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白巖松:“再苦也不會讓兒子住校”,寄宿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很多孩子在進入大學之後會發現,父母對於自己的感情是很矛盾的,不在家的時候特別想要孩子回家,當孩子回家後,短時間裡面是很開心的,長時間之後卻又很嫌棄孩子的生活習慣。其實,不只是大學,很多孩子在中學就進入了寄宿制中學,與父母分開生活,很多人認為這是能夠提前讓孩子感受獨立自主的生活,不過卻忽視了寄宿在學校中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白巖松:“再苦也不會讓兒子住校”,寄宿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就對於讓自己女兒在初中進入寄宿學校很後悔,在三年的寄宿生活中,女兒會接觸到很多負面的東西,影響了女兒的生活,

需要很長時間來消除這些負面影響。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

最好的寄宿學校也不能代替母親

。”

白巖松:“再苦也不會讓兒子住校”,寄宿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談到自己的孩子時,也說過,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

像白巖松夫婦這樣工作繁忙而無法顧及孩子的家庭有很多很多,大部分父母是支援讓孩子進入寄宿制學校的,他們的理由也是很一致的,都是因為工作而無法顧及到孩子的生活,希望透過讓孩子進入寄宿制學校,能夠早點學會獨立自主,提前進入社會等等。

白巖松:“再苦也不會讓兒子住校”,寄宿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這些理由在表面上都是為了孩子好,其實背後的原因都是父母

心理上對於教育孩子的不自信,懶惰

,想要

推卸責任

,如果在寄宿制學校中出現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問題,可以全部推給學校或者老師。尹建莉老師也表示,如果離開父母能夠讓孩子成長的話,那麼孤兒院是孩子成長的最佳場所,這句話一針見血。

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也

並非天生就如此親近

,只有長時間相處才能夠建立深厚的感情,而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就越是依賴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過早的進入寄宿制學校的話,會讓孩子心理對於父母疏遠,嚴重的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長期住校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少與父母的溝通,身邊的全是和自己年紀一樣的孩子,說話做事都只會顧及到自己,而不會為其他人考慮,長久小區,就會讓孩子的

感情發育不良

影響溝通能力

進入寄宿制中學的孩子,就已經一隻腳踏入社會中了,對於中學的孩子來說,過早的接觸社會實在不是一件好事,這個年紀的孩子正值

青春期

,思想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種誘惑,做事會過於感性等等,這些青春期的特點使得孩子在這個年紀並不適合接觸社會,如果在寄宿的過程中出現孩子無法解決的問題的話,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嚴重的話,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陰影。

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教育家斯基爾斯做過一個實驗,將兩個智商五十以下的孤兒交給兩個智力稍微落後的婦女照顧。在六個月之後,這兩個孩子的智力都在八十左右,兩年之後這兩個孩子的智商都達到了九十以上,也就是正常人的智商,最後研究者得出結論,

父母的感情陪伴,情感滿足能夠促進孩子智力的發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白巖松:“再苦也不會讓兒子住校”,寄宿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就能夠發現,

在三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三到六歲期間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六到十二歲是固化孩子性格品質的重要時期,

在這三個階段都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在寄宿制學校中,孩子能夠收穫到自由,過著不用忍受父母嘮叨的生活,滿足了自己的物質生活,但是在感情上是缺失的。

孩子是不是真正的成長並不是看他什麼時候離開父母,而是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父母要做的並不是把孩子趕出溫室,強迫他去成長,而是要一直陪伴著孩子,和他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