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鄰家女孩檢查作業把男孩訓哭,笑壞媽媽:小女孩有點像媽媽的感覺

說到輔導孩子作業,可能不少家長都是一陣頭大,甚至寧願在公司加班,也不願回家輔導孩子功課,因為這實在是太難了。不過抱怨歸抱怨,孩子的功課總得有人教,每天給孩子檢查作業更是少不了的。

不過,最近在湖北襄陽某家庭卻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發生了件趣事。這家庭中的寶媽由於臨時有事要忙,便請來鄰居家的小女孩幫忙給自家兒子檢查下作業,而小女孩也很配合,十分認真地當起了老師。

鄰家女孩檢查作業把男孩訓哭,笑壞媽媽:小女孩有點像媽媽的感覺

當小女孩發現男孩的作業有錯題後,便有模有樣地學著大人的樣子一邊敲打著作業一邊反問小男孩,沒想到竟將小男孩給訓哭了,笑壞一眾網友。

小男孩的媽媽表示:小女孩比自家的兒子還要小兩個月,自己也沒想到兒子能被訓哭,感覺有點想笑,覺得小女孩有種像媽媽的感覺。

孩子寫作業被家長訓哭的情況並不少見,但被同齡人甚至比自己還小的小女孩訓哭,這事還真不多見,可見小男孩平常對寫作業是有多大的恐懼了。

其實生活中不少孩子都挺抗拒寫作業的,尤其是當家長在場的時候,生怕寫錯了被家長訓斥,往往擔驚受怕反而學習不好。

鄰家女孩檢查作業把男孩訓哭,笑壞媽媽:小女孩有點像媽媽的感覺

不過,我們家長也得好好反思下,是不是我們平常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踩了什麼坑?

輔導孩子作業,這些坑你踩了嗎?

1、“引導”變成“替代”

首先,應明確一點,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學習任務,不是家長的。

不少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為了圖好圖快圖省事,教了兩遍孩子還不會,便著急得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完成作業或是三兩下就告訴孩子正確答案。

但這樣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孩子真的掌握了嗎?

好不容易寫完了作業,家長檢查作業時,孩子又在旁邊置身事外好像這事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鄰家女孩檢查作業把男孩訓哭,笑壞媽媽:小女孩有點像媽媽的感覺

家長們應該明確,我們起的是“引導”作用,應把“把做好的作業拿來媽媽檢查一下”,換成“我們一起來檢查”。逐步引導孩子獨立完成,而不是家長替孩子完成。

2、“輔導”不是“審查”

一些家長,為了能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足,輔導作業過程中,可以說是全程盯著,一旦發現孩子寫錯了便直接打斷:“你確定這題是這樣的嗎?”“這裡錯了,你能不能用點心?這麼簡單都做錯”。

當孩子的思路被一次次打斷,父母的教訓只能使孩子更心驚膽戰,無心做題。

我們不妨換個方式,例如我們可以事先了解下孩子當天的各科作業量,如“數學作業你覺得30分鐘能完成嗎?”和孩子約定一項作業完成需要多久時間,孩子做題過程中只要不是太過分就別過多幹涉,只需適時提醒一下孩子:“還剩下15分鐘哦,加油!”,這也有利於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鄰家女孩檢查作業把男孩訓哭,笑壞媽媽:小女孩有點像媽媽的感覺

待孩子全部做完後,家長再來與孩子一起檢查,而不是以一個審查者的身份直接打斷孩子。

如今孩子們的課業本就繁重,回家後如果還要應對家長們的訓斥就太糟心了。我們家長還是應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包容,不如把原本枯燥的輔導功課當成是親子間的互動,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同事積極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適當給與鼓勵支援,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