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浦城供電:三棲全能的“李師傅”

浦城供電:三棲全能的“李師傅”

感動心語:農村出生的他勤奮努力,下現場、寫稿、編輯影片工作成了他生命主旋律,撰寫人物通訊感情細膩,故事性強,他以自己的多才多藝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尊敬與厚愛,社會各界人士都親切稱他為“李師傅”。

“做好一個記者,我們要向供電公司的‘李師傅’學習,他不怕吃苦,專注專業,在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是福建省浦城縣宣傳部副部長王樹瑜在融媒體對部下說過的一段話。

被稱之為“李師傅”的是福建省浦城供電公司新聞中心主任,這個在奧運會開幕式那天轉為正式黨員的來自農村的漢子,純樸憨厚,不善言辯,卻是個集“寫、拍、編”三棲全能的人物。參加過四川汶川重建拍攝,支援過“尼拍特”“莫蘭蒂”“鯰魚”“金磚保電”、南平特大洪災等拍攝宣傳,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曾連續五年獲得福建省電力公司品牌宣傳先進個人、《國家電網報》、《中國電力報》、《華東電力報》、《福建日報》、《閩北日報》優秀通訊員,其新聞稿件與圖片多次在省級以上媒體獲獎。

浦城供電:三棲全能的“李師傅”

李義友徒步趕往服務重點專案建設現場。(陳書忠攝)

強勢出擊 一鳴驚人

2007年7月中旬,李義友競聘到浦城供電公司擔任宣傳幹事僅一個月內,就接二連三在《國家電網報》、《中國電力報》等媒體發表了報道和圖片,同時拍攝的錄影新聞也接二連三在省市電視臺播出。他的強勢出擊,令同行們大吃一驚,頗不理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剛步入新聞宣傳行業為何能夠如此“頻頻得手”,一鳴驚人。

但是,瞭解他的人半點也不感到奇怪。在他的家鄉,早就是個名人了。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開會》、《電子琴獨奏》、《太空霹靂舞》分別獲得北片七個鄉鎮的一、二等獎,高中沒畢業就開始在報刊雜誌發表小說,在之後的7年內,成了閩北地區發表中短篇小說最多的年輕作者之一。後因由種種原因擱筆,但他對攝影的愛好卻一直保持下來,從黑白玩到彩色,從135到120膠片相機再到現代數碼相機,他陸續買了12臺,並且自己製作印相機與放大機,下鄉為村民照相。

“只要喜歡的東西,就會用心鑽研,直到弄通為止。” 這是他的一個特點。1999年,電腦在鄉下還是個稀罕物,但他對電腦打字非常入迷。當時電腦非常昂貴,動輒上萬元,他只好買了一臺學習機,苦練打字本領。2002年,在九牧供電所當駕駛員的他迷上了攝像,並自己購了攝像機。玩上錄影機後,他發現用電腦採集影片檔案是個難題,於是進城買書,邊看書,邊鑽研,僅用兩個通宵,學會電腦採集影片。他的寢室堆滿了照相、PS圖片處理軟體、錄影編輯等工具書,多年的勤學與實踐,練就了他採集、編輯等過硬本領。

身上集中瞭如此多種技藝的他,宛如匯聚了高能量的火山,蓄勢待發。2007年7月,他在浦城供電公司競聘宣傳幹事的考試中,透過打字速度、攝影、攝像、現場寫稿四項測試,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破繭而出。

縱橫現場 才藝大展

2008年的冬末春初,一場百年不遇的冰災降臨閩北大地,浦城供電設施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斷杆倒線,到處一片狼籍。在飄舞的雪花和刺骨的寒風中,他每天與搶修人員奔赴作業點,身上揹著的“長槍短炮”輪番使用,不停拍攝,利用自己嫻熟悉的拍攝技巧,把電力員工與冰災搏鬥的歷史鏡頭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浦城供電:三棲全能的“李師傅”

李義友在冰雪現場採訪拍攝。(陳書忠)

白天在現場,晚上加班整理圖片、編輯錄像、採寫稿件,每天至少在深夜12點以後才能休息……整整34天,他就這樣度過的。這一年,人到中年的他第一次沒有陪伴81的母親吃年夜飯,沒有出現在抱著他長大的60歲姐姐的生日宴會上,更沒有為女兒添置過年新衣服。春節期間,由於飯店關門,在正月初二到初四的三天時間內,他只吃了四餐飯。在他的艱辛努力下,一篇篇從前線發回的報道,在字裡行間向我們講述一個個感人肺腑的事蹟;一幅幅圖片讓我們記住了這個冬春交替太多的故事。他用手中的筆為人們送來了精神大餐、用攝像機給人們帶來了震撼的畫面,更多的人們讀懂和理解了供電人為人民服務的精髓。

他的執著與勤奮也換回了豐碩成果。整個抗擊冰災的歲月裡,他的現場圖片和報道以及錄影新聞,在《國家電網報》、《中國電力報》、《福建日報》、《福建電視臺》等媒體採用後,不僅為各級領導的決策提供了依據,而且得到斷電用電戶的廣泛關注和理解。他的28張電力員工破冰搶修的攝影作品被展覽在浦城廣場引起轟動。

“供電人太辛苦、太敬業了,連大年三十都上山幹活。”

“真了不起,我們為國家有這樣的員工感動驕傲……”一時間,對國家電網人的讚譽之詞不絕於耳。從城市到農村,男女老少都在感受“有電了,燈亮了”的喜悅!

