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祁縣玻璃行業的革新先鋒

——郝汝檀同志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人們只是欣賞玻璃晶瑩的外表,剔透的光澤,享受那碰杯時發出的金玉之聲,卻從未體會過玻璃行業從業者的艱辛,在我的印象裡,玻璃的生產車間一定是汗流浹背的青年光著膀子,鼓著腮幫子,盡力的製造每一個藝術品,充斥著爐溫的炙烤和嘈雜的玻璃杆敲打的聲音。這種純人工的口吹時代在一位“玻璃工匠”的手中得到了轉變。

他就是郝汝檀先生,一個在玻璃行業深耕二十多年的人。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圖:作者與勞模(右)

少年自立,天道酬勤

郝汝檀先生祖籍祁縣長頭村,後遷祁縣常家堡村居住。家中兄妹四人,其排行老二,曾祖為祁縣合盛源票號總經理,祖父曾為長裕川大掌櫃。世事滄桑,幼年時父親身患疾病,住院三年,家中頓時陷入困境,9歲時就開始賣冰棒補貼家用,雖然當時學習成績優異,但是14歲不得不忍痛離開學校,後來,進入配件廠當學徒工人,供哥哥弟弟妹妹上學成家,其中艱辛難以想象。

進入配件廠是在1987年,廠裡念其年幼,所以派給他通訊員的一個崗位,這個崗位需要每天和每個部門打交道,他直接承擔起每個辦公室的衛生清掃工作——每天比別人早去一個小時,一個辦公室一個辦公室的打掃拖地,等大家都來上班時都能看到乾淨整潔的辦公環境。以至於廠裡上下每個人打心眼裡喜歡這個小夥子。後來進入車間,可以快速進入新的工作崗位;在採訪期間,他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勤能補拙”,多付出總會有回報。

郝汝檀先生1996年進入祁縣大華玻璃器皿公司,進廠初期是一名維修工。當時的玻璃製造業都是原爐(土爐)生產,由於產品升級需要,次年新成立一個後加工車間,調入該部門擔任負責人。後公司計劃研發電爐生產裝置,因其有機械工作的經歷,又調入該裝置部門,從1999年公司的第一盤電爐執行開始到後來的六盤電爐建造,郝汝檀不斷地攻堅克難,付出了比別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大華公司現有6臺電爐,當時每半年上馬一臺,就意味著他上半年有一個月不回家,下半年有一個月不回家。郝先生說這樣的工作讓他充滿了成就感,為企業發展注入自己的力量是最快樂的事。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少年時的經歷雖然波折,中途輟學也成為了他最大的遺憾,但是他也非常感謝少年的磨難,使他從小便養成了自立自強的性格,從不怨天尤人,從不唉聲嘆氣,當時流行一句話“考不上清華進大華”,即使進了大華,他也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中年自律,砥柱中流

原來有本書叫《自律的人有多可怕》,書中說明了自律的人肯定會有一番作為。郝汝檀先生給我講了一個他就醫的一個事情:當時身體發現有了結石,並且結石還比較大,醫生建議手術,但當時因為公司新裝置正在攻關中,考慮到手術以及恢復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他採取了鍛鍊排石方法——每天原地起跳或者樓梯起跳。他一邊忍受結石帶來的痛苦,一邊做大量的跳動訓練,要知道那會兒他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呀,這樣堅持了七天,終於恢復了健康(在這裡插一句,我大學時的一個朋友也是結石,醫生建議鍛鍊排石,但是隻堅持了兩天,實在又累又疼,還是採取了手術排石,郝先生經歷的病痛折磨難以想象)。從此以後他有了晨跑的習慣,早上5點起床,天天如此雷打不動。

他的這種近乎瘋狂的自律同樣也帶到他的工作之中——2011年公司決定上馬“機制挺杯”生產線,但當時的機器裝置需要對原有進口的裝置進行改裝,當時公司彙集了來自土耳其、義大利、澳大利亞等9名外國專家,和他帶的生產團隊,一起攻克這個從未有過的難題。員工可以到點下班,專家可以按時休息,他不行。因為他深感他身上肩負的責任和寄託——連續41天沒有回家,住在車間,每天吃飯都成了擠時間,一個難關攻不下來,吃飯都吃不出味道。就這樣,新的生產線成品合格率從最初的個位數直至75%以上,達到了提前上馬的標準,他卻累出了胃病。

