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父母要重視了

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父母要重視了

朋友告訴我,她感覺自家的兒子無論是做事還是學習上似乎有些自卑,孩子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不可能學得好。

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朋友很擔心,孩子的不自信,自卑,會讓他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很大的阻礙。

朋友的擔心不無道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一種主觀的認定,沒有任何客觀因素作為支撐。一個人只要自己在心理上認為自己低劣,他就會產生自卑感。

也就是說,孩子自卑是一種主觀上產生了“我不如別人”、“我不行”、“我太差”、“我不配”的負面想法和觀念。

如果一個孩子由於自卑,而形成了對自己的某種負面觀念,那將對其非常的不利,因為失敗的信念會製造出失敗的事實,失敗的事實會強化失敗的信念,又進一步導致失敗,這有可能會讓孩子與成功無緣。

就如英國知名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人在自信的情況下,才能夠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不僅如此,孩子的心理一旦產生自卑感,還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甚至人際交往,帶來不利影響。

如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

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

曾經看見過這樣一個問題:從小自卑的孩子成長後會怎樣?

一個高讚的回答:朋友少,不敢做出格的事,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敢反駁,尤其是不敢反駁長輩說的話。

見識少,總是懷疑自己的想法。

相對的,因為沒有主見,太好說話,別人也不拿自己當回事。

膽怯、沒有主見、太好說話、不受別人重視、低三下四等,這也許是自卑孩子長大後,在人際交往要面臨的煩惱。

自卑感,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這麼大的危害。所以,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了能夠找出克服自卑的方法,花費5年時間,來研究心理學的每個領域的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提醒父母,孩子如果有這6個跡象,說明孩子或許已經自卑,父母要注意了。

做事畏縮,不敢輕易嘗試。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生怕孩子吃一點苦,於是,事事為孩子操心。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

但這種不讓孩子動手、不讓孩子嘗試的結果是破壞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就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而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一個人自己的成敗體驗。

對於孩子來說,他嘗試的每件事情,要調動頭腦、身體來完成,每完成一個他認為的重大嘗試,都會讓孩子感覺到“我自己行”,久而久之就幫助孩子形成了強大的自我效能感。

而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處處“幫”孩子完成各種事情,這意味著,破壞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過程。

孩子沒有形成自我效能感,失去了“我能行”的信心,當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往往會有手足無措,無能的感覺,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因而,做事就會畏畏縮縮,不敢輕易去嘗試。

過於敏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簡單,動不動就打擊孩子,殊不知,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敏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鏡中我效應”,即我們只能透過鏡子發現自己的長相,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也需要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就是來自於他人的看法和行為,透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而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人,孩子的“鏡子”就主要來自於父母的看法和態度。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打擊或否定,會讓孩子覺得“我不行”,從而產生自卑感。

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父母要重視了

正如《中毒父母》書中寫道: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很多極端行為。

孩子由於經常受到父母的打擊,心裡自卑,因而更害怕別人的眼光,怕被人看不起。

因此,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會顯得更為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比如父母或老師無意間批評孩子的一句話,會讓孩子覺得他們是在歧視自己或看不起自己,因而可能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常常有自負表現

藝術家馬良曾在《坦白書》裡有一句這樣的話: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

有句這樣的話:一個人越缺什麼,就越喜歡炫耀什麼。

自負,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是自卑的一種常見變相。

因此,有些孩子對他人的好的成績或好的表現,不屑一顧,“我學習不好,只是我沒有好好努力,如果我努力了,你們誰都不如我。”

其實,產生的自負總是比較顯著地出現在一個人最自卑的地方,以便身體的平衡系統幫他從自卑的鬱結中解放出來。

也就是說,孩子在學習上有自卑感,才會用這種自負的想法,來讓自己從自卑的鬱結中解放出來。

喜歡挑剔他人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很多愛挑刺的人有深刻的自卑感,自我評價很低、內心怯弱,需要透過挑別人毛病來取得心理上的優勢。

自卑的孩子,由於自我評價低,常常陷入“我不行”的負面心理中,他會透過挑剔他人,獲得了一種心理自我安慰,這也是自卑的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安慰自己擁有優越感的一種方法。

比如:自卑的孩子考試沒考好,但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些,他會這樣想,“雖然我沒考好,同桌的英語也考得不好,有道題我做對了,他還錯了。”

過於懂事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聽話,但一個孩子過於懂事,事事順從父母,很少反抗父母,有可能是孩子心理自卑,怕如果自己不懂事、不聽話,會失去父母的愛和關注。

就如知名作者韓大茄在《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一文中寫道:發現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習慣於討好他人

自卑的孩子常常有種“不配感”,因此,為了贏得別人的好感,處處討好別人,迎合別人。

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父親為了照顧生病的松子妹妹,從小就對松子很忽視,缺少父愛的松子,心裡一直都很自卑,偶爾一次做鬼臉,讓父親對她露出了笑臉。

從此以後,松子為了討好父親,就養成了做鬼臉的習慣。但是,松子的這種總是想討好別人的性格,卻造成了她悲慘的人生。

作家畢淑敏曾說:自卑出現了並不可怕,只要把自卑擺到桌面上來,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現,從容面對,自卑就成了一隻紙老虎,一戳就破了。

孩子如果有以上六種表現,說明孩子有可能自卑了,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時調整,用愛、肯定、鼓勵,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才能更勇敢、自信地面對未來。

家庭教育指導師(高階)

權威證書專項技能培訓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