更令他為之欣慰的是他採寫的通訊《黨員孫建華的三次選擇》在《國家電網報》發表後引起轟動,孫建華也因此代表福建省參加了全國“抗冰搶險保供電先進事蹟報告團”在全國巡迴作報告,他本人也受邀進京,在國家電網總公司氣勢恢宏的大樓內,有幸聆聽專家意見,修改演講稿。

不畏艱辛 全心投入

在別人的眼中,整天揹著攝影機到處拍照,是件非常愜意的事。然而,只有真正做過宣傳工作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甘苦。

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四年來,他吃了多少苦已經記不清,但有一次是記憶猶新的。那是2010年6月18日,他受命赴南平電業局支援宣傳工作的第四天,隨車到西芹鎮的西巖、珠峰等村進行現場採訪。沒想到中午開始暴雨如注,降雨量為360毫米,屬歷史罕見。他與搶修人員共計60餘人的13輛車被泥石流堵在西巖村,當晚,他們吃鄉親們送的麵條,睡在潮溼的小學教室。

第二天,他身背40斤重的攝影器材開始步行,但在拍攝搶修人員翻山越嶺的鏡頭時,雙腳深陷在爛泥潭裡,一雙皮鞋再也撥不出來,永遠留在了西芹之路。鞋丟了,但前行的腳步不能停止,為了及時趕回住地,準備第二天的採訪工作,他只能赤腳步行。剛開始,他感覺腳底生生的痛,接著被碎石扎出了血,但他咬著牙挺了過來。透過近4個小時的艱難跋涉,終於抵達目的地。

浦城供電:三棲全能的“李師傅”

李義友徒步趕往洪災現場。(葉凌雲)

他女兒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原以為爸爸調到浦城工作,可以常常陪伴我,沒想到我在浦城一中讀高中的三年時間裡,居然沒有陪過我一次,特別是高考期間,每當走出考場,看到同學們被他們的爸爸媽媽在百般呵護中接走時,我卻一個人走出校門,漫步回到舅舅家,在人流洶湧的大街中,我的內心非常的孤獨,那一刻,我好想流淚,爸爸,你怎麼那麼忙啊,忙得連線送女兒一次的時間也沒有嗎,我可是你唯一的女兒啊……

他怎能不忙,每天平均要寫一稿篇,這還不包括編輯錄像新聞在內。在他的詞典裡,根本就沒有“節假日”之說。2011年大年三十晚上8點10分,他在新街變臺下拍攝供電員工對執行裝置進行測溫;11點50分,九牧供電所值班人員在老街72號家中為重病臥床的黃正洪大爺家修電熱器,他跟到現場進行拍攝,留下了這位大爺人生中享受電力員工真誠服務的最後一張相片。

為了宣傳工作,他自己買了兩臺電腦,一臺裝在九牧鎮自己的家中,另一臺裝在浦城縣的宿舍,而且全部接了寬頻,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寫稿發稿任務。為了採訪方便,他買了一輛小車和一輛摩托車,在節假日、在公司不方便派車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車趕到現場採訪,多年來累計行程數萬公里,但他從來沒有報銷過一分汽油費。

新聞路上 囊螢映雪

除了不怕吃苦以外,李義友對新聞工作的痴迷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的床前永遠放著一臺膝上型電腦,晚上常常會為了一篇稿子的標題而徹夜沉思,一旦靈光閃現想出好標題,馬上起床輸入電腦。他的大腦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運轉想著如何寫稿、拍攝、發稿。由於太入神,難得的週末之時,家人與他對話時經常答非所問,用餐時端著碗飯準備盛第二碗飯時,還不知不覺走進衛生間。在他的人生路上永遠沒有雙休日、節假日,哪裡有新聞線索,那裡就是他的戰場。曾經數個大年三十當天,他與供電所員工一起在冰冷刺骨雪花飄舞的搶修現場度過。

李義友算得上是一位老員工了,但來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由於新媒體工作的需要,他主動上網自學,虛心請教年輕大學生;為了追求拍攝的完美,刻苦自學無人機航拍技術,透過反覆檢視說明書、查閱電腦資料、一次次小心翼翼的練習,終於掌握了航拍的基礎知識,達到飛行自由、拍攝自如的水平,拍攝出來的畫面並被省市電視臺和媒體大量採用,並在今年7月份國家電網英大傳媒舉辦的全國首屆“新源杯”無人機航拍大賽獲圖片類二等獎。

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多個日日夜夜,李義友堅持在新聞一線,無論是炎炎烈日還是瓢潑大雨,他筆耕不輟。10多年以來,李義友累計拍攝了20萬餘張圖片,攝像資料4000G以上,但從來沒有為自己拍過一張相片,僅有的幾張珍貴的圖片是同事在現場用手機偷偷拍攝留下來的。

他付出了,也收穫了,每年在市級以上媒體至少發稿400篇以上,拍攝的錄影新聞在《中央電視臺》的《朝聞天下》、《中國新聞》、《新聞直播間》等頻道播過,表現電力員工雨中鏖戰的圖片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發表,《農電崗位的“牛郎織女”》、《溫馨小卡片》、《湧動暖流的春天》等作品也被眾多讀者所銘記。在他的抽屜裡,一摞摞鮮紅的榮譽證書鐫刻著他一路走過的風采。

編輯:窗窗

核稿:圖說心餘

浦城供電:三棲全能的“李師傅”

作者簡介

葉凌雲,浦城縣供電公司新聞中心副主任,從事新聞宣傳工作1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