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家庭教育3問題:你愛孩子嗎?孩子愛你嗎?愛能促進心智成熟嗎?

家庭教育3問題:你愛孩子嗎?孩子愛你嗎?愛能促進心智成熟嗎?

家庭教育重在家庭,也就是關係互動,親其師信其道,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過很多家長慣性思維以教育為主,當然這也是不得已,畢竟家長要忙碌的事情太多,而投入情感的關係處理需要時間和耐心。

為此就出現一個現象,孩子瞭解父母遠超過父母瞭解孩子,因為孩子更有時間和耐心,也更需要在乎和關心,瞭解意味著渴望愛和被愛,這就引發思考,我們愛孩子是講道理嘴上說說,還是講心理實實在在去做,也就是以誰感受為中心。

為此先提出了3個問題來思考:1、家庭教育重點是什麼?2、親子關係中誰更瞭解誰?誰更愛誰?3、愛是知行合一,是否得到滿足?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提問:

4

、我們愛孩子嗎?如果是的話,請舉例至少5件事情。

愛是動詞不是名詞,是心理不是道理,是具體行動不是口頭承諾。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的事情,比如養育孩子除了身體長大,關鍵還要促進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為此唯一可衡量的指標,就是看家長實際做了多少愛孩子的事情。

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需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給出指導,我們可以反思具體做了哪些事情來滿足孩子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愛和歸屬、尊重、成就感話語權等。

5

、如果回答上面問題,接下來還要繼續追問,作為家長你覺得孩子愛你嗎?如果是,也要舉例至少5件。

因為愛孩子要以孩子為中心,也就是以孩子感受到愛為中心,我們做的不是孩子渴望的,就不是愛,起碼沒有效果,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含義。

我們為孩子做了什麼,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感受不到,做的再多也沒有效果,感受到了,哪怕是批評孩子也會有效果,這也是溺愛和權威的區別。

愛是農業,需要點滴入微,因人而異,人性化,愛不是工業,不能簡化標準化,物化。讓孩子感受到愛,這才是家庭教育根本。

6

、回答了以上問題後,家長已經做的非常好了,還是提醒一句,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的愛,是立足長遠還是暫時安好?

親子之愛不同於其他的愛,就是以分離為目的,孩子總是要遠走高飛,家庭教育目標就是促進孩子心智成熟,有利於未來個人發展,而不是滿足於當下的舒適。

這點會有很多誤區,表現出來之一就是家長習慣化思維“不打不成才”,多批評才能不驕傲抗挫折,這樣看似是為了孩子長遠,問題在於親其師信其道,自尊才能自信,沒有愛作為基礎,一味打壓與否定就會打擊孩子自尊,安全感無法滿足。

再一個誤區做法,只要孩子當下喜歡的需要的,不分對錯是否有益長遠,一味全部滿足,即時滿足,那就類似培養脆弱與自私,缺少了延遲滿足的心理能力培養。

可見,做好家長不容易,做家長需要培訓,需要在親子互動中不斷學習,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藉助陪伴孩子成長這個機會,作為學習提升人際關係的機會,不斷提升自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