譴責。

② 恰當化

有些女孩對自己被性侵後所採取的措施感到自責,她們會說,“我當時為什麼不告訴爸爸媽媽呢?我當時為什麼不報警呢?”等等。

她責怪自己當時做法是如何不恰當。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告訴她,“你當時所有的做法和反應,都是恰當的!”

③ 去汙點化

有的女孩在經歷性創傷後,覺得自己的身體就是骯髒的,會覺得自己就不乾淨了,覺得自己是個骯髒的女孩。

我們諮詢師要讓她知道,其實真正骯髒的是侵犯傷害她的那個男人,而不是她。

④ 去不純潔化

對於經歷性創傷的女性,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再純潔,變得非常低價值觀,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世界上的好東西了,像好的婚姻、事業等,我們要強調一個人的純潔,取決於我們我們內在心靈的純潔,取決於我們對性的態度、對性的做法。我們並不會因為被男人傷害了身體或生殖器官,就不再純潔了!

⑤ 愛我們的身體

很多經歷性創傷的女子,她們會不自覺的去做一些傷害自己身體的事情,覺得就是自己的身體誘惑了傷害的到來,她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受害者,身體本身也是無辜的那麼既然身體本身受到了傷害,我們更加需要好好去愛他、保護他,給予他更多的呵護、關愛,而不是嫌棄。

⑥ 性的美好

有很多女性一旦經歷了性創傷之後,她們對性就恐懼了,就害怕了,就敵意了,認為這個部分是骯髒的、是醜陋的、是不好的。

這部分會影響到她未來在戀愛以及在婚姻中的性生活。我們要讓她們知道性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剛需,也是快樂的源泉之一,雖然我們經歷了性創傷,但是性仍然是美好的,我們仍然有資格有權利去享受性的美好。

⑦ 男人的美好

經歷性傷害的人往往對男人都是有敵意的,她們會把男人視為魔鬼、視為她憎恨的人。

在這個時候,她們往往就會把對待侵犯他的男人的態度擴大到對所有的男人。她們會認為所有的男人都是壞人,所有的男人都是好色的,所有的男人都是強暴者。

所以,我們要慢慢地讓她們看到,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像傷害她的男人那樣。

⑧ 傷害她的那個男人

作為諮詢師,我們怎麼去看待傷害來訪者的那個男人?

首先,對於一個性侵女性的男人,他是一個加害者,他的行為是不可以被接受的、是不能被原諒的。對於他的違法犯罪的行為,這個男人是要承擔責任的,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同時,作為諮詢師我們能不能看到他受害者的一面,這很關鍵。

我曾經做一個11歲的女孩被性侵,她被一個男人拐走,然後這個男人讓她去賣淫,最後她被解救後被送到病房。

諮詢進行到一段時間之後,我就問這個女孩,“一個45歲的正常男人,你覺得她應該是個什麼狀態?你現在怎麼看待這個男人?”

她陷入了思考,過了會兒說,“他好像也蠻可憐的……”

我們看到,這個男人他把自己變成了罪犯,他把自己送到了監獄,他沒法再做一個好男人,好父親、好丈夫。

一個人成為了罪犯,首先他一定是加害者,但是同時他是不是也是受害者?

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可以成為好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好學生、好老師、好領導、好職員、好父親、好母親、好女兒、好兒子,我們都可以成為優秀的人。

那麼,為什麼他成為了一個侵犯他人的人,成為一個罪犯?

這是因為在他的成長的經歷裡面,他有了一些什麼不幸的經歷和遭遇,讓他沒有機會成為好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也是個受害者。

我們能夠看到加害者的受害者身份,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諮詢師不是讓來訪者只學會恨,而是讓他們心裡有愛,能夠活在有愛的世界裡。

只有來訪者內在對於這個部分和解了,她才能夠從性創傷中解脫出來,跟性侵她的男人分離開來,而不是一直用恨與這個男人捆綁在一起,從而更加有能力去過想要的生活。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課堂剪影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以上是此次聯合督導與專題分享的部分內容,更全面的內容,歡迎大家到現場體驗,希望能夠給給大家在女性成長主題的諮詢中帶去一些幫助。

第14期家庭動力面對面,歡迎大家的到來!

女性個人成長 | 第13期家庭動力面對面精彩回顧

●網路成癮●厭學●抑鬱與自殺之抑鬱篇

●抑鬱與自殺之自殺篇

●抑鬱與自殺之自殺篇2

內容整理:素簡

編輯:林宇微

稽核:彭秋紅、沈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