科技沒有終點,勞動也沒有終點。郝先生由於出色的表現,2016年有幸隨商務考察團隊去外國考察,考察期間帶回了很多關於機械生產改造的書籍和影片。當時公司計劃上馬一條先進的生產裝置,然而從國外進口一臺全新的生產裝置至少需要好幾千萬,當時的公司實力實在難以企及,那怎麼辦呢?自己造,自己改——僅憑著帶回來的書本和影片,開啟了新的研發和生產當中——找資料、請教專家、自己親自動手、“三五九旅”式的自力更生創新。在配件廠的機械基礎加上多年的經驗,把當時的每臺機械成本壓縮到兩百萬左右,2017年初終於使一條一條生產線上馬投產。在郝先生帶我去到車間參觀時,車間正在進行年終檢修改造,在郝先生的眼神中,機器彷彿已經不是機器,而是自己心愛的物品。是啊,誰不是對自己苦下功夫做出的產品充滿了別樣的感情呢?

也許我的述說並不能讓您清楚地知道他有多麼優秀,不妨讓我們看看總工會給他曬出的成果:郝汝檀,男,1970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山西大華玻璃實業有限公司技術副總,郝汝檀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

他進入大華廠工作20餘年,始終勤奮好學,不斷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積極上進,認真負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任勞任怨,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模具鉗工一直到現在的自動化裝置專案技術負責人,一直以廠為家,對工作認真負責,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每天早上7點準時上班,下午正常7點多才下班,下班後還經常開工作研討會,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他毫無怨言。2016年縣總工會把他帶領的團隊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郝汝檀職工創新工作室”,在他帶領下,團隊研發了26項符合玻璃行業實際運作的自動化裝置,承擔了山西省重點研發專案,相繼完成了雙頭鐳射炸口機、六工位冷加工機、48頭烘邊機、36頭冷加工機、吹泡機改造等專案的研發,其中屬發明的9項,技術改造的19項,大大提高了車間的生產效率,提高合格率5%以上,給公司節省了大量的資金與人工費用。

在他的帶領下,“郝汝檀勞模創新工作室”2017年被晉中市總工會掛牌命名,該工作室2018年被山西省總工會授予“山西省工人先鋒號”稱號,他本人2014年獲祁縣首屆“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7年獲“祁縣玻璃器皿工匠”稱號,同年獲“晉中市勞動模範”稱號,2018年被中國日用玻璃協會授予“中國日用玻璃工匠”稱號。2019年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

自信人生,堅守初心

在採訪過程中,郝先生接到了幾次員工的請示電話,他只是告訴對方,這件事情你可以去找某某解決。我不禁問道,你現在不管資歷還是經驗可以說都在員工之上,那會不會存在有所保留的傳授。郝先生微微一笑,別人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而我認為恰恰相反,教會徒弟餓不死師父。他舉了個例子,也是他經常和他的員工時常提的一句話“優秀的老師,標準的課本,為什麼別人能上了清華而你不能?”我頓悟,他現在是一位老師,是一個標杆,更是員工的主心骨,讓更多的人優秀起來也能讓自己變得更強。他戲稱這裡幾乎是祁縣玻璃製作的“黃埔軍校”,好多原先自己的員工能在新的生產線上甚至別的公司獨當一面。其胸懷之廣,令人欽佩。

他在大華公司二十餘年,幾乎在每個車間都擔任過負責領導,甚至成了公司的“救火隊長”——哪個車間效率低下,就被調入哪個車間,他說小時候讀書少,所以現在養成了一個愛好——讀書,在書中學習到的東西結合自己的經驗,他總結出人之所以會成功要經歷四個步驟:概念——思維——行動——結果。每一項工作先要有概念,概念來源於細節,他說起小時候賣冰棒,專門挑中午的時候去進貨,因為那時冰棒快化了,能很便宜地進到,而夏天的中午又是人們消耗冰棒最多的時候,他的售價比別人便宜,就可以很快的賣掉。功夫是一方面,觀察是一方面。概念是基礎,思維是超越,果斷的行動必然會帶來預想的結果。

採訪期間,我問了郝先生一個問題,在同事裡肯定有自己出去單幹的,你有沒有過這方面的意圖。他說個人能力是一方面,企業平臺更主要。雖說行行出狀元,但他的價值觀是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企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相信有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在等著他。

製造是勞動,研發是勞動,管理也是在勞動。勞動的方式不同。我問郝先生,能否談談祁縣玻璃的前景。他說一件產品好與不好,市場說了算,一個產品的開發製作,關鍵在於新,創新是永遠第一位的,始終走在市場的前列甚至超越現有的市場,才能使一個企業平穩前行。他非常喜歡“與時俱進”這幾個字,勞動創造價值,要用思維去創新,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才是勞動者永恆的追求。

【勞模故事】範永瑞 | 祁縣省級勞模郝汝檀