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教育的本質是讓家長拼命還是認命?

前段時間,兩位知名大學的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不僅引發網友對教育問題、社會問題的爭論,更是點燃了家長們的焦慮、無奈甚至是氣憤的情緒,先看看兩位教授的觀點。

教育的本質是讓家長拼命還是認命?

中國人民大學儲教授: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分層。以他個人為例,褚教授就是透過教育進入了社會中層,成為了一名中產階級,現在為了孩子,也能夠保持在這個階層不惜付出一切,哪怕是搞一場教育經唄,哪怕是搞一場教育軍備賽,也要咬牙投入,

清華大學劉教授:我的孩子。正勢不可當地成為一名普通人,教育是什麼?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因勢利導的教育,對教育本身的產出,對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以及千家萬戶的和平穩定來說,都是利大於弊。

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有時候在發表言論的時候,還要考慮考慮,對聽到的人產生什麼影響?尤其是那些負面影響。

教育的本質是讓家長拼命還是認命?

一個要人拼命要任命,一個要人打雞血,一個要人喝雞湯,所以,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階是高階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啊。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這是一個大話題,但一定不是分層。

教育,是一種手段,絕非是一種目的。

第一,

教育不是導致社會分層的根本原因。

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教育觀點,他希望每個人不分貴賤,都能得到教育。2500年前的孔子時代,就已經有了貴與賤的身份不同,那個時候就已經把人們進行了分層,這是教育導致的嗎?

分層和教育有一定關係,但絕對不是本質。

出身,才是一個人分層的根本。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出生之後,他的家庭就給了它分層的結果,就像兩位教授一樣,他們都是中產,他們的孩子註定就和別人所處的起跑線不同,就算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也不可能成為普通家庭的那些普通孩子;所以,家長們不要單純的認為教育是為了分層教育,只是目前社會分層的一種手段而已。

第二,

社會分層是必然結果。

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階層的出現是必然結果,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一種社會形態。

當社會形態發展成熟,生產資料開始集中,就會出現階層固化;階層固化後,其他階層上升的通道難以流動,就只能依靠教育這條為數不多的通道了,從而使人覺得教育是導致階層分化的根本原因。

就算把教育做到均衡,由於經濟的原因,也會透過其他的渠道,使得社會還會分層。

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跳出現有階層,那麼教育的確是一種渠道,而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渠道。

教育的本質是讓家長拼命還是認命?

第三,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種為了跳出原有階層,但是不是你給孩子竭盡所能提供的教育,就能夠讓孩子實現階層的變化呢?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沒有多少經濟實力,無論你怎麼拼命,能實現的機率可能都不太大;因為你接觸不到優質的資源和條件,甚至你遺傳給孩子,基因裡就已經輸給了比你高階層的人。

既然看到了結果,

那讓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

讓孩子接受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的未來生活會更好,更幸福。當然,每個人對好與幸福的理解不同,可有一點階層的變化會讓人感受到一種普遍認知下的美好和幸福。

首先,

作為普通人,我們既不拼命也不認命,而是找到讓孩子實現目的的根本,遵循孩子的本質,給予科學的培養,這才是最核心的內容。

家長要有能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的平常心,如果你心不甘,那結果是好是壞,全看你的要求程度了。

其次,

家長要給予培養孩子的是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教養與品質,這些需要從小培養,基本上在小學階段就可以完全形成,只要有了這些,你的孩子就算沒有跳出原有的階層,也會比同齡人得到的更多,幸福的更多。

最後,

所有給孩子的教育都要符合一個前提,就是適可而止,任何教育上的過度都會導致讓事情向反方向發展。社會分層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和家庭教育沒有必然的關聯,家長要做的是給予孩子科學的培養和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